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時,韓國上映了一部名叫《鐵線蟲入侵》的災難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變種鐵線蟲寄生人體的故事。
在電影中,這些變異鐵線蟲能侵蝕人的大腦,等到繁殖期時還會主導宿主投水自殺,然后回到水里大量繁殖,進而尋找更多宿主。
當然了,在現實世界中鐵線蟲幼蟲基本是寄生在蝗蟲、螳螂等節肢動物身體中,它們會持續壓榨宿主的營養,吞噬其內臟。
等到準備產卵的時候,它們又會誘導宿主去尋找水源,進而讓自己回到水中生長繁殖。這個時候,宿主基本活不成了,但是它們卻可以自在地繁衍后代,并通過水源感染其他宿主,這其中也包括人類。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這個看起來像一根鐵絲的細蟲看起來很可怕,但是只要平常不接觸未知水域,那么基本不會有感染的風險。
不過我們也別高興得太早了,因為人類很容易感染到另外一種寄生蟲,它的危害程度不亞于鐵線蟲,同樣能夠對宿主的神經施加控制,這就是剛地弓形蟲。
剛地弓形蟲簡稱弓形蟲,是一種很常見的機會致病原蟲。根據美國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超過30%的人類感染過弓形蟲,并成為攜帶者,其中歐美人的感染率高達16%到40%,6歲以上的美國人有11%的人感染了弓形蟲,而中國的感染率在10%以下。
從20世紀20年代時起,人類就已經意識到了弓形蟲的危害性,假如女性在懷孕期間感染了弓形蟲,那么它們可以通過胎盤傳導給胎兒,進而導致流產、畸形,甚至是胎兒死亡。
其次,弓形蟲對免疫力較低的人群有著嚴重威脅。在艾滋病流行的初期階段,很多艾滋病患者在晚期的時候,就因患上了弓形蟲病而飽受癡呆癥煎熬。
不過,健康的成人和兒童在感染弓形蟲時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和危害跟流感很相像,只是在這之后,弓形蟲并不會被完全清出體內,反而是在大腦細胞中暗自潛伏。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對弓形蟲的研究發現,這種寄生生物能夠控制像老鼠、兔子等啃齒動物的神經,一旦弓形蟲入侵了動物的大腦細胞,那么它就會對宿主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
以老鼠為例,當老鼠被弓形蟲感染之后,它們的思維將會發生轉變,變得不再懼怕天敵,甚至有點想被貓吃的欲望,然而當貓等獵食者將這送上門的晚餐吃下后,它們就成為了新的宿主。
由此可見,為了給自身創造更有利的空間,弓形蟲居然還用上了食物鏈。也正因為弓形蟲有這種特性,所以醫學界經常會將精神分裂或者沖動等心理狀態和它們相聯系。
至于弓形蟲為什么可以控制宿主的行為,以及對宿主控制能力強度到底有多大,至今還未有人能下定論。
不過通過最新的研究發現,感染了弓形蟲的動物并不只是單純的選擇性喪失對天敵的恐懼,而是讓宿主變得更加渴望探索,是直接消除了對獵食者的畏懼。此外,控制行為程度的高低主要和宿主大腦中的弓形蟲數量相關。
弓形蟲通常會用到兩種宿主,其中的中間宿主是包括魚類、昆蟲類、哺乳類以及人等,最終宿主則是貓以及貓科動物。因為只有在貓科動物的腸道中,弓形蟲才可以有性繁殖,感染更多動物。
不過,弓形蟲在中間宿主體內也可以進行無性繁殖。所以不管在哪,這東西都活得很安逸。而作為一種人畜共患的疾病,它經常會通過貓的糞便傳染給人類,所以假如有養貓的小伙伴,處理糞便的時候一定要多加留意,清掃的工具也要經常清洗。
此外,我們食用的羊肉、牛肉中也可能找到這種寄生蟲,各種家禽,嚙齒動物比如老鼠、兔子體內也是弓形蟲繁殖的溫床。
而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弓形蟲對免疫力健全的人類來說,不會造成太大威脅,反而會讓其產生免疫力,但是它們并不會被完全清除,而是潛伏其中。
一旦感染者患上免疫疾病,狀態虛弱的時候,這些寄生蟲就會伺機而動,開始無性繁殖。所以感染了弓形蟲后,宿主可能一生都不會發病,但是虛弱的時候也可能成為生命終結者。此外,在潛伏階段,它們也可能會影響人的情緒。
此前,美國成立了一項專門針對女性的健康研究,結果發現,在調查的45000萬名丹麥女性中,感染了弓形蟲的女性自殺傾向要比未感染者高出1.5倍。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分感染者中,絕大多數家里都養了貓。另一方面,感染了弓形蟲后,女性也會對陌生人表現得更加熱情,但是男性感染者則會更加沉悶。至于弓形蟲是否會控制人類的行為或者影響情緒,學界還有待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