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走訪河南基層醫生不覺間都來到第三天了,坐上盛大醫藥小史的車,我們要完成今天鄭州的采訪,下午還要趕往河南武陟。感謝盛大醫藥的同仁辛苦的陪同,炎熱的三伏天要陪著筆者跑每一個診所,今天還格外不一樣,他們還派了公司的攝影師一起跟隨拍攝,我們一行四人開啟了這一天的采訪任務。
管城回族區王大芹中醫診所-王大芹:四代傳承,堅守中醫40年
坐落在街角處的王大芹中醫診所,透過潔凈的玻璃門,看著一位長者弓著腰在給一個患者診治,筆者四人走進診所說明了來意,王大芹醫生稍直了下腰抬眼看了看,很嚴肅的說:“我不需要采訪。”筆者回應了一句,“我們不是來采訪,是來觀摩的。”他瞬間笑了,眼神也變得和藹可親起來。他溫和地說:“原來是來觀摩的,那我接受。”
診所內散發著一股清香的中藥味道,王大芹醫生一邊給患者看病,一邊說,老了,眼睛也花了。一邊推了推架在鼻梁的上的眼鏡。這位出生在大躍進那個時代,他執著地堅守著中藥治療的理念已有40年之久,對中藥的研究和應用有著深入的探索。一直堅守在中醫藥事業的一線,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給患者帶來康復和希望。
看著王大芹面對患者時,他的目光溫暖而專注,仿佛能洞悉病癥的根源。他憑借多年的經驗和對中醫理論的深刻理解,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患者的身體狀況,并制定出個性化的中藥治療方案。
1983年春,衛校畢業的王大芹就在上蔡縣開啟了診所,王老記得很清楚是二月二龍抬頭那天開業,當時開業的診所名字是:廣濟診所,是王大芹和他的父親一起開的。兒時的記憶中,他就看到祖父和父親的一些診療場面,父親還經常讓他讀醫書-《藥性賦》《方劑》等,對他的影響很大。
在忙碌的診療過程中,王大芹醫生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的不適。但他沒有選擇退縮或放棄,反而更加堅定地面對困難和挑戰。他用自己的堅韌和毅力,展示了一個醫生不僅要有才華和技術,還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他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而他一直在中醫藥事業上默默奉獻著。他深深熱愛著中醫藥文化,秉持著中醫藥的傳統和價值觀,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他不斷探索和創新,為中醫藥的現代化進程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大芹醫生的不懈努力和奉獻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中醫藥的活力和潛能。他的探索和創新為中醫藥的現代化進程增添了新的動力和希望。他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讓更多人了解和信任中醫藥。我們對他的付出和貢獻深表敬意,并希望這些能激勵更多人加入到中醫藥事業中。
鄭州管城王偉超診所-王偉超:自己干診所,快樂要比在醫院多許多
一行四人我們頂著烈日,來到王偉超診所已經十一點多了,我們走進診所,治療的患者已經很多,3張病床上已經都有輸液的病人。王偉超一邊和我們打了招呼,一邊又去忙他的工作了,我們和旁邊一個帶孩子的媽媽了解,他們基本都是這周邊的居民,有點頭疼腦熱的就來找王醫生看看,今天孩子有些咳嗽,就來了。
1983年出生,今年40歲的王偉超,畢業于鄭州大學專科,之后又在西安交大續本。畢業后就在縣醫院上班,由于編制問題,一年后就出來自己干了,這一決定并不輕松,意味著放棄了在醫院獲得的穩定職業和待遇,選擇了自己創業,開始獨立經營診所。
王偉超在自己的診所里忙碌著。居民們紛紛前來尋求他的幫助,身上的各種疼痛和不適讓他成為他們的“家庭醫生”。看著患者在治療后痛苦減輕,王偉超感到滿足和快樂,他說,這樣的工作,他要比在醫院里快樂許多。他深知自己的工作能夠給患者帶來希望和康復,這種成就感是在醫院里無法體會到的。
王偉超用自己的才能和熱情幫助了大量的患者,為他們提供了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他的成功來自于他對醫學專業的執著追求和對患者健康的關注。
談話間,有一個青年人扶著一個大媽進來,說自己把大媽撞了一下,他害怕大媽身體被撞到哪里,一定要帶大媽來王偉超診所看看,大媽一直說沒事,我們好似看到了這個新時代的很多的正能量的出現,也許這也是讓王偉超開心和高興地一些方面,他可以接觸到不了一樣的人們,他們也給了他很多的積極地影響。
從王偉超的經歷中可以看出,作為一名醫生,并不一定需要在大醫院就職。通過創業和獨立開設診所,醫生們可以在更加自由和靈活的環境中提供服務,并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王偉超醫生的故事也啟發了更多醫務人員,讓他們意識到醫療事業的價值不僅僅在于職位和待遇,更在于對患者健康的貢獻和改善。
鄭東新區鄭東暢德堂診所-高作允、常艷平:面對醫療行業變革的挑戰,尋求自我發展與適應
我們一行四人趕到鄭東暢德堂診所已經是下午快一點了,我們就近在旁邊的餐廳吃了點東西,一則我們大家也餓了,二則高作允和常艷平醫生他們應該也在吃飯和休息一下,我們也稍微休整一下。
走進鄭東暢德堂診所,身穿深色T桖的高作允略顯有些疲憊的樣子,但聽說我們是來采訪的,74歲的高作允老人瞬間精神了許多。他有著四五十年的從醫臨床經驗,1977年畢業于淮陽衛校,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借由他的關心幫助,一個很有威望的中醫師教了他很多中醫理論知識,讓他可以真正發揮自己的醫療技能。
他曾經在鄉里的衛生院工作過,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這樣高作允走上了中醫的道路。近年來,醫療行業的風險和挑戰不斷增加,讓他感到困惑和無奈。1992年拿到了當地的西醫內科證,可現在很多資質是要重新按新規定來,他有些自己的想法。
對于醫療行業的風險和挑戰的增加,高作允老人感到困惑和無奈是可以理解的。醫療行業的規章制度經常發生變化,對醫生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對于他而言,拿到的西醫內科證已經
有近30年了,新的規定可能需要重新獲得資格,這對他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
這時,兒媳常艷平接過來講,父親雖然有些自己的想法,但他還是遵循行業的規范和要求。他可以積極主動地了解新規定,并盡可能滿足相關的資質要求。筆者也和高老聊到,在面對挑戰和困惑時,可以尋求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咨詢相關的醫療機構或醫療管理部門,了解最新的政策和規定,以便更好地應對和處理自己所面臨的問題。
盛大醫藥、醫家頭條與常艷平夫婦合影
盡管存在困惑和無奈,但他們還是保持樂觀的態度,堅定地為醫療行業的改革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不斷學習和適應改變,他們可以繼續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并與其他醫生一起推動醫藥行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祝愿所有的基層醫務工作者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為醫藥行業的進步貢獻自己的智慧和經驗。我們相信,通過你們的努力和奉獻,醫療行業的未來將更加美好。
此文由醫家頭條撰寫
未經授權,不得私自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