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第42屆東盟峰會上,東道主印尼做了件大快人心的事,它推動發表了區域支付互聯互通和促進本幣交易的集團宣言。
宣言說,各國認識到使用本幣在加強金融彈性、深化區域金融一體化,以及加強區域價值鏈方面的潛在好處。
意思是,過去那種被單一貨幣捆綁的貿易方式虧大了,東盟老鐵反對這門親事。
宣言稱,東盟各國將致力于利用新興機遇促進區域支付互聯互通,加強無縫和安全的跨境支付。各東盟成員國鼓勵使用當地貨幣來進行地區內的跨國交易,并支持成立一個研究用當地貨幣進行交易的專門小組。
對于東盟各國來說,大聲喊出來的感覺實在太爽了。要知道,搞本幣結算,是捅山姆大叔的刀子后,再挖他家祖墳,驚險又刺激。以前這種事只敢私下嘀咕,畢竟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不是吃素的。
但現在不同了,全世界反美大旗高舉,去美元化已成燎原之勢,東盟趁機發出自己的聲音,隱藏于大國博弈之中,貌似問題不大。
真是渾水摸魚的精靈鬼。但效果嘛,沒見血。
01去美元化的理由
全世界都知道,用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有諸多問題。
一是,間接付給了美元鑄幣稅,使其在世界商品流通環節中坐享其成。關于鑄幣稅的問題,我在“一篇改變認知的文章:美聯儲的前世今生”一文中詳細地介紹過。美國肆無忌憚地發美債,周期性地轉嫁自己的危機,就是在利用美元國際貨幣的身份,收全世界的鑄幣稅。
你只要用美元,就要承受美元濫發,貨幣貶值的后果。想想自己千辛萬苦打螺絲,對方卻躺贏“過路費”,氣不氣?
二是,間接被美國控制經濟。流通環節需要承擔美元波動帶來的風險,而且由于其外匯儲備的屬性,使全世界隨時淪為待宰的羔羊。
這就不是交稅的問題,而是隨時有可能被割韭菜。尤其是對小國來說,用美元做交易貨幣,以及外匯儲備貨幣,就是把經濟命脈拱手相讓。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記憶猶新。面對華爾街金融寡頭的收割,東南亞小國毫無還手之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更何況還曾被對方鋸過一條腿?東盟各國心有戚戚焉。
三是,使用美元過程中,美國主導的Swift支付系統是對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如果說上點稅、割點肉都還只是付出點代價,那烏克蘭戰爭告訴世人,用美元做基礎貨幣,你隨時有可能被封號。
過去,西方宣揚所謂的民主、自由、平等,講“私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可一場烏克蘭戰爭,把它們所有的貞節牌坊摔得粉碎。
吃飽了,都是紳士,吃不飽,就是強盜。
不和我一個陣營?把你踢出Swift支付系統,沒收你所有的財產,哪怕你是五常又如何?哪怕你有核彈又如何?國家財產、私人財產,全部沒收。
個人搶劫,你可以把他送上法庭,判他的罪,如果是整個國家搶劫,你只能自認倒霉。
平時無爭執的時候,貿易自由,平等交易,一旦有了沖突,美元結算系統就成了康比核彈的武器,直接把你的國家整崩潰。
也就是俄羅斯這種資源型的國家,換一個對外依存度強一點的,分分鐘繳械。大國尚且如此,小國更是不堪一擊。事實證明,道德法制,在生存與利益面前,狗屁不是。
所以,去美元化,是各國被社會毒打多年后形成的共識。
但怎么去?像東盟一樣全部搞本幣結算可行嗎?恐怕是一廂情愿。
02國際貨幣的特點
全世界都知道用美元做結算貨幣不靠譜,可為什么一直沒有被替代?因為其他貨幣更不靠譜。
本幣要成為國際貨幣必須有以下幾個特性:
一是必須有硬通貨和它錨定,這種硬通貨可以是黃金,也可以是石油等戰略資源。美元之所以能成為國際貨幣,是一開始它承諾和黃金錨定。任何時候拿美元都可以跟美國政府換相應黃金,這是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的前提,也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布雷頓森林體系是建立在二戰后美國擁有全球四分之三黃金儲備的基礎上的。
眾所周知,隨著美聯儲發行的美元越來越多,注水明顯,各國紛紛從美國運回黃金,美國被迫于1971年放棄布雷頓森林體系。
但美國政府很快又把美元和石油錨定,脅迫中東產油國承諾,用美元作為唯一結算貨幣,這才穩住了美元國際貨幣的地位。
二是必須能提供足夠的商品。如果貨幣發行國不能提供上至飛機導彈,下至卷紙筆芯的工業產品,想成為國際貨幣也是癡心妄想。這實際上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實物錨定。
貨幣本身不是商品,它之所以被市場接受,是因為人們相信,用它隨時能換來相應數量的商品,只有和商品掛鉤的貨幣才有存在的價值。
可一般小國的貨幣并不具備這個功能,東盟老鐵能提供的更多是椰子存儲,他們的貨幣和清明領紙錢差不多,能換來啥只有鬼知道。
三是匯率必須穩定,而且該國具有非常充足的外匯儲備和手段來穩定匯率。如果用你家的貨幣,今天還能買只雞,明天卻只能換回一只蛋,誰敢用?
這方面,國家越小,誠信越低,連西亞大國土耳其的土耳其里拉都動不動貶值40%,試問還有幾家貨幣值得信任?緬甸幣?越南盾?泰銖?
所以,小國之間所謂的本幣結算,更像串門時拿的手信,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而要取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除了上述幾條,恐怕還要加上一條:貨幣發行國能頂得住美國航空母艦的威脅。
因為美國不可能放任它國染指鑄幣權。
這么一扒拉,你會發現,別說東盟小國的貨幣沒有成為國際貨幣的可能,就算俄羅斯盧布、印度盧比,都不大可能大面積地取代美元。
真正有王者之氣的,只有人民幣,近乎完美契合上述條件。
所以最近你會發現,巴基斯坦開始改用人民幣購買俄羅斯石油。印度可能也將用人民幣購買俄羅斯石油,因俄羅斯拒絕使用印度盧比作為印度購買石油的支付貨幣。
目前,俄羅斯、伊朗、巴西、伊拉克,南非,阿根廷,孟加拉國等新興國家和產油國,以及德國,法國,以色列等發達國家正在積累人民幣儲備,并開始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
而就在幾天前,馬來西亞當局也公開宣稱,馬來西亞沒有理由繼續依賴美元,應選擇人民幣進行交易。
中國,法國和阿聯酋還用人民幣完成了首筆液化天然氣貿易。
看起來去美元化已經轟轟烈烈,人民幣走出去已觸手可及。
可是,人民幣會很快替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嗎?這...恐怕理想和現實有差距。
03人民幣的軟肋
人民幣可以和戰略資源錨定,也有充足的商品支撐,且匯率穩若狗,中國更是為數不多敢硬鋼美國航母的國家,但我要潑盆冷水,人民幣離國際化還有段距離。
一是市場缺人民幣。本幣要走向世界,必要的前提是在進口端把錢花出去。今天,中國出口多以美元結算,而且常年貿易順差,掙了大把的美元,人民幣壓根流不出去,市場上缺少人民幣,怎么國際化?
最近,中國和很多資源國,例如俄羅斯、巴西、伊朗、沙特等國搞人民幣結算,目的就是想把人民幣花出去,因為中國只對資源國有貿易逆差。
以巴西為例,2022年,巴西貿易順差總額是618億美元,其中中國占289.7億美元,接近一半。
巴西去年是我國排名第二的貿易逆差國,比沙特和俄羅斯的逆差還要高。逆差,是貨幣輸出的直接方式。
資源國每年從中國賺得大量人民幣,等有了一定人民幣儲備后,如果有第三方國家也接受人民幣結算,那么資源國在和第三方進行貿易的時候,就可以把這部分人民幣拿來支付。如此,一個以中國制造為核心,人民幣為媒介的貿易循環,就可以逐步建立起來。
而且,與資源國捆綁,相當給貨幣加了硬通貨錨定,有利于增加貨幣誠信。
但這個過程還很漫長,因為中國金融業還不夠發達,制造業還不夠尖端。
二是金融業不夠發達。貨幣結算系統并不只是滿足貿易需要,也是借貸、融資的工具。解釋一種現象,我們都知道,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尤其是SWIFT中占比并不高,到目前為止不到4%。這與中國第一大貿易國身份是極不相符的,主要原因是中國金融衍生品極少。
全球30大銀行總資本4.4萬億美元,衍生品風險敞口210萬億美元。其中我們的四大行資本金1萬億美元,但是基本不做衍生品。西方銀行業衍生品風險敞口杠桿率超過50倍,這些衍生品買賣或結算都會記賬在SWIFT系統里,占比自然高,而中國的銀行不做衍生品,所以沒什么存在感。
之所以如此操作,一方面是為了保護本土財富,放開金融管制,分分鐘被人收割。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的金融業太弱了,經不起折騰。
但金融業并非單純錢生錢的游戲,它在世界貿易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是工業生產必不可少的要素。我們時常羨慕歐美國家的創新能力,羨慕到懷疑人生。多數時候會把這一切歸結于教育方式、研發氛圍,很少有人從金融角度解讀。
可是,所謂持續不斷地創新,其根本是人才和市場的共鳴。
人才和市場是相互成就的,技術轉化快,商業化程度高,人才得到反饋及時,才會樂于奔赴,才會促進技術創新。
一個好的點子,一項好的技術,很快就能從金融市場融到資、拿到錢,干勁自然足。而這一切,就靠金融業的支撐。
過去幾十年,中國的金融業有了長足發展,但和卷了幾百年的歐美國家比起來,確實還有差距。金融業不發達,就很難吸引資本逐鹿,自然阻礙了貨幣走向國際。
三是制造業不夠尖端。貨幣走向國際的途徑是貿易,貿易的核心是商品,發展金融業最終目的也是為了保障商品的生產和流通。商品能否走出去取決于兩點,一是價格是否便宜,二是貨是否好。中國制造一直靠物美價廉贏得市場,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這一優勢可能會丟失。
因為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人民幣升值配合。
前幾天,國家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貿易順差1299億美元,為歷年一季度次高值。其中,貨物貿易出口7392億美元,進口6092億美元。
對國家而言,貿易順差和逆差過大都不是好事,順差過大,國家的貨幣就很難走出去,自然倒逼人民幣升值。可是,人民幣升值又意味著制造業競爭力下降,對低端制造業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
所以,要想讓人民幣走出去,制造業就必須升級,人民幣國際化和制造業升級是雙向奔赴的,只有打破價廉標簽,生產高附加值,難以被替代的商品,人民幣才能真正成為硬通貨。
而且,只有這樣,中國的老百姓才能真正享受到貨幣國際化的好處。
04尾聲
最近網絡上鋪天蓋地都在講去美元化,好像美元瞬間就要崩潰了。
我當然希望美元霸權盡快坍塌,但理智告訴自己,這條滅霸之路,不會一蹴而就,注定充滿艱辛。
當然,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今年3月,人民幣在中國跨境交易中的使用首次超過美元,所占份額從2010年的接近零上升至今年3月底創紀錄的48%。數據顯示,同期,美元所占份額從83%降至47%。
這不會是終點。
我認可一種觀點,美元霸權不瓦解,我們絕沒有可能實現復興,換句話說,美元霸權瓦解之日,便是中華民族復興之時。
所以,拭目以待吧!
全文完,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