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兒童學齡前指的是3~6歲這段時期。在這段時間里孩子的智力發育逐漸加速,啟蒙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在科學育兒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作為新手父母又應該如何做呢?馬上就來介紹一下~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作息時間、文明禮儀、基本的自理能力等等,這些都是要一點一滴培養的。一個很直觀的栗子就是熊孩子們,同事家孩子今年4歲,現在是家里的“混世魔王”,父母實在不聽勸,過度溺愛孩子,現在這熊孩子都開始大膽拆家了。每次見到這位同事愁容滿面的樣子,都勸說她要讓孩子明確底線,這種行為要嚴厲教育,她都拒絕,沒辦法只能說“放下助人情節,尊重他人命運”吧。放長遠來看,小時候不教育,長大后也會被社會教育的。
【2】樹立自主學習意識
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講的就是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孩子選擇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惜三次搬家,體現出環境對于成才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可以看出從小樹立學習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學校工作的時候也發現,那些成績穩定在班級前五的孩子,往往就是自主學習能力最強的人。
同時也要注重思維啟蒙,很多家長容易忽視這一點。在生活的點滴中,就可以讓孩子感受語文、英語、數學、藝術等等的感知能力,將這些融入到實際生活中,才不會讓孩子在日后越來越深入的學習中產生割裂感。
【3】樹立集體意識
有的家長舍不得自己家寶貝,不想送到幼兒園和學前班,覺得自己在家也能教,這個想法是非常不正確的。這段時間除了學習必要的知識,更要讓孩子樹立集體意識,懂得如何跟其他小朋友相處。學齡前這段時間就是要為正式上學做準備的,如果不能提前適應這樣的生活節奏,上小學的時候就要有一番哭鬧了。
【4】培養閱讀習慣
最近的教材、兒童讀物、畫本頻頻爆雷,在憤怒之極呼吁嚴查、整改之余,也給很多家長敲響了警鐘。千萬不能盲目跟風,買來一本所謂的“優秀作品”就拿去給孩子自己讀讀看看,一定要提前用成年人的視角審讀一遍,才能放心給孩子閱讀。要不然這后果不堪設想。
學齡前正是孩子人生的起步階段,是養成各種習慣、塑造最初的認知、開發智力的關鍵時期,時間不等人~還沒有重視起來的家長,要趕緊重視起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