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習慣變成不習慣
6月8日下午五點,隨著英語考試終了鈴聲的響起、孩子走出考場的一刻,也意味著我們十二年的陪考生涯正式結束。之前曾屢屢幻想過如何地慶祝,但是當這一切都來臨的時候,卻似乎也沒有想象中的如釋重負,沒有欣喜若狂,反而卻有了一點點的悵然若失——習慣了每天像打仗一樣的急行軍似的生活,翌日起床后卻不知道該干點什么;
習慣了絞盡腦汁花樣翻新地研究各種食譜,翌日卻茫然無措地不知道該做點什么;
習慣了喋喋不休滔滔不絕地和孩子說點什么,翌日望著沉睡不起的孩子卻又欲言又止;
是的,當忙碌變成了習慣,對突然到來的“輕閑”就不習慣了;
當嘮叨變成了習慣,對“除了憲法能管住,啥也管不住”的娃兒就不習慣了;
當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和孩子對話成了習慣,對自己的突然爆發就不習慣了……
其實,仔細想想,這一切的一切大概都源于另外的一種焦慮——也許這個暑假之后,孩子會和我們漸行漸遠,他會有屬于他自己的天地,自己的學業,將來也會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家庭……這可能是為人父母最希望亦是最無奈的矛盾之一吧。
二、家長考后焦慮癥
人們都說高考過后,孩子輕松,父母也輕松。但是一切在經歷之后,卻發現可能只有孩子是“輕松”的(也可能是假裝輕松),他可以一覺睡到自然醒,他可以正大光明的打游戲,他可以和同學結伴旅游,而我們卻沒有太多輕松起來的理由,反而比考前更焦慮——焦慮他的成績,焦慮他的學校專業的選擇,焦慮他出去玩安全與否,甚而焦慮他為什么還不著急報駕校……一句話,家長就是受罪的命!
三、宣講會上大比拼
自從孩子上了高三,不同高校的各種宣講會便紛至沓來,每一次參加都會有不同的收獲。雖然也聽一些同事說這些宣講會沒有必要都聽,但是家長群里一有通知還是按捺不住,總覺得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怠惰而耽誤了孩子的前程,所以還是與妻想盡辦法盡可能地參加。也許是自己對孩子的信心不足,又或許自己屬于容易被動搖的一類人,總感覺聽完一次高校的講座就會想“嗯,這所高校可以考慮”,再聽另外一座高校的講座,又會萌生出“這個是不是會比上一個更好一點”的想法,總有“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感覺……
不過,通過宣講還是了解了許多以前聞所未聞的事情,或是也給自己打開了一點點小小的視野,最起碼知道了清北復交南大浙大中科大西交哈工大西工大人大武大華科南科大北航北理中山等各自專業的設置及特色,同時也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就是現在的大學為了拼搶優質生源也是真拼——你拼學科數量,我就拼專業特色;你拼A+幾多,我就拼研究成果;你拼兩院院士,我就拼學者杰青;你拼校園環境,我就拼食堂美食;你拼健身房,我就拼游泳館;你拼“嚴冬不用怕,暖廊伴你行”,我就拼“雖地處南方,夏有空調冬有暖氣”……看來高校也知道,想要吸納學生的心,就不僅僅要比拼教學實力,教學環境良好與否、生活設施是否完備、交通是否便利、飲食是否合口等等也成為眾多學子關注的焦點。從這一點上說,各高校也是真動了一番腦筋的。
武漢大學宣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講
浙江大學宣講
北京理工大學宣講南方科技大學宣講
我與妻的報考筆記
四、揭曉
6月22日,夏至與端午碰在了一起,恰恰又是高考出分的日子,烈日炎炎加之心情焦慮,真是有“火上澆油”的感覺。之前,結合孩子自己的說法以及我對他幾次模考成績位次的了解,大致給他估分應該在660分左右,但是只是和妻說過,考后一直沒有和孩子提及成績的事。當晚十一點剛過,成績就已經顯示出來,657分,與預想大體一致,算是孩子的正常發揮,既沒有太多失誤,沒有意外驚喜。隔天下午一分一段出來,孩子排在167位,與平時預估的位次相比稍低了一點(之前預估他應該在120名左右),看來沒有加分確實是吃了一些虧,不過我們心態倒也平和,僅僅是趕快和家人同事通報了一下成績,基本上既沒有抖音上的歡呼雀躍,也沒有相擁而泣,只是和孩子討論完成績后感覺睡意全無,凌晨三點多就又起身把孩子大致可能上的學校和專業粗理了一遍,準備早上去二中和各個高校面對面的交流一下,以確定孩子將來大致的求學地域及專業方向。好不容易挨到早晨,七點早早出發,一家人兵分三路,上午匯集各校招生信息,下午聽取各校宣講,整整在學校待了一天,開車回家的路上都要感覺睡著,“怎一個累字了得”!
不過后來回想,感覺高考查分比三年前中考查分還平靜,中考至少是表面平靜內心慌張,而高考可能是因為有大體的預估,所以會更淡定一些吧。
五、見面與意向確定
23日一大早,二中校園內就已經開始有高校進駐,但各高校展示臺前熱度不一,C9高校展示臺前人頭攢動自不必說,北航北理武大華科人大等院校也是門庭若市,而一些也很有實力卻因地域等種種原因受限的高校卻門可羅雀,實實是“冰火兩重天”。
我們仨分頭行動,與擬定好的幾個意向中的院校分別進行了接觸,留下了孩子的高考分數及聯系方式,大體上心里已經有了一些底。第二天,各個高校的電話便紛紛到來,要求面談。通過和幾所高校招生老師的直接接觸,對不同的高校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回來后家人們又幾經協商,基本確定了所選的高校與專業,接下來就只是與高校的意向協商了。整體感覺,確定意向后內心平靜了許多,也不再擔心網上一直盛傳的“最后三十秒改寫人生”的驚心動魄,還是多多少少有那么一星星的小滿足。
六、資料大清洗
一切塵埃落定,一年來堆積在書桌上如山的資料就該退出歷史舞臺了。不整理不知道,一整理才發現一年下來所做的卷子練習冊確實也不少,“十年寒窗”還是確實夠“寒”!
七、報考機構
高三一年下來,除了參加高校的宣講會,便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個報考機構咨詢相關報考事宜。其實自己之前對高考報考還是有一些了解和研究的,但是輪到自己的孩子報考,內心總覺得慌得一批,生怕在關網前應對失措,所以還是覺得找一個機構是不是比較保險。于是乎開始不停地加群,微信里幾天之內一下子加了幾十個,一天到晚各群里討論提問之聲不絕于耳,熱鬧非凡。而每到周六日,我和妻往往就要奔走于各個機構之間,聽講座,做筆記,匯集信息,忙得不亦樂乎。幾圈講座聽下來,感覺多少還是有一些收獲,雖然有些知識是自己本身以前就知道的,但確實也有一些是之前鮮有了解或懵懵懂懂的,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大抵應該也是這個樣子吧,雖然每次聽完也覺得很累,但也算“痛并快樂著”。
八、騰飛公益
二中家長群里一直有一個騰飛公益團隊,成員均是已經畢業的且很有報考經驗的學生家長組成,每到新一屆學生升入高三,團隊老師就會組織若干次或線下或線上的講座,講座中有已畢業的孩子談大學的感受,也有有經驗的家長分享高三陪考的經驗,每每聽到這些講座,都會感覺獲益良多。而每年到報考季時,公益團隊的老師們又會組織應屆的家長與孩子們集中報考,整個團隊完全是公益性質,這里沒有爾虞我詐,沒有高得離譜的咨詢收費,只有耐心的指引與教導,真的很感謝這樣的團隊,這樣無私奉獻的各位老師們!就如昨日幫我的孩子報考一樣,在他所在分數段臨關網前半小時左右,團隊的老師們就圍在我們周圍,指導我們通過不斷刷新排名以判斷所選志愿是否保險。而且在關網前十分鐘左右恰好遇到網絡卡頓,老師們處變不驚,讓我們打開筆記本電腦,輸入相關數據,以防一旦遇到網吧停電或再卡頓的情況可以用筆記本補缺。在孩子志愿順利報考后老師們又用掌聲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內心著實感動!一所優秀的學校,不僅有著優秀的師資與生源,也有著高素質的樂于助人的優秀家長,這也許又是一種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解釋吧!
九、塵埃落定
七月十五日是內蒙一本網報的日子。其實在此之前孩子還收到了北大強基入圍的通知,南方科技大學的機測面試也都順利通過(南科大還有15萬的入學獎勵,可惜動心的只有我,孩子無動于衷),孩子經過審慎考慮,最后還是放棄了北大強基的面試和南科大的錄取,決定還是報考意向中的院校與專業。網報當天,我們早早到了騰飛團隊所定的網吧,因為提前和意向院校有了一定接觸,所以八點開始時心里還是比較穩定的。孩子的叔叔(我們信賴的操盤手)操作電腦,一會一刷,不斷確定孩子的位次動態。但是隨著孩子所在分數段漸漸臨近,雖然有之前的學校承諾,但是看著孩子的位次忽升忽降還是忐忑起來,好在孩子的叔叔手法嫻熟,而騰飛團隊的志愿者則是男女老少齊上陣,處變不驚,最終還是順利地等到關網的一刻!
心情慢慢平復之后,則又開始時不時地刷錄取軌跡,第二天下午四點多終于迎來了最終結果!
十、十年蹤跡十年心
陪考路漫漫,倏忽一瞬間,期間喜悅有之,焦慮有之,期盼有之,煎熬有之,而今孩子的萬里長征走出了第一步,今后的路可能會更長,而我們的陪考路雖告一段落,但是牽掛的心卻永無休止,這也許就是為人父母的宿命,雖然矛盾,卻也幸福……
內容來源:微信公眾平臺:燕子歸來識舊壘
責任編輯:楊曉龍
版權說明:本文僅供交流學習,文章來源于網絡或原創作者。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若來源標注錯誤,轉載涉及以及版權等問題,煩請告知,請與我聯系郵箱:eric19930428@sina.com,后臺將立即刪除,謝謝,感謝支持配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