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父母平常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我描述一下,你看看你是不是這樣教育的: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你會更多的看到孩子寫作業中表現出來的問題,比如說磨嘰了、小動作多了,然后批評否定孩子,要求孩子改正。然后如果孩子改正了,你會認為理所當然,也不會表揚孩子。但是如果孩子沒有改正,那你就會繼續講道理,繼續批評指責孩子,嚴重時甚至會打罵孩子,直至孩子改正。
你平常是不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但凡你是這樣教育孩子的,那教育就注定不可能成功。
其實對于這樣教育的失敗不用我多強調,你自己看看你自己,孩子的一個作業問題,從小學到初中,一直糾纏不放,一直解決不了,那你說這種教育算是好的教育嗎?是成功的教育嗎?6、7年的時間,連一個作業問題都解決不了,你說你這些年投入的教育工作是干什么了?看著好像也很努力、很負責,殊不知完全是在做無用功。
那為什么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呢?很簡單,因為這樣的教育從不本質上就違背了人的行為原理。
人的行為原理
我一直在跟大家強調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反饋。其實不僅僅是教育,人的任何行為都是建立在反饋的基礎上。
當一個行為給我們帶來的反饋是正面反饋時,是快樂、成功時,那我們就會喜歡重復這樣的行為;相反,如果一個行為帶給我們的是負面反饋,是痛苦、事變,那我們就會本能的逃避。用俗話說,就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這是人最基本的行為原理。
這個原理也同樣的適用于教育。
在你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你的教育帶給孩子的反饋是成功、快樂時,那孩子就會歡迎你的教育,也會喜歡繼續重復那些可以給他成功快樂的事,相反,如果你的教育帶給孩子的是失敗、痛苦,那孩子就會逃避你的教育,也會排斥那些給他帶來失敗、痛苦的事。
就拿孩子學習了來說吧,當你總是盯著孩子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問題時,像磨嘰、粗心等等,這時候你會批評指責孩子,而你的批評指責顯然是一種負面反饋,所以他會排斥你的教育。不僅如此,當他在學習上總是收到你的負面評價,他就會感覺自己在學習上是無能的,是失敗的,那孩子就會更加討厭學習
換句話說,別看你好像很努力的在教育孩子,但你的努力不僅沒有價值,反而充滿了負面效果,讓孩子越來越討厭學習了。
這就是你為什么這么多年來努力培養孩子愛上學習,卻最終收獲了一個厭學的孩子的原因。
理解了這個道理,你也就明白如何把孩子變得優秀,也就明白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很簡單,就是對于那些你期望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你需要帶給孩子正面反饋,通過正面反饋不斷強化行為。
沒有強化的教育是沒有意義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