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心中,陸游約莫和辛棄疾是一掛的,屬于“文能拿筆安天下,武能持劍走江湖”那種真資格的豪放派。不信你們看看他寫過的作品:
《劍客行》里,一句“騰空頃刻已千里,手決風云驚鬼神”十足的仙俠范兒;而《落梅》中的“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寫出了百折不撓的精神;更別說《示兒》里流傳千古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更是寫出了豪放無比的家國情懷。
但是就這么豪放一詩人,也會“吃手手”你信不?
8月19日,由劍南春獨家冠名播出的四川衛視美食文化紀實類專題節目《詩歌里的美食》第二集,就從詩歌里,揭開了陸游的另一層“真面目”。
這人吶,談起戀愛來就一點都不豪放了
吳克群的《為你寫詩》當年也算是火遍大江南北,用“為你寫詩”這樣一種文青式的浪漫,表達對愛情的追求。
但早八百年,陸游就已經開始干這事兒了,人家有心思是真寫啊。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你們看看,這首寫給前妻唐琬的《釵頭鳳·紅酥手》,寥寥數十字,卻寫出了多少情思?你還能看出點豪放派的影子?這明顯是在和花間派祖師爺溫庭筠搶飯碗。
那我想你會問了,“吃手手”又是怎么一回事?這就必須說到“紅酥手”本身了。
其實這么多年來,民間也好、學術界也罷,對于“紅酥手”到底是什么,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但從詩歌對仗的角度剖析,“紅酥手”與“黃縢酒”, 美食對美酒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那么,紅對黃、酥對縢,手對酒……眾所周知“黃縢酒”就是黃封酒,縢是對酒壇的一種封口方式,酥自然也應該是一種烹飪技藝。
在《詩歌里的美食》第二集里,紹興甜品烘焙工坊老板娘唐惟琪便將自己心中的“紅酥手”重新還原出來,制作出了美味無比的佛手酥。
既然“紅酥手”是一道美食,陸游“吃手手”的梗也就說得通了。
會吃會煮會寫還漂亮,這樣的媳婦兒誰不想要?
如果說陸游寫“紅酥手”,還只是借物詠人,屬于情感層面的共鳴,那明末“秦淮八艷”之一的董小宛,就是妥妥的實戰派“吃貨”,不僅會吃,還會下廚,甚至還會為每一道菜都寫一首詩。
董小宛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會為自己烹飪的每道菜配上“詩訣”。她還將自己的烹飪經驗和體會寫進了《奩艷》,大約等于國外家家戶戶都有的“祖母家傳菜譜”,但文學性就直接站在了大氣層——“雨韭盤烹蛤,霜葵釜割鱔;生憎黃鲞賤,溺后白蝦鮮。”
你們看看,隨便拎幾句出來,就是千古絕句,讓你不得不感嘆,當年的江南才子冒辟疆是上輩子做了多少善事,才能娶到董小宛這么一個會吃會煮會寫還漂亮的媳婦兒。
正因為太會做菜了,董小宛也就成了“董菜”的鼻祖級人物,她曾經做過、寫過的那些精致菜肴,也被人們傳承至今。
在《詩歌里的美食》第二集里,對董菜有著獨到見解的中國烹飪特級廚師蔡平,就將“雨韭盤烹蛤,霜葵釜割鱔; 生憎黃鲞賤,溺后白蝦鮮”中的“溺后白蝦鮮”重新還原,制作出“董菜”中的名肴醉白蝦,并在水繪園重啟了一場盛大的董菜品鑒會,邀請各路賓客,一起鑒賞用劍南春醉熟的白蝦,有多么鮮美。
其實你發現沒有,古代詩人和 現在的博主非常類似,除了用詩歌抒發自己的感情和情懷,更多時候也是在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自己的生活。
如果陸游、董小宛這樣的詩人到了現代,說不定也是美食區百大UP主,Vlog玩得一手好6,甚至還能順帶掛個文學博士后的頭銜,對“只會一句走天下”的當代吃貨們進行降維打擊。
更多精彩故事還在繼續……目前,每周六晚上9點20分,《詩歌里的美食》正在四川衛視火熱播出,喜歡詩歌文化和中華美食的觀眾,別忘了準時收看,和中國名酒銷售前三的劍南春一起走進詩歌與美食的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