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下午稍晚至大同市博物館。
博物館熱也傳染了此地,人如蟻聚。
大同文物以北魏平城時期的最為精美重要,在此僅列出一些我喜歡的文物。
大同渾源畢村漢墓出土的兩件四神染爐
大同陽高縣出土的漢代陶聯枝燈
大同二電廠出的北魏武士俑
北魏尉遲定州墓石槨
北魏司馬金龍墓(484年)的石雕柱礎
石棺床
俑陣
司馬金龍墓木板漆畫(復制品)
大同北魏壁畫墓出土的三眼神壁畫
遼代大同許從赟yūn夫婦墓出土的彩繪貼塑魂瓶
元代馮道真墓出土的疏林晚照圖壁畫
晚飯后登臨大同城墻,寬闊宏偉,且不收費,鉤月懸空,做天狗吞月狀玩樂。清風襲來,自并州北上,暑熱未曾稍減,是夜始覺涼爽。
同窗馬君,素詼諧,余等曬照于群,其佯裝同行,指點江山,訴說感受,惟妙惟肖,一同神游大草原。
夜宿大同。
第三日
華嚴寺坐西朝東,與中原建筑一般坐北朝南不同,并不是地形限制,而是遼國舊俗?!缎挛宕?契丹傳》云:“契丹好鬼而貴日,每月朔shuò旦,東向而拜日。其大會聚,視國事,皆東向為尊,四樓門屋皆東向?!?/p>
華嚴寺正門有對聯:“人生百年如朝露,活在當下;世間萬象皆浮云,樂住心中”。
華嚴寺分上寺和下寺,上寺主殿大雄寶殿為金代建筑,其北鴟吻chī wěn為金代原件,高4.5米。
大雄寶殿面闊九間(53.75米),進深五間(29米),單檐廡殿頂,為現存古代木構宗教單體建筑中最大的。
殿內五方佛為明代造像。
四壁有21幅巨型壁畫,題記為“云中鐘樓西街興隆魁信心弟子董安”,是清代光緒年間的壁畫。
華嚴寺塔高43.5米,下有地宮,現代建筑。
下寺正殿薄伽qié教藏zàng殿為遼代遺構,建于遼重熙七年(1038年),是華嚴寺最古老的建筑。四壁有經柜,曾貯存遼代《契丹藏zàng》。
殿內有三世佛、菩薩、弟子、天王等31尊遼代彩繪泥塑。
尤其一尊合掌露齒的菩薩,姿態優雅,若有所思,露齒、露腰、露足,動人心魄,名不虛傳。
善化寺始建于唐,坐北朝南,延中軸線,南為山門(金代),中為三圣殿(金代),北為大雄寶殿(遼代)。
山門內四大天王為明代塑像。四大天王是寺廟最常見的題材,但也一直記不住,在此厘清以備查。
佛教認為我們居住的世界中心是須彌山,在須彌山半山腰四周的四座山峰,居住著四大天王,他們是佛教的護法神,也是下界眾生的保護神。
東方持國天王,色白,他護持國土,也是樂神,手持琵琶,因琵琶弦要調弦,故代表“調”,看護東勝神洲。
北方多聞天王,色綠,(原名“毗pí沙門”,是早期最流行的信仰。托塔天王是后世從毗pí沙門化出的),護持人民財富,手持傘或塔,傘能防雨,故代表“雨”,看護北俱蘆洲。
南方增長天王,色青,能使人的善根增長,手持寶劍,寶劍有鋒,諧音代表“風”,看護南瞻部洲。
西方廣目天王,色紅,他率領龍眾,護持人民,手持紫金龍,龍身能屈能伸,代表“順”,看護西牛賀洲。
三圣殿面闊五間,當心間面闊7.26米,是遼金建筑中最寬的。
大雄寶殿始建于遼,單檐廡wǔ殿頂,金天會皇統年間重修,保留了遼代建筑特點。殿內為金代塑像,五方佛兩邊有護法二十四諸天像。
善化寺門前有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所建五龍壁,原為城南興國寺的照壁,后遷于此。
近處還有一個民族融合博物館,無甚可觀之處。
大同歷史小記
大同被列入我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其地北扼陰山,西臨黃河,東連太行,南瞰kàn并州,自古便是游牧、農耕的交界線,民族融合之所。
411B.C.,趙獻侯在此首建城池,名“平邑”,開啟了大同的歷史。
秦漢時,稱雁門郡平城縣。
398年,北魏道武帝遷都平城,平城成為北方的政治經濟中心近百年,是大同歷史上最高光的時刻。
唐末五代,后晉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獻給遼國,平城成為遼的西京大同府,金滅遼,因襲之。宋遼金時的木構建筑,大同占到全國三分之二。
大同歷史上以軍事功能為重,希望未來不起干戈,真正能“天下大同”。
下午返并,抵暮到家。
費用參考:同窗有管仲后人,掌握財政,即清又好,直接發個賬目截圖,由太原自駕大同三日游,人均776元。
看別人的游記,常沒有費用明列,也很理解,花少了是窮鬼,花多了是炫富,反正我這游記是流水賬,索性就一流到底,賬目也供同好參考。
大道三千,順心而行,癸卯年夏,浪游記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