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是填詞高手,同時也是金句輸出大行家,試看以下精彩紛呈的高頻金句:
-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
-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
-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 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尤其是“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兩句,幾乎是人人會背,在網絡上熱度不減,持續刷屏的名句,就出自納蘭性德眾多名句之一。
其實,這些名句都出自納蘭性德的高能歌詞,當然,這些歌詞很多人都能脫口而出,這其中有你也有我。
納蘭性德其人
納蘭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清代有名的詞人,與浙西派詞人朱彝尊、陽羨派詞人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
納蘭性德深得王國維偏愛,他在《人間詞話》中評價納蘭性德:“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納蘭性德出身顯赫。2001版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由表演藝術家高蘭村飾演的明珠,其原型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納蘭明珠,納蘭明珠歷任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加封太子太師等職,名震一時。
納蘭性德出生于1655年,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那年因病錯過殿試,22歲時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
納蘭性德才華橫溢,深得康熙欣賞,在他考中進士的當年,并沒有被安排為朝官,而是賜為御前三等侍衛,作為康熙的近侍隨從。不久后晉升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
出巡的經歷,讓納蘭性德體驗了邊塞生活,所以在他的詞作中,也有一部分反映邊塞生活與邊塞風光的詞作,如這首《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該詞上片描寫跋涉行軍與途中駐扎,夾雜著頗多無奈情緒;下片敘述夜來風雪交加,攪碎了鄉夢,倍覺惆悵。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語言淳樸而意味深長,取景宏闊而對照鮮明,相較于宋代邊塞思鄉詞意境,納蘭詞與之不相上下。
康熙十五年,還在待考期間的納蘭性德在恩師徐乾學的幫助下,開始編修一部儒學大典《通志堂經解》。納蘭性德在文學上顯赫名聲不僅出于他的蜚聲詞壇的一首首佳作,也由于他為這部儒學典籍的編纂而做出的成就。
納蘭性德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他的詞作讀來很傷感,這與他的個人身世情感經歷是有關系的。
1685年,納蘭性德因病去世,年僅三十歲,在短暫的一生中,納蘭性德卻經歷了三段愛情,而且每一段愛情都很凄美。
第一段愛情是納蘭性德和他的表妹之間的一段青梅竹馬的初戀,這段青澀的愛情也是他年輕時期最美好的回憶。兩人一度訂婚,但卻因為表妹被選入宮而被迫中止。剛體會到愛情甜蜜的納蘭性德,一下子嘗到了愛情的苦澀。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納蘭性德的詞作中,有很多是因為思念表妹而寫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或許是納蘭性德對于他和表妹之間的這段愛情的情愫吧。
第二段愛情,納蘭性德20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步入婚姻殿堂。他們就像許多夫妻一樣,琴瑟和鳴,相敬如賓。
盧氏的溫柔、善良、清晰、可愛,而納蘭性德冷靜、悲傷、富有同情心、孤獨。命運把兩個性格互補的人結合在一起。
但這段美好的婚姻因盧氏的去世而畫上了凄涼的句號,盧氏因難產去世,納蘭性德寫下了許多悼亡妻子的詞作。他的悼亡之音由此發聲,成為納蘭詞中的代表作品,也成為悼亡詞史中的一座高峰。
第三段是納蘭性德與沈宛邂逅的愛情故事,但也是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沈宛是納蘭性德難忘的紅顏知己,盡管曾是一名歌女,但是沈宛才情絕佳。
沈宛的出現,讓納蘭性德頓感世上竟還有懂得自己的人。但是這種美好并沒有持續很長時間。
本來,兩人邂逅之后,沈宛深愛著納蘭性德,她的溫柔撫慰著詞人。在沈宛的呵護下,納蘭性德因為情感而受傷的心靈逐漸得到撫慰,他也從悲痛中逐漸走出來。
或許是情多不壽吧,半年后,納蘭性德突然去世,沈宛含著淚水回到了江南,并靠作詞撫慰自己的內心。
自此之后,江湖上便多了一則凄美的愛情故事,那就是納蘭性德和沈宛的愛情故事,而敘述故事的人,便是這位深情的女子,她用詞作講述著他們的愛情。
納蘭詞之美
納蘭性德的愛情故事是凄美的,他的一生也是短暫的,但是他用超凡的才情抒寫人生、寄托情感,他在繼承歷代詩詞名家風格的基礎之上,不循規蹈矩,不落前人窠臼。
納蘭性德在填寫詞作時,能推陳出新,他摒棄歷代文人矯作之弊病,在詞學上主張回歸自然,文辭直抒胸臆,為本已式微的詞這一文學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中國詞學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納蘭性德具有代表性的、人人會背的、傳唱度最高的,當屬他的情詞,特此擷取其中六首,一探納蘭性德深婉的情感和純真的本性。
一,《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見”,初相遇的美好,連時間都是甜蜜的,連時光都是快樂的。即使偶爾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為心中有期盼、有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會越來越好。
所有的困難,都是微不足道,與初戀的相處也應像初見時那般甜蜜溫馨,深情快樂,可驀然回首,曾經滄海,早已是,換了人間。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短短兩句道盡物是人非的感慨,一時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各種滋味涌上心頭。
人生如果總像剛剛相識時那樣的甜蜜,那樣的溫馨,那樣的深情和快樂,該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二,《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這首蝶戀花是妻子盧氏亡故后,納蘭性德填寫的一首悼亡詞。
納蘭性德在另一闋《沁園春》的序中曾寫:“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山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
在現存的三百八十七首納蘭詞里,光悼亡詞就有四十七篇,而且這些悼亡詞代表著納蘭詞最高成就,一個最基本的原因就是詞中感情的自然流露。
納蘭性德將愛情融進字里行間,他不像前人那樣故作深婉,矯情做作。他的每一個字發自肺腑,字字泣血,句句真切,是詞人真情實感的傾訴。
納蘭性德不吝表達自己的哀痛之情,亦不寄情其他事物,他的比喻親近自然,一掃前人借故人薄酒澆自己塊壘的行文風格,不得不說是一場詞學本質的回歸。
三,《浣溪沙·殘血凝輝冷畫屏》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我是人間惆悵客”,只這一句,將納蘭性德的所有的哀愁傾吐了出來。正因為飽嘗人間離愁別苦,才情不自禁、潸然淚下。
但他又馬上回頭看見自己竟然在流淚,也更是無人知曉,來給予慰藉,于是他便回頭自嘲:你知道你一個人孤單寂寞,獨自掉淚究竟是為什么呢?難道還會有人來給你安慰嗎?簡直是可笑的事情。
最后一句“斷腸聲里憶平生”,是全詞的點睛之筆,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淚下。見慣了哀而不傷,隱而不發,反而更容易被這樣痛徹心扉的凄絕之美打動。閉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詞人在那一片斷腸聲里,落淚傷神。
這就是納蘭性德,一位深情的詞人。滿腔愁苦,轉過身才發現,自己是如此可憐,竟然連哭泣也毫無價值。
四,《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
該詞上片寫出詞人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時還烘托出納蘭性德悵然若失的心態;下片描寫往事不堪回首,一切過去的都將不再重來。全詞表達了詞人對沈宛的懷念之情。
開篇之筆“明月多情應笑我”,讓人驚艷。明月是如此的多情,一定會笑我此時的孤單落寞,辜負春心。等讀到“獨自閑行獨自吟”這一句,這樣的意興闌珊、茫然心緒,敘說近似白話,樸實自然可謂獨步天下了。
自古多情空煩勞,正是這種失落哀傷之感,使他近來不敢提起當初的事情。結句的“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淺顯平易,自然流暢,意境幽深而不乏優美動人。
而到了下片的時候,詞人便解釋為什么自己會有如此沉郁的心情,首先是害怕回首往昔,詞人害怕提起當日的事情。因為往事不堪回首,一切過去的都將不再重來,納蘭面對的回憶不過是空城一座,而詞人自己,只有在城外興嘆。
這也就是納蘭性德為何會在月光下愁苦,在燈光下,午夜夢回,依然能夠溫習往日的歲月。不論這首詞是納蘭作給朋友的,還是沈宛的。都是詞人發自內心的感慨,細膩單純,干凈得幾乎透明。
這首詞的情感非常細膩,上片寫出納蘭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時還烘托出詞人悵然若失的心態。
從“辜負”“閑行”“獨自”這些詞語中,能夠體會到詞人內心的寂寞和無聊,只有自己吟唱自己的孤獨,因為他人不懂。
五,《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這首描寫愛情的《畫堂春》,與納蘭性德的其他描寫愛情的詞不同,以往的愛情詞總是纏綿悱惻,動情之深處也僅僅是帶著委屈、遺憾和感傷,是一種呢喃自語的絮語,是內心卑微低沉的聲音。
而這一首詞仿佛換了一個人,急促的愛情表白,顯得蒼白之余,還有些呼天搶地的悲愴。
隔著茫茫人世和滾滾紅塵,我與你已經錯過。失去的痛,讓詞人的呼喚顯得這么蒼白、無力,這蒼白、無力的情感傾訴中卻有著動人的、催人淚下的悲傷。
這種悲傷,不僅是委屈、遺憾、感傷,它是低喃淺唱,是傾訴衷腸,是讓人潸然淚下的情感告白。
藍橋相遇并不是難事,難的是即使有不死的靈藥,也不能像嫦娥那樣飛入月宮與她相會。如果能夠像牛郎織女一樣,渡過天河團聚,即使拋卻榮華富貴也甘心。
愛情是什么滋味呢?是讓人歡喜也是讓人憂愁的滋味。明明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怎奈分隔兩地,暗自神傷。
納蘭性德一向謳歌愛情,字字句句都是愛情的悲唱,由困頓到渴望,從爆發到解脫,詞人將情感波動與心路歷程,都寄寓在《畫堂春》的字里行間。
全詞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將一段苦戀無果乃至悲痛終生的感情完美呈現,絲毫沒有其他愛情詞中的委婉、含蓄、纏綿。
在這首詞中,納蘭性德將縱然無法相守也保留著一線美好的愿望表達得淋漓盡致。
六,《青衫濕遍·悼亡》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愿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
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簿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這整首詞里字字句句都滲透了詞人對亡妻刻骨銘心的思念,也看出了詞人那種凄楚的心境。
而納蘭的詞風的婉麗凄清也正是來自于他們夫妻二人的情深意長。
“青衫濕遍”,只此一句,就表明了詞人悲痛的程度。眼淚把他的衣服都浸得濕透了,這是怎樣的一種悲痛,又是怎樣的一種凄涼,才能把衣服都濕透。
“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妻子逝世的時間才只有半個月。
半個月前,她還在自己身邊,就在自己眼前,帶著病在燈下,強打著精神做事。而今卻是陰陽兩隔,空留自己獨自在回想。
詞人回憶起妻子生前生性膽小,連一個人在房間都害怕,可如今你卻在那冰冷幽暗的靈柩里,獨自伴著梨花影,受盡凄涼。
這幾句體現了詞人對亡妻的摯愛以及對其濃烈的思念之情,于是詞人把自己滿腔的愁懷,全部都寄托在夢幻中,希望亡妻能認識回家的路,到夢中與自己相聚。
下片仍是抒發了詞人的哀婉深情。“料得重圓密誓,難盡寸裂柔腸”,詞人記得夫妻倆所有的密誓,但是那些誓言已經不能夠實現,想到這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青衫、銀釭、梨花影、回廊、玉鉤斜路、蔓草殘陽、清淚、椒漿等凄淡的意象,在詞中組接成一幅完整的藝術畫面,讀來更是讓人令人蕩氣回腸。
這些意象大都是一種憂傷的感覺,透出一些悲涼的氣氛,單看這些詞,一種凄清感就撲面而來。
小話詩詞
納蘭性德的詞不僅具有婉約派詞人的共性,而且在意境的創作上也具有個人風格,那就是他哀傷凄婉的詞作的的由來。
尤其是他寫的悼亡詞更是將這一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正因為這樣,他的悼亡詞才能以深婉的情感打動讀者。
納蘭性德的詞風凄清婉麗、扣人心弦,這就要歸結于他純真的本性。與其他詞人不同的是,很少使用華麗辭藻修飾作品,而是更傾向于真實情感的表達。
納蘭性德字字傳情,有溫度的、有情感的、扣人心弦的、回響著真摯情感的文字,才是納蘭詞無限魅力的源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