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感性追求和理性實踐的統一上,有一種令人向往不已的模式:“攜手走天涯”。
倘若真能做到。那么,人的生命和社會理想就都能得到滿足,人生也就別無所求了。
身處滾滾紅塵,煩惱和憂愁總是難以避免。常常有一種“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之慨。
寒山寺的鐘聲,總令人懷想不已。
想起古時的那些高僧隱士隱居在山林中,坐擁山水,懷攬煙霞。東籬采菊,西山奕棋,把酒臨風。可謂超凡脫俗,一派仙風道骨。
遙憶李白。看慣風花雪月,遍嘗人間冷暖。毅然決然地背起行囊,竹杖芒鞋,浪跡天涯,散發扁舟的瀟灑。
追憶蘇軾。泊赤壁,貶黃州,仍然不改凌云之志,擊節高吟“大江東去”的豪邁。
在欣賞他們之余,不免也有諸多感嘆。小隱隱于寺,浪跡履履終究要走向何處,攜手者又知向誰邊?
每晚入睡前。會如你一樣,枕邊放著金庸、古龍、梁羽生等大家的武俠小說。
那本《射雕英雄傳》,是我翻閱最多的書籍。書中的油墨馨香會一如既往地從頁隙間一絲絲地飄出來,仿佛天成佳侶的郭靖攜黃蓉在我的眼前一一掠過。
俠骨柔情,剛柔并濟,劍膽琴心,攜手天涯,瀟灑江湖。多么令人神往的詩意人生。 這也是李白和蘇軾當年所憧憬的浪漫,可終其一生,雖然浪跡天涯,他們也未能牽到心儀的紅顏之手。 不是每個人都會有攜手的幸運,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有浪跡天涯的恩賜。 那是人生的一種理想模式。因為難以實現,才更加彌足珍貴。
攜手天涯,必定是志趣相投之人。如果不能如愿,也就無法與之匹配。難怪有古人“舉酒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之哀嘆了。 所以,我們才能在濟現實之不能的藝術中,在武俠小說中獲得視覺與心靈享受。
無疑,金庸的小說把這一理想的人生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除了郭靖和黃蓉,還有令狐沖和任盈盈、楊過和小龍女、袁承志和溫青青等,他們均是七分劍膽,三分琴心;三分俠骨,七分柔情“攜手走天涯”之楷模,令古往今來無數癡男怨女心馳神往,而不能至。
較之于古人,如今的人可“攜手”者眾,仗劍天涯者稀。
在現實中,攜手的未必是知己愛人。即使攜手,但要與其浪跡天涯也并非容易。有幾人愿意去荒山大漠和高原野嶺?又有幾人在掙扎謀生之余去聽山水天籟之音?又有誰能敵得住世外的孤寂和清苦?
因而,美麗只能從書中尋覓,也便成了今人遙遠的美麗意象。
拂來的古韻幽情,沉醉著的豈只是我們的心?
其實,天涯并非是物理距離的阻隔。梁山伯與祝英臺長袖相牽,十八相送。心心相印,情意纏綿,卻愛夢難圓。最終化作一對翩翩的蝴蝶,飛到天盡頭。
生,不能攜手。只有入夢化蝶才能與愛人身心融在一起,才能在自由的空間里飛翔。去往心中的天涯,永遠不離不棄。這是一種心酸的浪漫,是一種徹腑的悲愴……
雖然心酸,雖然悲愴,雖然惆悵。誰又能說這種“攜手天涯”的故事不令人感動呢? 由此可見。“天涯”是指靈魂與身體融在一起,情意相通,能夠共歷風雨的一種人生至高境界。
我想,手攜在一起,可是心卻越走越遠,這才是人生真正的悲哀。
而雖然牽不到對方的手,卻已然走進對方心靈的天涯。這才是值得贊頌的偉大的愛。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如羅密歐與朱麗葉…… 生命的盡頭,也要化蝶雙飛雙棲,永遠徜徉在愛的天涯。
“天涯”在遠方,“天涯”更在我們的心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