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6月1日晚,第30期企業史讀書會在線上如期舉行,閱讀書目為亞當·斯密(Adam Smith)《國富論》的第四、五篇。本期讀書會由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史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與南京大學新中國史研究院聯合舉辦。
另第31期讀書會將于2023年6月29日晚上19:30召開,由福建師范大學林立強教授主持,閱讀書目為著名管理學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的《戰略歷程:穿越戰略管理曠野的指南》,敬請關注!
本期讀書會由南京大學新中國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玉主持。來自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財經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山西大學、太原科技大學、鄭州大學、長治博物館等海內外高校、研究機構的學者、碩博士生與企業界人士參與其中。
在主講環節,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研究生徐家貴介紹了《國富論》第四、五篇的主要內容。在第四篇,斯密批駁了重商主義、重農主義,提出“看不見的手”的論斷。在第五篇,斯密從歷史角度考察國家財政,提出完全廢除一切特惠或限制制度的“自由放任”思想。徐家貴認為,斯密的經濟理論源于經濟人假設,人們會受“看不見的手”的指導而并非出于本意地促進社會的公共利益,這一理論意義重大,但斯密對于股份公司的認識、以主權國家普遍存在為背景構建理論等,仍值得商榷。
在評論環節,長治博物館焦羿琛老師認為《國富論》誕生的最大的歷史背景是蘇格蘭啟蒙運動,并指出斯密的中國“停滯”論是線性進步史觀下懷疑與傲慢并存的一種朦朧看法。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研究生程誠結合讀書體會與工作實踐,從批判重商主義與重農主義、論君主與國家財政、《國富論》的道德倫理,以及凱恩斯主義的變臉等方面,敘述《國富論》的形成、發展與影響。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碩士研究生王祚剛比較分析了合組公司與合股公司的異同、利弊,并明確闡述了企業兼有利己與利他的作用。
在自由討論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研究生曲冠青表示,在現實各種摩擦因素的制約下,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成了奢侈品,難以實現,所以在《國富論》中斯密追求的是一種理想。太原科技大學段志鵬老師認為,斯密是在閱讀大量資料、開展大量調查等基礎上用單純的文字解釋經濟現象,同時還用經濟學范式理解宗教,這些方法值得學習借鑒。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博士研究生曹寧則探討了自由市場與政府調控的關系。
在總結環節,李玉老師指出:斯密的《國富論》是一個知識體系,也是一門學科,無論從經濟學角度看,還是從政治學,抑或是思想史角度看,它都具有深刻的理論性、思想性與創新性。李老師認為,《國富論》第四、五篇內容可分為政治經濟學、國家財政收入兩大板塊,思路非常清晰,鮮明體現了斯密的思想體系。李老師還拋出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比如斯密追求的是一種理論還是理想?股份公司是政治體還是經濟體或政治經濟體?商界與國界,以及經濟人假設等問題。
蘭日旭老師認為,第一、斯密的《國富論》為英國從重商主義轉型到自由貿易提供了學理支撐;第二、要充分認識斯密所處的時代、社會背景,《國富論》是對這些背景的理論總結,為我們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借鑒;第三、要善于把斯密的演繹與歸納等研究方法運用到經濟史研究中。
此外,高超群、林立強二位老師對如何讓企業史讀書會發揮更大的效果也發表了各自的建議。
本次讀書會歷時三小時,于22:30順利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