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污水處理產業發展起步較晚,改革開放前,污水處理的需求主要以工業和國防尖端使用為主,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才進入快速發展期,處理需求的增速也遠高于全球水平。
一個城市每天會產生大量的污水,比如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等,都需要通過龐雜的管道系統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再排放。
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和縣域污水處理廠數量由2016年的3552座增長至2020年的4326座,復合增長率達5.05%,2022年我國城市和縣域污水處理廠數量將達4706座。面對數量眾多的排污口,如何高效排查,實時監測,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民生活環境的優劣。
排污口監管的重要性及政策
污水處理行業屬于環保產業之一,其受到工業發展水平、人口數量、居民的環保意識等社會因素的影響較大。在產業政策的引導下,近年來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力度不斷加大,污水收集處理能力顯著提升。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率逐年增長,城市污水處理率由93.44%提升至97.53%,縣城污水處理率由87.38%提升至95.05%,目前均已達到較高水平。建制鎮污水處理率增長緩慢,從52.64%增長至60.98%,且差距較為明顯。
另外,加強和規范排污口監督管理,建立健全排污口長效監管機制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的有力抓手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對改善河湖海域水生態環境質量,保護和建設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具有重要作用。
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入河排污口設置管理職責劃轉至生態環境部,并組建成立七個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打通岸上和水里、陸地和海洋,有利于水陸統籌、以水定岸。針對排污口監管存在的“不愿管、不敢管、不會管”問題,國務院辦公廳于2022年出臺《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深化排污口設置和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責任明晰、設置合理、管理規范的長效監督管理機制。生態環境部、水利部于近期聯合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及監督管理各項任務要求,為科學推進排污口長效監管描繪了路線圖、確定了任務時間表。
從已開展的工作情況看,部分河湖排污口布設密集、類型多樣、底數不清、主體不明、“微容量、重負荷”問題突出,亟需嚴格規范管理,通過流域統籌、分類施策,科學推進長效監管。
排污口長效監督管理機制建立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科學的頂層布局,更需要依托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智能物聯科技,將管理細節切實落到實處。
智能物聯技術賦能排污口管理
目前存在排污口數量多,難以排查;檢測點位少、無法快速發現;污染溯源困難,難以落實責任主體等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綜合利用物聯網、AI、大數據等技術,構建入河入海排口監管體系,提供水質監測、AI研判、智能巡查等核心應用,實現“受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逆向全過程監督管理,以滿足污染溯源、水質預警、河長考核等應用需求。
·受納水體區域的智能化監測
水質監測方法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手動監測,一類是自動監測。手動監測一般是人工采取樣本進行監測,如在某一個固定的時間對于水資源進行間隔取樣,進行現場監測,但這種監測方法不僅耗時耗力,而且監測的數據也不一定準確,監測結果也不能實現數據的共享。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為因素對監測數據的干擾,充分發揮水質自動監測在實時監測、跟蹤變化趨勢、應急預警方面的作用,加快建立健全以自動監測為主、手工監測為輔的地表水環境監測體系成為必然趨勢。
當下不少物聯網產商在水質監測中下了深功夫,通過監測儀,就可以實時監測受納水體中氨氮、溶解氧、COD等污染因子,一旦水體內出現異常,整個預警系統則會自動告警,提醒工作人員,并形成分析研判報告,為日常污染物監管提供有力支撐。
還可以通過高光譜無人機日常巡邏,形成污染熱力圖,顏色變化一目了然,污染水域清晰明了。
·排污口的智能鎖定
根據生態環境部調度數據,全國已經累計排查24.5萬公里河湖岸線,查出入河、入海排污口近23萬個,將來隨著排查工作深入,數量還會繼續增加。水污染問題表象在水里,根子其實在岸上,排污口作為連接水與岸的重要出口,鎖定污染口從而追溯污染源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排污口數量眾多,巡查任務繁重,如果只依靠人工效率偏低,且耗費時間,各地應該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和大數據應用,對排污口進行了分類及編碼,進而實現排污口“一張圖、一張網”智能化監管。比如通過安裝在排污口附近的智能感知設備,遠程就可以查看排污口的實時視頻畫面。感知設備搭載智能算法后,一旦入河入海的排污口出現異常(漂浮物、水體泡沫、水體顏色),就能快速鎖定排污口,及時告知管理員,從而朔查污染源頭,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現環境管理和決策的智慧。
最后
在全球性水資源短缺及水污染非常嚴峻的背景下,污水處理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解決水問題的根本對策,而智能化監測排污口是實現監管污水處理的重要途徑。
建立排污口長效監督管理機制任務艱巨、意義重大,是貫徹落實《實施意見》和《通知》的重要工作,也是有效管控入河入海污染物排放、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有力舉措,在此過程中,各地政府與智能物聯企業更應該加強合作,服務于民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