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們的關注點都放在俄羅斯瓦格納的事兒上了,殊不知還有一件事兒影響也是很大的,那就是印度總理莫迪訪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美國和印度的媒體都是歡呼雀躍,甚至把莫迪訪美與當年我國改革開放前小平同志訪美相提并論。莫迪也喊出來印度的GDP要實現世界第三的豪言壯志。西方發達國家看好印度的聲音也是達到了高潮。我們今天來聊聊印度未來的大國之路,看看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是否順利。
自媒體一聊印度,通常就是嘲笑印度,這也難怪,印度干的那些事本來就招人嘲笑,但是我們這期節目不能再走嘲笑的路子了,我們通過分析印度,更多的是要看到大國崛起的過程中都有哪些共性的東西。世界各大國都是怎么走過來的,我們是怎么走過來的,而印度,能不能也能跨過去。
莫迪老仙喊出了世界第三的口號,我必須得承認,這個口號喊得是恰如其時,不僅是振奮印度人心,而且也是能實現的。印度用不了幾年,很有可能就是世界第三。那么大的體量,稍微發展一點,把日本德國斬落馬下還是沒有問題的。
莫迪此次訪美,不僅面子有光,里子也沒少掙。簽了不少大單回來。美國把戰機發動機的技術給了印度,允許美國通用電氣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聯合生產F414發動機。
亞馬遜承諾2030年之前對印度投資260億美元。谷歌也承諾在莫迪的家鄉古吉拉特邦搞一個國際金融科技城,投資100億美元。等等。
關于美國公司對印度的投資,網友們一般都是持一個等著看笑話的態度,因為印度坑外資那可是祖傳絕技,不把你吃的連渣都不剩那就對不起印度特色。
對于此,我們以前說印度沒收小米公司資金的時候就說過,對于小米公司和其它中國任何公司在印度所受到的損失,我的看法就是兩個字:活該!你去了印度就是要有這種認賭服輸的覺悟。
對于美國的大公司未來會在印度混的如何,我覺得就沒有必要再說了,這也不應該成為我們分析的重點。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印度的發展有個特點,那就是即將坐五望三了,妥妥的也是大國之一了。但是直到現在,印度都沒有遇到過別人給他設置的障礙,這是很不正常的。
世界上任何一個有潛力的國家,不管你想不想成為大國,基本上都會遇到別人設置的障礙,而且是不止一個,是一個又一個。只有說連續不斷地越過這些障礙,才能成為大國。這些障礙就構成了大國過濾器,當然這是我的叫法,方便大家理解就是了。
而印度,是唯一的一個,從建國到發展到如今這個力量,還沒有遇到大國過濾器的。建國前就不說了,大英帝國全世界攪屎挖坑,也不是光針對印度的。
可能有人會說,印度先天的缺陷,比如說種姓制度,文盲率高,土地制度,這些難道不是大國過濾器嗎?
我要說的是,這些并不算。內部的問題很多都是可以自我解決的。種姓制度可能不太好解決,但是文盲率高是能夠解決的。
我說一個資料,自從莫迪老仙執政之后,印度在教育領域的支出是每年都在上升的。2013年占GDP比重是14.05%,2020年16.7%,每年都在漲。而我們中國呢?2013年還有13.49%,但是在2020年就降到了10.53%。雖然說我們的經濟總量比印度高得多,整個教育支出也比印度多得多,但是最起碼印度有這種態度,連年追加教育經費,不管是占政府開支比重還是占GDP的比重,都要比中國高,這就值得警惕。用不了二十年,印度國內的教育問題是能得到根本改觀的。
至于說土地問題,那也不是印度獨有的,美國也是土地私有制,也沒有影響美國發展,對吧。
國內的問題當然很重要,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內因是根本,外因才是條件。我們分析印度的大國之路,它自身的因素肯定是決定性的因素。這一點我們不否認。
但是眾多的分析都是著眼于印度的內部,以致于主流的觀點都把外因給忽略掉了,所以我今天想換個角度,從外因來分析印度。視角能夠更寬泛一點,對我們自己的發展也是個總結和啟示。
先舉幾個例子,上個世紀的阿根廷,已經可以說是個發達國家了,最少也是摸到發達國家門檻了,它是怎么掉下來的,就是遇到了美國設置的障礙。
強如美國,也是一路磕磕絆絆走過來的。美國的生產力達到世界第一之后,立即就遭到了英國的抵制。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美國又趁機發育了一段時間。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停,英國和法國聯合起來抵制美國。當時的英法,占據了將近三分之二個世界,把美國逼的去蘇聯投資,去德國投資。要不然你以為蘇聯和德國為什么會發展的那么快?
然后就是二戰,戰后美蘇聯合起來肢解了英法的殖民地體系,這才穩坐世界第一。美國是開了外掛,沒有兩次世界大戰,它的崛起之路也不順利。
再舉個例子就是中國了,這我們真是深有體會。政治上就不說了,美西方對于我們的顏色革命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就單說經濟上的吧。
今天,美國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中國的高科技領域,你以為是今天才有的事兒嗎?不是的,從中國的經濟一開始發展,西方發達國家就沒有停止過對中國的打壓。
今天,我們的919大飛機終于開始商業飛行了,但是很多人都記得,其實在四十年前,我們就有希望制造自己的大飛機了,運十,已經有成功的希望了,但是生生的被以麥道為首的國際航空界給忽悠瘸了,下馬了。
三十年前,中國國內的日化企業被歐美給吃了個干凈,大家還記得嗎?
我曾經做過一個節目,說的是美國如何把中國的大豆產業殺得潰不成軍,直到現在,我們的食用油,壓榨企業,都被外資給控股了,只剩下一個中糧。
還有,我們的光伏企業,盾構機,航空航天,是怎么沖出重圍的?等等等等,例子太多就不再舉了。
可是印度,你發現沒有,從來就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它就是一個另類,全世界大國幾乎都經歷過的障礙,在印度面前就不存在,你不覺得奇怪嗎?好像也沒有人從這方面來分析過印度的未來。我們就但從這個角度來預判一下。
俗話說的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順風順水的路走的越多越快,以后栽的坑也會越深。我預言一下,大概就是十年左右的時間,也大概就在印度的GDP破了十萬億左右,印度就會栽倒一個大坑之中,會面臨到比現在的中國更加艱難的局面。
印度未來會遇到的大坑,是全世界齊心協力一塊給他挖的。這個坑就是碳排放和碳中和。這絕對是印度的死穴,而且是全世界一起出手,印度很可能就交代到這兒了。
碳中和這個坑,以前是給中國挖的,但是你說氣人不?中國跳過去了,而且現在反而成了碳中和的領先者和堅定維護者。
如果說印度發展不起來,那么以前鼓吹碳中和的歐美發達國家就偃旗息鼓了。他們會發現自己挖的坑有可能坑了自己。但是印度發展起來之后,可就不是這回事兒了。
碳中和這個坑太大,大到一般的國家根本就配不起往下跳。但是印度挺合適的,正好把這個坑給填滿。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等到印度發展到十萬億美元體量的時候,全世界就會突然發現,當然也許早就發現了,就等這一天呢。
這么大體量的一個經濟體,要是抽它的碳稅,那可是一筆天大的收入了,啥都不用干了,抽它的碳稅,讓印度人給自己打工多香啊。
從這個利益角度出發,到時候,歐美和中國好的能穿一條褲子。大家不要懷疑我的觀點,斗歸斗,不耽誤合作分錢。
印度當然想要抵抗,但是要知道,到那時它要對抗的可是全世界所有的工業國,全世界所有的發達國家,加上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你覺得印度有這實力嗎?
有人說,萬一印度也實現了碳中和呢?你看他長那樣?我也希望印度能夠跳出碳中和這個大坑,但是你問印度他自己相信嗎?
出來混,早晚都是要還的。印度一直都順風順水,這幾年隨著中美的交惡,更有點越來越順的意思了。我覺得有句話說的真好:“那時候她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我這個觀點,沒幾個人提起過,甚至連印度人自己,一萬個人里面能想到的,也不會超過一個。但是您細想,這個可能性有多大,我認為百分百,印度早晚都要跳到這個坑里。
有人說你是不是在提醒印度人啊,我覺得這不用提醒,這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暴露在陽光底下的陽謀,有本事你自己跳出來!
不過印度應該是沒這個本事,如果有的話,現在美國絞盡腦汁對付的就不是中國了,而是印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