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中的小滿時節。一大早,姨媽在群里發了消息。今天她家的兩畝水田需要插秧,請大家過去幫忙。
一聽說插秧,女兒顯得格外興奮。對于10后的小朋友來說,新鮮感和好奇心促使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太多的疑問。在她看來,插秧可能就是一種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新鮮娛樂方式。為了讓她體驗農業生產的辛苦,我們也爽快的答應了。
來到秧田,幾個小朋友已是全副武裝,儼然一副不插完秧苗不罷休的氣勢。為了不讓幾個小家伙成為泥孩子,爺爺奶奶們還為他們準備了好幾套換洗的衣服。現在可謂是萬事俱備,只等下田。
可是,女兒剛一下田,大腿就陷入了秧田里,穿的涼鞋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本來準備插秧,現在卻變成了集體在秧田里尋找鞋子。這項臨時加入的“活動”猶如摸魚大賽,頓時讓田間勞作成為了歡聲笑語的親子派對。
好不容易找了,這下總該學著插秧了吧?;蛟S是新鮮勁兒過了,孩子們變了懶散和無趣了。一會兒嫌棄臟,一會兒又說累。一會兒又有蟲子了,一會兒又被秧苗弄出傷口了...總之就是不想做了。大人們也表示:嘴上說是來幫我們,倒不如說是來添亂的。于是,孩子們像鴨子似的被“趕”上了田埂。根據統計,前前后后四五個孩子總共插了不到20株秧苗。
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這類農事活動只是圖一個新鮮感而已。而對于我們80、90后的人來說,這可是飽含著濃濃的童年回憶。每逢插秧、收割時節,把作業完成了就是幫助大人們干農活,插秧、除草、收割、晾曬,雖然干不了多少重活累活,但總是盡最大的努力幫大人分擔一份家務。即使沒法下田,燒水、做飯就成為了必修的農忙課程。那時,雖然辛苦,但是我們能夠切身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和粒粒皆辛苦的真諦。同樣,這也是一份略帶苦澀的美好童年記憶。所以等到自己長大后,更能體諒父母,學會了該如何承擔屬于自己的那份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