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上映以后,在親子圈刮了一陣觀影旋風,我也推薦給學齡后孩子當唐詩啟蒙的背景板去看了《》。這部片子把唐詩融入到故事中,不但在電影院引發了大朗誦,還讓家長很多家長直呼,這才是歷史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
推薦這部電影,是因為時,了解到現在國內學科考核的大趨勢,才知道,不是是語文在強化大語文的積累,連歷史的考核重點都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歷史事件的記憶和理解。也就是從直播那會兒,我才真正意識到歷史學習中背景板知識的作用(直播前我的概念中,歷史學習還是二三十年前那種背熟課本就肯定高分的模式,覺得巨簡單)。
再重申一下知識背景板的意思:課本知識都是硬核知識點,要想理解這些知識點,除了弄懂課本,我們還需要和教材一樣的邏輯條理,但能和教材內容形成良好補充與互動的知識積累,這些讓知識點連貫起來的內容,我們就叫做背景板。
因為之前對歷史學習中背景板知識的不重視,我對博物館里的中國通史這門課,是喜歡的,自己挨著看了一遍,但內心也沒覺得一定要看。春節前首團這系列視頻課,主要是因為小周老師特別認可,給這課程打了9.5分。內容那么過關,肯定是可以推薦的,但因為我開團時還沒計劃給火火和七七看(火火太忙七七太?。詧F文介紹都是小周老師寫的。沒巨大熱情給自己家孩子馬上用的東西,我都會比較沒話說。但這幾天不管是各群,還是公號,經常有朋友問起《博物館里的中國通史》啥時候能返團,加上我現在非常認可這門課,所以今天就給大家安排上了。
如果孩子還打算在國內升學,肯定要考歷史,博物館里的中國通史這系列視頻,我是強烈建議小學和初中孩子都看看的,低齡孩子甚至可以看不止一遍。就像我們之前和復旦大學歷史系的老師直播時說的那樣,教材太“干”了,不夠鮮活,課本會告訴我們每個朝代的名字,各種成就,但對這些成就的發展歷程卻相對省略。這也可以理解,畢竟課本就這么薄。
可是對歷史現象之間的聯系缺乏理解,容易造成歷史知識在孩子心里變成了一個個碎片,沒能被串起來。只死記硬背知識點,就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關于教授的完整觀點,我之前總結在這篇文章:《》。
用《長安三千里》串起唐詩的脈絡,是唐詩啟蒙的背景板學習。那么歷史方面,目前我認為最合適的課,就是《博物館里的中國通史》了,它既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又有足夠的知識量與連貫性的系統課程,來充當孩子的歷史知識背景板。
因為《博物館里的中國通史》內容好,而且在背景板知識補充上幾乎不可替代,所以這個課程咱是一直團購條件上架的,點進任何一個相關文章都能找到鏈接下單。今天這篇文說是返團,但更重要的事情,其實是給老用戶做售后。有些朋友建議把小黑板內容整理一下,可以在看視頻前,讓孩子帶著問題去看,而我已經督促著歷史團隊把小黑板的內容全部整理好了。
昨天學習機群里有朋友分享機器用法,還專門提到了小黑板。暑假是孩子比較有時間看歷史課的,所以就趕緊發文告訴大家小黑板已經放后臺了,需要的話后臺回復“小黑板”自取就好。
既然是返團,那還是要系統介紹一下這門課,之前有了解過但是沒買的可以直接拉到文末看贈品,自助下單。
先來個總體介紹:
《博物館里的中國通史》是由清華大學歷史學碩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復旦大學導師、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員段志強老師領綱制作的一套歷史視頻課,整個系列一共7季,約200集,用全球文物講中國歷史,復旦大學歷史系團隊提供腳本與學術支持,央美團隊負責剪輯,原生態中英雙語字幕。
課程制作耗時三年多,有國內高校近20位專家學者、藝術大咖參與編寫,并從40多座博物館實地取材。
整部課程腳本幾十萬字,處處是笑點,但沒有一處長難句。這是腳本團隊多年科普練就的基本功。即便如此,歷史本身有溫度,也有難度,所以建議六歲以上的小朋友獨立觀看。不滿六歲的小寶寶建議家長陪同觀看,友善的時長和深入簡出的內容,不但能讓家長長知識,還是一個寶藏睡前故事集+家長無所不知偉岸形象放大器。
除了背書很強大,中國通史能讓我們開團幾次的真正原因,還是內容夠硬。
這門課最大的特點就是“系統性”,和歷史教材一樣,《博物館里的中國通史》內容全部由大學歷史系教授編寫,這就保證了這門課在對歷史的理解上是和教材同頻的。而且整套課程都是從文化史角度講述歷史,在視角上也貼合了如今歷史教育的發展方向。
另外,這套中國通史以文化史為主線,按照各個歷史時期的性格,把中國古代歷史劃成了七季,同類資源較少涉獵的史前和明清也各自占了獨立篇幅,真正做到了全面和均衡,更重要的是,每一季的小標題,都代表了歷史學界對這一段歷史的主流認識:
后續單季的內容都是圍繞小標題展開:
以第5季的隋唐世界帝國為例,
整季內容不但完整覆蓋了從隋朝建立到五代十國結束的重大政治事件,還從文物出發,用審美(討論以胖為美 5-15)、飲食(5-16 合餐制和分餐制)、衣著(5-18 絲綢大受歡迎)、信仰(5-12 奇怪的宗教增加了)、交通(5-18 絲綢之路)、物種交流(5-21 獅子來到中國)、技術交流(5-11 印刷術),音樂(5-7 壁畫上的音樂)、雕塑(5-11 佛像)、貿易(5-13 黑石號)、軍事(5-22軍隊構成)、國際關系(5-23 唐朝的學生和朋友)幾個方面,把隋唐時期中國作為世界性大帝國的方方面面展現的淋漓盡致。
具體到單集上,依然是框架清晰,脈絡連貫,重點突出,全篇7季,196集課程,每一集內容都由引子、三大主要版塊、提問三部分組成, 整體看下來,幾乎不存在“水時長”,雖然標題都起的活潑可愛,但課程內容編排的像軍隊方陣一樣有秩序。
以第3季第2集盛世的開始:貞觀之治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制作團隊在單集內容編排上下的功夫:
引子:李世民座右銘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正文分三段:A 鑄造影響千年的銅錢 ;B 大得驚人的糧倉;C 征服周邊國家;
結尾再來個提問鞏固成果。
財政富足、糧食充足、政治強大,一條脈絡下來,貞觀之治,有理有據。
知識多但不雜亂,嚴謹但不教條,非常適合啟蒙,且細節非常豐富,和教材形成了良好的補充。這些歷史的細節其實就是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背景和聯系。
比如隋朝開挖的京杭大運河,在歷史課本中,你要背它的開挖時間,流經區域,歷史意義.....但《博物館里的中國通史》會告訴你: 運河上運的是東西,可是一個大國家最需要運送的其實不是東西,而是人。準確地說,是怎么把社會上的人才選拔到政府當中,這在歷史上稱作"選官制度"。于是,隋朝、京杭大運河、科舉制度就緊密聯系在一起了。
再比如,課本上提到了唐代出現了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但《博物館里的中國通史》會告訴你,在唐代,佛教經過幾百年的變化,越來越像一個中國的宗教,不但開始用漢字寫佛經,連佛像都變得越來越柔和,觀音菩薩也變成女性了。正是因為佛教的這些變化,所以才在中國越來越流行,于是為了讓更多人學習佛經,才推動了印刷術的發明。
在近年來大家最關注的跨學科問題上,這部片子做的也非常好,把不同學科的知識潛移默化的放在歷史講述中。
比如用譚其驤先生的名言:“歷史好比演戲,地理就是舞臺”引發對歷史與地理關系的思考,再用寥寥數語,既講明白了地理在歷史中扮演的作用,也講明白了中國的地理大格局。
第一條,南北走向,從東北的大興安嶺,往西南方向延伸,經過燕山,然后是介于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之間的太行山,然后從秦嶺到四川盆地周圍的群山,再到云貴高原。這條線以東,雖然也有低山和丘陵地帶,不過總體上地勢比較平緩,中國主要的平原都在這條線的東邊,很適合發展農業。
第二條,東西走向,是從帕米爾高原延伸出來的昆侖山脈。它分開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與新疆的沙漠和綠洲。然后,它繼續向東,形成祁連山脈,山北是河西走廊,這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山南仍然是青藏高原的雪山和草原。
這兩條界限,把中國粗粗地分成三個部分。這就是中國故事的舞臺格局。
歷史本來就包羅萬象,制作團隊更熱衷于見縫插針的往課程里添加各種文物、成語、漢語典故、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社會常識。
介紹賈島的故事,引出推敲的用法:
比如下面這個用來插針的砭:
作為中文的獨特風景,成語在整部課程里更是無處不在。
還有我們常用的詞匯,衣冠楚楚,衣冠禽獸,總感覺衣冠不是個好詞,為什么有這種感覺呢?因為南北朝時尋常人家都買不起像樣的衣冠,于是衣冠這個詞就成了世家大族的代名詞。知道了這個背景知識,寫作文、做閱讀肯定不會把衣冠理解錯了。
有大量硬核知識點,更有串聯知識點的歷史細節,因此,這門課確實是一門能夠對課本知識形成良好補充的背景板。
拋開腳本不談,僅就從視頻的表現方面來評價,這門課也是少有的能把視頻和腳本有機結合的。
比如,第7季25集,講到西方列強借口侵略的時候,畫面用播音腔搭配無理取鬧的文字,讓人頓感戰爭借口的荒誕。
比如第五季,想展現隋唐時期的雍容華貴,用語言怎么表達都顯得蒼白,但讓大家看一眼李靜訓小朋友的陪葬項鏈,什么都明白了。
而且畫面上對波斯文化細節的特寫,也能讓孩子直觀感受到唐代中外文化廣泛交流的影響。
最后, 這門課還很善于通過各種動畫模擬,把抽象的知識點具像化,從而解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
比如講唐高宗身體不好,直接頭上加一個見底的血條:
用超級瑪麗闖關的形式展現復雜的明清科舉制度,任誰看了都會感嘆一句,想考個進士,可真麻煩。
比如用動畫展示漢朝的擴張路線,明確東南西北的國界各自到了哪里。??
《長安三萬里》之所以被譽為啟蒙好片,就是因為突破了文字、圖片的局限性,把涉及到的知識用畫面、音樂、腳本綜合呈現,《博物館里的中國通史》也一樣。對成人來說,也許視頻略顯冗長,也許文字更顯深度。但小朋友通常是缺乏知識儲備的,利用他們對知識的有限掌握,讓他們理解更深的更多的知識,這是視頻的最大好處。
視頻規避掉了文字和圖片歷史的弊端,讓知識可以最大程度的被展現出來,這是刻在DNA里的先天優勢。這也是我看完《長安三萬里》以后,對《博物館里的中國通史》這門課為啥能廣受好評,尤其是廣受孩子喜愛,新的見解。
好了,介紹就到這里,《博物館里的中國通史》每一集后面都會針對課程內容給出三個問題,他們把這個叫小黑板。
之前有朋友想要小黑板上的每個問題及其答案,但我和創作團隊溝通了一下,認為有些問題本就是開放的,如果給了答案就本末倒置了。但把問題總結出來方便大家上課倒是沒問題。
“小黑板”問題總結放在了公號后臺,回復“小黑板”就有百度網盤鏈接下載。
最后,這次返團跟上次一樣,一共有兩個變化:
1
贈品優化。
取消沒什么實際作用的手帳本,改為贈送所有的藝術史課程?,F在贈品改的非常有誠意,新用戶肯定喜歡。但也沒有老用戶就要吃虧的道理,所以我爭取了一下,品牌給的承諾是:這次套餐新增的課程,也會同步到老用戶的小鵝通帳號上!
具體贈課可以看下面的團購詳情。
2
下單后,課程自動開通。
所有新下單用戶自動開通小鵝通權限,同時不再重復開通公眾號。具體原因見文章《》。
最后,第一次開團時上架的中國通史年卡這個sku,我們這次就不上了。一是因為這門課體量大,內容多,很適合長期觀看,二是因為上次很多買年卡的用戶,看了以后感覺不錯,都在后臺私信要升級永久卡,客服一個個處理起來也是甜蜜的煩惱,所以這次直接就只上永久卡套餐,之前買過年卡的套餐就不做改動了。
團購詳情
? 課程及價格:
中國通史套餐
中國通史+世界史套餐
觀看時限:一次購買,永久觀看;
觀看方式:點擊購買成功后,下載“小鵝通”app或登陸小鵝通微信小程序即可觀看;
支持設備:手機/平板電腦/電腦;
觀看平臺:小鵝通app、小鵝通微信小程序、小鵝通公眾號;
退款說明: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退貨聯系假日博物館官方客服微信:18500857972。
有任何客服問題,都可以添加客服微信:18500857972;所有課程均支持在“小鵝通”app中支持投屏觀看。
? 注意事項:
安卓和蘋果的小鵝通app不太一樣,安卓的小鵝通是這個logo,不戴學士帽。
蘋果的小鵝通是這個logo,戴了一頂學士帽。
特別提醒一下:對這門課的知識性,我有絕對的信心。在他們登錄小鵝通以后,上課體驗也好了很多。要非說有什么不足,也就是視頻制作本身的一些瑕疵,就像我公號文即使很努力,有時候也會出現沒檢查出的錯別字一樣,但他們發現后就會馬上更改。這點先說,可以接受再拍。
育兒干貨I好物分享I誠意滿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