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茂敦(作家 出版人)
作為讀者、寫作者和出版人,根據我的個人觀察,堅持每周讀一本書,會帶來三個巨大變化。到底是哪些變化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第一個變化:你會變成愛書之人
讀書,對部分人來說,確實是一種痛苦和煎熬。這類人,你讓他看一本書,簡直比喝藥還難受。不過呢,不用太擔心,很多好習慣是可以慢慢建立的。
要想養成讀書的習慣,貴在經年累月的堅持,核心在于調整好心態。
最開始,一個常年不看書的人,每次翻開書本時,還沒看上幾頁,可能哈欠連天,甚至昏昏欲睡。不過沒關系,此時,哪怕再難受,也要穩住。就算暫時看不進去,也要撐下去。
當然,為了較好地解決硬撐的問題,個人建議先讀一些你感興趣的書。
比如,你喜歡下象棋,先讀一些相關的書籍。有了興趣作為支撐,你對讀書這件事就沒有那么排斥。等閱讀的興趣開始有了,再逐步把閱讀的品類逐步擴展到其他領域。
一年有52周,每周閱讀一本,一旦堅持下來,你就會慢慢變成愛書之人。
第二個變化: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看書的目的很多,包括增長知識,擴展視野,打發時間等,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當閱讀的書達到一定的數量之后,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簡單估算一下,每周一本書,一年就是52本,5年超過250本,10年超過500本。不同的書,每個作者的專業背景、研究方向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自然會讓你的知識庫得到擴充,久而久之,這些知識會內化成各種理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關問題時,即可隨時從腦海里調用并指導實踐,由此,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會逐步得到提升。
第三個變化:讓你變得更加快樂
普通讀者閱讀一本10萬字的書,快的需要幾天,慢的可能需要幾個月。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普通讀者沒有找到閱讀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其實,熟能生巧這個詞,用在讀書方面同樣適用。對很多閱讀高手來說,一本10萬字的書,3-4個小時即可讀完,并將其中的精華部分吸收掉,這也是一些人出差或坐高鐵時,喜歡隨身帶著幾本書的原因,旅途的碎片化時間,正好可以把書中的內容吃進去,嚼爛,并變成自己的東西。
當然,讀書最大的變化,是可以讓一個人靜下心來,逐步排除雜念,有更多時間去反躬自省,讓心胸更寬廣,從而變得更加快樂。
溫馨提示:為了讓讀者朋友了解商業寫作的特點和規律,提升商業寫作的水平,本人已推出付費專欄《姚氏商業寫作金字塔法則》,共5節,合計1萬字,歡迎訂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