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銀行金融電信協(xié)會SWIFT公布了今年6月份的國際貨幣支付比例的最新數據,美元、歐元的占比紛紛下降,英鎊、日元和人民幣的占比實現了明顯的提升。
其中,6月份美元的國際支付占比達到了42.02%,在全球貨幣中仍然是一騎絕塵的存在,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不過和5月份相比下降了0.58個百分點,即使如此,美元的支付占比也不是其他貨幣可以相比的。
從短期來看,全球“去美元化”是一個艱巨的過程,畢竟美元的根基依然深厚,想要撼動其地位沒有那么容易。
自去年美聯(lián)儲加息以來,美元的表現非常強勢,美元指數直線上升,其他各國的貨幣被迫走向貶值。但是,目前美聯(lián)儲加息已經走向了終點,市場已經開始分析美聯(lián)儲明年初降息的影響。
所以,受此市場情緒影響,美元指數跌破100關口,幾乎抹去了加息以來的增幅,對于人民幣接下來的升值行情是個好消息,再加上我國央行上調跨境融資相關指標,主動出擊,人民幣匯率大漲。
其次來看歐元、英鎊和日元的表現,6月份的國際支付占比分別達到:31.25%、6.88%、3.36%,歐元依然是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貨幣,占比遠遠甩開排名第三的英鎊,日元占比長期維持在3%左右,不過歐元的占比和上個月相比略有下降,而英鎊和日元占比上升。
人民幣的表現穩(wěn)定,6月份人民幣的國際支付占比達到2.77%,和上個月相比提升了0.23個百分點,仍然是全球第五大貨幣。
但是,一直以來很多人認為人民幣占比與中國經濟實力并不匹配,中國GDP已經達到美國的70%以上,中國是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和制造業(yè)大國,貿易順差穩(wěn)居全球之首,但是在貨幣支付方面差距太大,美元的占比超過40%,而人民幣只有不足3%。
專家表示,人民幣實際上被低估了,要知道2.77%是SWIFT系統(tǒng)統(tǒng)計的,但是中國對外貿易不是全部都通過該系統(tǒng)。事實上,SWIFT只是報文系統(tǒng),我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系統(tǒng)(CIPS)作為支付結算系統(tǒng),大部分還是要經過SWIFT的報文系統(tǒng)。
根據高盛的預測,到2030年人民幣有望反超英鎊和日元,成為全球第三大貨幣,占比有望提升至5%-10%左右,種種跡象表明,人民幣國際化正在取得更多的進展。
截至目前,與我國采用人民幣貿易的國家有俄羅斯、巴西、阿根廷、沙特、伊拉克等國家,大多數是資源出口型國家,中俄貿易的七成都采用了本幣結算,有越來越多的中東產油國也逐漸采用人民幣與我國進行能源貿易,人民幣正在得到更多國家的認可。
就連印度都在無意中助推了人民幣的國際化,自俄烏沖突后,印度加大了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力度,畢竟價格很實惠,加工一下出口到歐洲賺個差價,幾乎是穩(wěn)賺不賠的好生意,由于俄羅斯被制裁,美元無法使用,于是俄印石油貿易前期采用本幣結算,但是后來俄羅斯發(fā)現手中持有太多的盧比根本花不出去,印度也沒啥可以買的。
所以,俄羅斯明確告訴印度用人民幣購買石油,畢竟人民幣可以購買中國大量的商品,俄羅斯需要的中國都有,目前印度的石油采購商已經在使用人民幣購買俄油,這對于人民幣國際化大有裨益,印度即使心里很不情愿,但也只能這樣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