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之滇”展中其他一些有趣的展品
1、房屋模型銅扣飾
此房屋模型銅扣飾出土于云南晉寧石寨山M6,M6是西漢晚期的滇王墓。
它的背后有一個齒扣,應該是附屬于某件器物上的裝飾品。
房屋模型里雕鑄了17個人,上層14人,下層3人,反映了滇人的干欄式建筑。所謂干欄式建筑,是為了適應多水環境,建筑分兩層,下層養牲畜,上層住人,可以避免潮濕和野獸的侵害。
滇人的干欄式建筑最奇怪的是屋頂寬,屋檐窄,呈倒梯形,而中國傳統建筑都是上窄下寬,屋檐張開的形態。現在中國找不到倒梯形屋頂的實例,但在南洋諸國特別是蘇門答臘有這樣的房屋,或許古滇國滅亡后,有部分滇人遷徙到此,保留了滇文化的建筑特點。
2、金腰帶及圓形銅扣飾
圓形銅扣飾中央嵌紅瑪瑙,外圈鑲嵌玉環和細密的綠松石片,部分綠松石已經脫落。
整齊細小的綠松石片呈現中間有圓孔的正六邊形,排列成蜂巢的結構,裝飾效果強烈。金腰帶可以縫在皮革上,再通過孔扣與銅扣飾連接,是貴族奢華的服飾。
3、立牛曲管銅葫蘆笙
這是滇人的吹奏樂器。
整體呈葫蘆形,頂端雕鑄一立牛。笙下部正面開五孔,背面一圓孔。
出土時笙腹內有殘斷的竹管痕跡,說明此笙原五孔處當插有竹管。葫蘆笙仍然是現在云南彝、佤、怒、拉祜hù、傣、納西、德昂等少數民族的重要樂器。
4、執傘青銅男傭
出土于西漢中晚期的江川李家山51號墓。男俑跪坐在銅鼓形座上,雙手作持傘狀,傘柄已朽。
他圓目闊口,魁梧有力,頭梳魋tuí髻(用發帶將頭發束在頭頂,結成鼓錘狀的圓發髻,滇國男性發式),戴項鏈,肩披蛇紋披風,外束腰帶,腹系扣飾,佩劍赤足。
他的后腰部鼓起,有認為是為了平衡重心,也有認為是衣服的內囊或者是特殊的服飾。
此墓為大型墓,持傘俑發現二件,形態相同,放置在棺的兩端,可能有供養和導引神靈之意。俑是中國古代喪葬中使用極為普遍的一種隨葬明器,直接反映著當時的喪葬制度和喪葬禮儀,同時也可看到古人的衣著服飾、生活習俗。
5、二人盤舞鎏金青銅扣飾
被蛇咬了還能跳的這么歡騰!
6、剽piāo牛祭祀銅扣飾
“剽piāo牛”是殺牛祭祀的典禮,近代云南的傣、佤、景頗族還有這樣的習俗。
7、二牛交媾銅扣飾
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68號墓,反映了生殖崇拜,可能是在孕育祭祀中佩戴。
8、鎏金擄lǔ掠銅扣飾
上古時期云南存在兩大部族,分別是滇和昆明,滇人以滇池為中心,已經進入農業社會,聚落而居,而昆明人以洱海為中心,是游牧部族,雙方的戰爭持續了整個滇國的歷史。
此擄掠場面中,滇國武士獲勝,一位穿高領甲,左手提人頭,右手牽繩,其后拴著一個背小孩的婦女及一牛二羊;另一位肩扛靴形斧,左手提人頭,足下還有一個被砍了頭的昆明武士。
9、手形銎qióng銅戈
出土于西漢中晚期的江川李家山51號墓,這件戈做成手握短劍的樣子,手及手臂中空,是納入柄的地方,短劍是戈的援,援后部有一小圓孔,手背上有菱形紋,表面鍍錫。
裝飾效果奇特,應是專門的禮儀用具,這類戈僅在李家山墓地出土三件,極為罕見,顯示了滇人奇妙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對山西青銅博物館“彩云之滇——古滇國青銅文化展”的介紹就到這了,展期到2023年8月13日。
文中見之,不如親眼見之,來看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