導語:“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錦,不負青春,不負自己!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負時光,不留遺憾!”
李冠志做客《名家講堂》
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編劇、制片人、作家、書法家、古體詩人。1991年出生于河南洛陽中醫世家、武術世家,自幼喜文善武,曾多次獲得全國武術比賽冠軍。
現為:
中央美院客座教授
洛陽市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武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河南電影電視家協會會員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會員
中國電影電視制片委員會會員
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藝術成就:
2015年受邀參加北京榮寶齋舉辦的“名家詩詞書法作品專展”,其創作的書法作品《高原黃河詠》被榮寶齋收藏;
2017年受邀做客中國教育電視臺《名家講堂》、《水墨丹青》等欄目,并特聘為欄目組簽約藝術名家;
2018年“李冠志詩詞書法作品展”在京舉行,眾多作品被國家書畫院、人民書畫院、中國詩書畫院、北京匠門書畫院榮譽收藏,作品入選《光芒燦照新時代·名家書畫交流展》組委會,被評授為最具影響力藝術名家。
2022年,在全國翰墨百家詩人征集評選活動中,榮獲“華韻文學獎”,被評為當代優秀詩人;
2023年,被中央美術學院聘為藝術史論客座教授(長期)。
2023年,經全國書畫藝術檔案館、書畫藝術大師數據中心評定委員會嚴格審查,特授“中華文化特別貢獻獎”。
中華文化特別貢獻獎|李冠志
“眼有星辰大海,心有繁花似錦,不負青春,不負自己!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負時光,不留遺憾!”,李冠志是一位極為勵志的詩人,他的詩美輪美奐,內容堅毅剛強,讀完令人嘆為觀止。他4歲的時候便開始創作詩詞,成年后更是經過文壇名家引薦,結識了一些文豪,正是這些人讓其走進更高一層的文學社會。李冠志是文字駕馭的高手,他打破了傳統詩詞的平仄、規律、刻板,而是更加抽象修辭去挖掘、突出物象之典型特點,通過真情實感的抒發,對生活中的人、事、物,表現更加清晰、立體、具體化。他的詩涉獵的題材非常廣泛,抒情、敘事、史詩、頌歌、田園等等應有盡有。從詩的表面意義上來看立意明確,表現精致,結構宏偉,形式美輪美奐,內容美不勝收,句句熠熠生輝,篇篇光彩奪目。讀他的詩,情真意切、朗朗上口、真知灼見,詩情高雅,詩人的思想凝結于文字之中,讓人產生刻骨銘心的感覺。
詩是語言藝術的精華,是人類思想、情感、意志、情操的最集中凝練、最生動有力的表達形式。所以,詩也被稱作是民族的瑰寶。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值得驕傲的偉大詩人與不朽詩篇。中國是詩的大國,古往今來,更不乏優秀的詩人與詩作。他們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人文偶像與精神品牌。
其一:《奮進》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壁仞雄峰亦可攀,心驚難過眼前山。
逢極且記身不怯,遇險唯強能窮變。
時時困頓終時阻,步步為營則步堅。
人生莫憶無憂路,自當奮勇誓向前。
其二:《無題》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一朔時光終荏苒,十年磨劍為乃般。
勤將汗水比車馬,徒勞無怨不忍閑。
少年得志明疾苦,亦將世事看如煙。
生命之重前方路,德行善念予未然。
其三:《歲月吟》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酌杯老酒哼吟歌,幾經亭臺醉樓閣。
舊時夕陽無限美,今識余暉勝幾何?
花不經停人老去,水逝無聲歲蹉跎。
往日冬來空余恨,待到春歸化暖和。
其四:《征途》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且把江山收半壺,心與茗茶同水煮。
往來談笑鴻儒客,所至群賢齊品目。
風情雅趣俗共賞,千秋大業欲征途。
回眸已見初心冉,此刻旭日正東出。
其五:《人生》
作者:李冠志 (筆名:函谷將軍)
叱咤風云自在行,騰空入海任馳騁。
人活一世當隨性,敢與日月共蒼穹。
乘風破浪尋夢遠,跌宕起伏叫人生。
天如棋盤星喻子,酒逢知己海作盅。
拾得詩書培雅興,追習李杜二王風。
四海之內求學問,心有藍圖繪丹青。
其六:《黔西行》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始從靈璧赴黔中,輾轉驅馳到金陵。
此行千里騰飛燕,直入云霄過天宮。
乘風駕霧穿巨浪,凌空賞月夜通明。
只緣心路多結善,緣深福厚百事成。
李冠志和北京書協主席田伯平老師做客《名家講堂》
其七:《觀山月抒情醉己》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日暮蒼山入繁林,月涌云天掛崟岑。
晚風吹瑟時正好,青煙繚繞遠浦深。
不屑春華輕別去,隱忍秋紅滿目痕。
也罷抒情悵寥廓,釋酒傾杯醉己身。
其八:《遇夢懷秋》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一夢焉知幾許深,歲月無情又添痕。
忽如夜半身萌醒,竟看初心也染塵。
入世江湖多寂寞,羈旅他鄉倦此身。
春華秋逝自有律,已是天命怎由人?
其九:《清秋》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夏日已隨輕霧去,秋風自伴落葉涼。
心儀碧竹經年綠,猶愛寒梅歷雪霜。
蛙鳴竊喜知寒意,蟬嘶不惑始彷徨。
凄清月夜伊人至,增添枯澀幾分香。
其十:《寒秋》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曉路難行事難全,心悸無為負流年。
彈指春花秋有日,風凌黃葉碧云天。
蟬嘶凄切楓林晚,蛙趣蓮塘鬧聲喧。
孤窗殘月凝白露,始知秋寒亦心寒。
李冠志撫琴雅題
其十一:《錦銘》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久未撫琴竟忘音,遺室箏笙厚蒙塵。
撥弦弄意聲嘶裊,鼓瑟應鳴音卻沉。
思往昔,痛如今。也罷折弦斷瑟心。
此生不愿鏗而作,遐蹤杳跡夢封存。
其十二:《月夜酬志》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月下疏枝寒照影,夜半孤單冷倍增。
躊躇西窗霜凌葉,望穿秋水苦思情。
停杯莫飲酬初志,取墨高吟出遠憑。
任筆隨思詞半闋,清懷琢就了誰曾。
其十三:《書情》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此生落寞又當何?凡世修為自在磨。
書寫詩詞千千卷,磨穿鐵硯許許多。
揮毫涂就三春夢,輕描淡抹四季歌。
風過無痕細留會,頓然清心靜臨摹。
其十四:《落日有感》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夜幕余暉分外紅,無垠宇宙漫鴻蒙。
日落應非思緒落,月升方始臆猶升。
悟天道、擲豪情,轉瞬十年憶縱橫。
浮云舒卷隨風去,也見縹緲不與爭。
其十五:《詠志》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一年四季南北竄,穿梭云霧山水間。
昂藏七尺當詠志,篤行千里以致遠。
心中有夢多履踐,務實求新創新篇。
此生身為男子漢,更需埋頭加油干。
其十六:《世間》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雖經陌路見影寒,已然不怪這世間。
歲月無情忙者促,腳下瞞珊還向前。
勵志人生多阡陌。奮發何故遇茫然?
只是貧富差異大,或如春華或維艱。
其十七:《示言》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未及人生首先誠,言出必果信不空。
欣逢盛世中國夢,一帶一路當篤行。
胸懷壯志需勤奮,勿話空談誤一生。
處事無規終敗績,為人有度自成功。
其十八:《勉志》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從來無意傲群雄,仗義疏財自豪情。
俠肝義膽天可鑒,抱誠守真地有聲。
海納百川攬萬象,天下為公見摯誠。
吾輩誓做千秋事,定讓史冊記英名。
其十九:《冠志出關》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自出新安函谷關,心潮澎湃義當先。
北上南下建功業,開疆擴土打江山。
楊仆漢關新安立,張鈁蟄廬美名傳。
后輩冠志對天誓,勝過前人樹新篇。
其二十:《惜時》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轉瞬時光已荏苒,將至人生而立年。
歲月如梭輕飛逝,流年似水回頭難。
恨不當初勤學苦,無奈花前愁華顏。
二十八載方明事,當謝迷途且知返。
其二十一:《勵志銘》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眼下道路何其艱,山窮水盡已然繁。
千溝萬壑還需踏,十走九步歷險顛。
此番磨難明世事,鳳凰般涅永華年。
不領風霜經歲月,怎知生活苦后甜。
其二十二:《隨心》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冰輪竟染湖水寒,玉露凋傷楓葉間。
曉月西風多少恨,云天雁字去江南。
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云翩。
無窮世事隨緣去,自有心中那份閑。
其二十三:《辛丑記憶》
作者:李冠志(筆名:函谷將軍)
辛丑之年苦難多,大禹無方城洪何?
連日風雨突巨變,河洛搖旗任倒戈。
如驚惡夢七八月,國運家財一道坷。
不乏心中泛漣漪,元虧氣傷神魂噩。
無顏秋對百夫指,俯首冬途千鄉客。
終借東南福州地,逐夢桃城奏高歌。
中華詩詞,所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對社會歷史、山水風光、人物情感等方面的生動記錄與描繪,還給予了我們以美好的藝術欣賞與感官享受。特別是還有激勵意志、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方面的重要功能,也就是“詩的正能量”。
當我們吟誦著唐代李忱的《瀑布聯句》——“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時,一種志存高遠的豪情與胸懷會油然而生。
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把登高才能望遠的人生哲理用明白如話的詩句講述給了我們。
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陸游的“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佇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還有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等等,都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豪情,不知撥動了多少志士仁人的心弦,使之為正義和真理而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杜秋娘的“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都諄諄告誡人們要珍惜比黃金更貴重的時光,不負青春年華......而岳飛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更是以高亢激昂的呼號,召喚人們只爭朝夕,建功立業。讀來令人回腸蕩氣,熱血沸騰......
上述這些詩詞,都給人傳輸著一種昂揚激越、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千百年來,它們一直起著某種精神發電機和意志教科書的巨大作用。
當然,更多的詩詞是記述事物,描繪山水,表現友情親情愛情,詠寫風土民俗的。它們也同樣能從不同的角度,給人以美好的情緒感染和藝術熏陶。
當你讀到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讀到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讀到王昌齡“洛陽親人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時,那種熱愛家鄉、懷念親人的情感自會涌上心頭。當你讀到“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讀到“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讀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時,你的心情會合著那幽雅秀美的山水風光而恬然沉靜,摒棄浮躁。當你讀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讀到“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讀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時,不能不對其歌詠的純真友誼所感染。當你讀到“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讀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讀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時,又怎能不對那忠貞不渝的美好愛情所感動?而這些,給人的也是另一種形態的正能量。
綜上所述,詩,具有正能量;詩,也能給人以正能量。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詩詞,給我們的賜予,的確是太豐富太珍貴了!我們如果能夠從中感悟、領略、接受其充足的正能量的話,則對于我們修身勵志、做人做事,都將是非常有益的!
原創作品|可以轉載 但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