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共多年的斗爭時期,有一批國民黨將領對中共的主張和觀點非常贊同,他們甚至還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國軍體系中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在這些愛國將領中,有一位堪稱傳奇的西北將軍,名叫趙壽山,他是毛主席親自批準發展的秘密黨員。
1962年五一勞動節期間,趙壽山受邀登上天安門觀看慶典活動,毛主席還親自走上前來問候,讓趙壽山感動不已,他不禁感嘆:毛主席還記得我。
那么這位趙壽山究竟是什么人?為何能讓毛主席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十幾年沒有見面,依然能記得他。
趙壽山是陜西人,1894年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那個年代出生的農村娃,莫說出人頭地,就連吃飽穿暖活下來都是很困難的。趙壽山非常聰明,并且好學,盡管家庭不富裕但是父母依舊供他讀書,他是家里的唯一希望。
趙壽山沒有辜負家庭的希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陜西陸軍測量學校,畢業后在馮玉祥手下當兵,后來投奔了楊虎城。
1930年年底,楊虎城成為繼馮玉祥之后的西北主要軍閥,還當上了陜西省主席兼十七路軍總指揮,趙壽山被提拔為五十一旅旅長兼漢中綏靖總司令。
但受到提拔的趙壽山卻憂心忡忡,因為當時國家正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當時距“九一八事變”還有大半年時間,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作為軍人的趙壽山敏銳的覺察到日本人可能要有所動作,并且是大動作。同時,國民政府內的派系斗爭和腐敗也讓趙壽山心生厭惡,于是他就對一心抗日的中國共產黨產生了好感。
馮玉祥的老部隊里原本就有中共組織,雖然后來被清除了,但是中共的思想得到了傳播,因此留下非常好的愛國思想基礎。西北軍對于抵御外敵有很強的戰斗意識,趙壽山就是其中的有識之士。“九一八事變”之后,東北淪陷,東北軍入關被安排到西北,西北軍和東北軍長期接觸,唇亡齒寒的擔憂日益加重。
1936年,蔣介石一再要求張學良、楊虎城盡全力“剿滅”陜甘寧邊區的紅軍主力。而此時日本軍隊正盤踞在長城以北蠢蠢欲動,實際上當時日軍集結的主力部隊并不多,以西北軍和東北軍數十萬的兵力,再加中央軍主力,完全可以依托長城防線展開反擊,甚至有望收復東北。但蔣介石對日寇極為恐懼,對紅軍又極其仇視,甚至不顧外敵壓境親自飛到西安督促張、楊對紅軍發起攻擊。
在這種情況下,楊虎城和張學良密謀“兵諫”蔣介石。楊虎城在最后時刻單獨召見了趙壽山,詢問他的意見,趙壽山堅決支持兵諫,他甚至建議:若蔣不從,可殺之。
楊虎城召見趙壽山有重要意義。楊虎城雖是西北最大軍閥,但是其地位與威望遠遜馮玉祥。當時率主力駐守潼關的馮欽哉也是一名愛國將領,曾多次請纓赴前線抗日。楊虎城原以為他會支持逼蔣抗日,但是馮欽哉忠于蔣介石,拒絕阻擋中央軍入潼關。而趙壽山麾下五十一旅是主力精銳,并且就在西安,這支部隊必須控制住中央軍在陜西的七千主力,才能確保兵諫成功。
因此,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趙壽山確保了西安事變的成功。因為12月12日當晚,趙壽山率軍與中央軍駐西安部隊激戰了一夜,最終迫使其繳械投降。若這支部隊沖破了張楊聯軍的阻攔,這次事變或很難成功。
西安事變之后,天真的張學良被蔣介石扣押,楊虎城也沒能控制住局面,趙壽山則受到排擠。這也讓他對國民政府徹底灰心,最后在中共地下黨員的協助下,趙壽山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個決定是毛主席親自批準的,不舉行入黨儀式,不建檔,黨內嚴格保密,黨齡從西安事變算起。這是我黨內極其罕見的特例,也足以看出黨中央對趙壽山的重視。
后來,趙壽山在國民黨體系內為革命的最終勝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也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65年,趙壽山將軍在北京因病逝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