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脆皮。
想了又想,還是要再寫寫李玟。
不想說她的婚姻八卦。
不想寫她纏綿難愈的疾病。
想寫的主題,只有一個,關于懷念。
起因是在刷視頻的時候,無意看到了這樣一條評論。
有人說:“不是她的粉絲,也沒聽過很多她的歌,但卻感覺很悲傷。”
這兩天身邊人的感覺大多雷同。
有人對她的了解,止于那首膾炙人口的《想你的365天》。
有人只知道她是唱跳天后。
最大的印象,還是以前電視上整天播映的好迪洗發水廣告。
但得知噩耗,除了震驚。
心里的難過,更是像一陣陣泛起的海潮一樣,難以排解,甚至失眠。
這些年,我們多多少少也旁觀了一些逝去。
為何李玟的離開,讓人這樣難以釋懷?
不單單是對生命的惋惜,一個網友的發言也道破真相。
“感覺我青少年的某個時代,結束了。我們80、90青春的又一盞燈,被關上了。”
的確如此。
我們提到李玟,總是會不可避免地聯想到其他事物。
千禧年,《寶蓮燈》、華語樂壇、申奧成功……
她不僅僅是一個歌手,對大多數80、90后而言,更是一個時代的符號。
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因為她而曾經鮮活。
我們懷念李玟,又何嘗不是懷念耳機里曾被她陪伴過的朦朧青春。
流金歲月,繁華易改。
最終讓我們落下眼淚的,不但是斯人已逝。
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離別,和終將逝去的青春年月。
當熟悉的笑容不見,當熟悉的歌聲不再。
我們才恍惚明白。
那個自己曾生猛活過的2000年代,真的不會再回來。
2
李玟去世后,很多明星都發文悼念。
最讓我感懷的,是王力宏的一段話。
他說,初見時,我們都是十八九歲的青少年。
一路走來,陪伴著他成長、成名,音容笑貌還是那么清晰。
忍不住感慨一句物是人非。
2000年代索尼唱片的一哥一姐,如今卻只能隔著生死懷念。
其實,那段歲月,對于80、90來說,何曾不是異常寶貴呢?
那個時候,還沒有現在這么多五花八門的音樂軟件。
一張磁帶,就能承載一整個夏天。
我們會攢幾個月的零花錢,買一張陶喆、周杰倫。
那時,周杰倫還不會以“哥”自稱。
他總是靦腆,用劉海遮住半只眼。
爸媽看了都會來氣,嘰里咕嚕地唱什么東西。
你只當沒聽見。
哪怕聽不清歌詞,也要為喜歡的女孩,在歌詞本上抄下一句“你是我唯一想要的了解。”
那時,陶喆、王力宏才是你心中的yyds。
課間嘈雜的教室里,你和同桌哼的是林俊杰的《江南》。
少男少女的心事,也被孫燕姿、蔡依林,塞進了被你偷偷帶進學校的mp3。
如果人生有bgm的話,響起的是王菲還是陳奕迅?
又或是你怎么也學不會,還愿意輕輕跟唱的蹩腳粵語。
那個時候,沒有對未來的迷茫,沒有成人世界的考量。
你聽著五月天“我和我最后的倔強,握緊雙手永遠不放。”
以為自己也會像歌里一樣,活得橫沖直撞。
以為日子會永遠這么過下去。
但如今,再打開音樂榜單。
你發現再也沒有一首歌,能唱到你心里。
收藏夾里,還是20年前的古早歌單。
什么打榜,什么熱搜,什么數據。
你越來越搞不懂,為什么音樂的流行,要靠算法,而不靠走心。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你為什么再也不聽五月天了?
最高贊回答是這么說的:人越長大越明白,青春是青春,生活是生活。
就像北島詩里寫的:
“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夢碎的聲音。”
曾經愛過的歌手,現在不是離開,就是只剩下了出軌八卦。
我們有了家庭,有了事業,有了成年人不可與他人言說的苦痛,才終于發現。
青春的美好之處,就在于它的美好,不會重新來過。
3
前不久,在熱搜上看到一個話題:
“90后的腦子,就是看這些電視劇壞掉的。”
一打開評論區,忍不住笑了出來。
滿滿的都是回憶啊。
多少人,曾經為了《流星花園》的F4到底誰更帥和朋友吵得面紅耳赤?
《公主小妹》里的飛輪海,又是多少少女日記本里的夢?
如今,卻只有一地雞毛和數不盡的丑聞。
那些年,美劇、韓劇還不像現在這么流行。
中央八套里的《武林外傳》,《家有兒女》,能讓你歡笑一個暑假。
誰不會說幾句里面的梗?
小時候只覺得好笑。
長大了才發現,那笑聲里,都是不如意的生活。
原來人生的道理,他們早已經教過。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樣,還以為十年前,是2003年。
但其實,《還珠格格》已經25年了。
連《甄嬛傳》都是12年以前的老劇。
國產劇越拍越多。
但吃飯前,你還是習慣性地打開“熹妃回宮”。
不是說現在的電視劇不好。
我們也看了不少《人世間》、《父母愛情》這樣的佳作。
只是,說不清2000年代到底有什么魔力,我們總是能從那些歲月中看到自己。
看到暑假時,搬著凳子在電視機前守著的午后。
看到周末時,偷偷打開電視,在爸媽回來之前記得散掉余溫的少年。
看到那個不用考慮車貸房貸,不用煩心于完不成的kpi的那個純粹的自己。
無數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下午,為多年后一個恍惚的瞬間埋下伏筆。
那時我們實在太過稚嫩,不知道習以為常的每一個日子,已經是一生中最好的時光。
彈幕里滿屏飄著的“爺青回”,仔細看去都寫著一個主題。
主題的名字,叫做遺憾。
人為什么總愛懷念青春。
為什么害怕失去青春的標記。
大部分時候,我們懷念的都是青春時自己的狀態。
害怕失去的,都是少年時代的狂熱與愛。
4
在成龍懷念李玟的微博下面,有網友說:
“成龍這幾年的微博,好像都是在告別逝者。”
真是如此。
陳木勝、廖啟智、曾江、李玟……
故人好似風中落葉,搖曳飄零,越走越遠。
從未如此直接地感受到青春的消亡。
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了很遠的路。
原來,不知道什么時候,我們已經走到了少年時所夢想的未來。
只是,你再也不會對哪個歌手愛得狂熱。
也不會再對哪個演員,產生悸動。
成年人的世界,每一刻都要翻騰不休。
一切都在進步,都在往前走。
我們不再用笨拙的翻蓋手機。
上網也不會只會玩4399小游戲。
你可以在互聯網上得到幾乎你想要的所有。
三天就能倍速追完一部劇。
但尋找美好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想往回看。
不久前,央視請金龜子回來做了一期節目。
她還是十幾年前的樣子。
只是問候的話,從小朋友們好,變成了你們還好嗎?
“是不是壓力很大?有自己的開心和不如意?”
一句話,讓無數成年人淚如雨下。
那些過去的人,過去的劇,過去的歌。
就像是一個個帶你走向青春的通道。
讓每一個選擇了泥沙俱下的去生活的大人,能找回片刻的自己。
所以怎么能不遺憾呢?
一代人已經離開。
而一代人終將老去。
如何釋懷時光的逝去,如何接受青春的告別。
似乎是一個人要用畢生去學習的課題。
但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往前走。
我們或許不再年輕。
或許不再擁有天真與熱忱。
但我們能在與生活的爭斗中生存下來。
我們會有一個小小的家庭,肩上也多了一些責任。
能幫自己去對抗時間的虛無。
等你再回頭看時,哪怕遺憾,也會更加堅定。
未來的每一天,都要更加珍惜,更加努力地去活。
少年安能長少年,海波尚能變桑田。
也許,青春不需要我們用什么隆重的形式去懷念。
我們只需揮揮手,感恩過它的存在。
就是對生命,亦是對自己,最大的致敬。
大家好,我是脆皮, 一枚新晉奶爸,創業公司高管。去過很多城市,也曾在路邊練攤。現在只想和你說最真的話,持續成長,不斷精進。
點擊下方視頻鏈接直接關注“曉輝說法”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