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媒體廣泛報道的8月18日吉利與沃爾沃就大中華區的“奪權”事件,8月24日成都車展前夕,沃爾沃大中華區召開媒體溝通會,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袁小林當眾表示:“哪來的雙方,我們就是一方”。
那么,問題來了,袁小林能代表沃爾沃集團嗎?他所說的“一方”,到底指的是吉利控股集團,還是沃爾沃集團呢?
還事還得從8月18日沃爾沃集團的那封郵件說起。
8月18日,沃爾沃發布公開郵件,宣布一則新的人事任命:沃爾沃日本公司總經理裴馬丁(Martin Persson)(注意郵件里寫的中文名:裴馬丁)回到中國,負責沃爾沃大中華區商業運營,“與袁小林先生緊密合作”(郵件原文)。
并且,媒體報道,在這篇郵件中,袁小林的工作被界定為“和董事會成員合作,處理政府關系,利益相關者合作,與吉利控股集團戰略合作以及在大中華區的戰略投資等重要事務”,同時這封郵件輕描淡寫描述了沃爾沃大中華區總裁欽培吉的離職,“沃爾沃對欽培吉先生的付出和奉賢表示感謝”,試圖低調處理。
正是沃爾沃這封郵件,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內媒體紛紛解讀為袁小林被架空,沃爾沃集團奪走了沃爾沃大中華區的控制權。
事情的轉折點出現在3天之后。8月21日,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通過微博,先于沃爾沃官方公布了沃爾沃“新的人事任命”。根據楊學良兩條微博的內容,有幾個重點:
第一,和沃爾沃的輕描淡寫不同,吉利控股集團花了大段的篇幅來描述欽培吉對沃爾沃的貢獻;
第二, 沃爾沃剛剛把欽培吉除名,吉利控股集團就宣布任命他為吉利銷售公司副總經理;
第三,沃爾沃日本公司總經理的中文名叫潘鶴松(Martin Persson),而不是沃爾沃官方郵件里寫的裴馬丁(Martin Persson);吉利是不是有意要突出“沃爾沃的事,吉利說了才算數”的意思呢?
第四,潘鶴松(Martin Persson)將向袁小林先生匯報,而不是沃爾沃官方郵件寫的“與袁小林先生緊密合作”;這再次表明:沃爾沃的事,吉利說了才算?
第五,也是最為重要一點,沃爾沃的事,由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先發,之后才是沃爾沃官方發,妥妥的“先斬后奏”或者說“沒得商量”,或者說有點“逼宮”的意思:不管你發不發,我肯定先發了。并且,楊學良發了之后,沃爾沃的官方郵件跟著乖乖發出來。
綜合以上五點,要說吉利和沃爾沃之間沒有任何罅隙,恐怕相信的人沒幾個。
那么問題來了,袁小林所說的“哪來的雙方,我們就是一方”,這里的“一方”,到底指的是誰呢?恐怕,袁小林這是“一語雙關”。
首先從消費者層面,無論是沃爾沃,還是吉利,都不愿意向外界展示一副相互之間“內斗”的形象,這一定會影響到品牌的聲譽,最終影響到沃爾沃的銷量。這種結果對吉利和沃爾沃來說,是“雙輸”的局面。從這個角度看,袁小林必須盡快向外界澄清:沒有所謂的宮斗,只有一個沃爾沃。
但另一個層面恐怕就沒那么簡單了。這次事件中,遭受“損失”的顯然是袁小林本人。雙方的郵件內容表明,袁小林在沃爾沃那邊直接被“削權”,是吉利控股集團幫他把權力奪了回來,而沃爾沃汽車集團100%隸屬于吉利控股集團。
也就是說,吉利才是沃爾沃的“唯一”。所以,袁小林公開表態“我們就一方”,也可以認為是借公開場合向沃爾沃集團管理層喊話:吉利控股集團才是唯一,你們老實點,別再輕舉妄動了。
查閱袁小林本人的工作履歷,這種說法完全站得住腳。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袁小林加入吉利控股集團,負責吉利海外并購業務。2010年,吉利控股集團順利完成對沃爾沃的并購。2010-2014年,袁小林進入沃爾沃董事會,隨后分別出任沃爾沃中國區總裁、亞太區代理高級副總裁、沃爾沃集團高級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兼CEO,至今。
根據媒體報道,袁小林是吉利并購沃爾沃的領導者及關鍵先生。 也就是說,袁小林從頭到尾都是吉利的人,代表著吉利一方管理著沃爾沃大中華區。
甚至可以說,沃爾沃大中華區也是吉利唯一一手掌控的地方,其他市場則全部交給了沃爾沃自己管理。
事實上,沃爾沃汽車被吉利控股集團收購之后,一直以來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權。收購之初,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反復向外界強調: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并對沃爾沃實施了“放虎歸山”的發展計劃。并且,沃爾沃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汽車,完全沒有“吉利”的任何標識,而是被寫作“沃爾沃亞太”。
運營投入方面,在以18億美元正式收購沃爾沃之后,吉利控股集團立即投入了9億美元運營資金,并投資110億美元重啟了沃爾沃的研發,打造了后來讓沃爾沃受益匪淺的SPA平臺。此后吉利和沃爾沃又斥資120億元打造了雙方共用的CMA平臺。
正是依靠這兩大全新技術平臺的加持,沃爾沃得以向全球市場源源不斷推出新的車型。甚至,吉利使用沃爾沃的技術,需要向沃爾沃支付費用。
正是依靠吉利這個“奶媽”,沃爾沃的銷量從2009年的33.48萬輛,發展到了2022年的61.51萬輛,銷量直接翻倍。并且,2022年10月,沃爾沃在瑞典獨立上市,市值為220億美元。這意味著今日的沃爾沃,已經完全發展壯大,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沃爾沃如果有自立門戶的想法,恐怕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次吉利和沃爾沃之間出現“摩擦”,是不是意味著雙方已經有了嚴重的分歧呢?此事我們還需進一步觀察。
針對外界盛傳的吉利-沃爾沃奪權事件,袁小林辟謠稱:“沒有事情是突然發生的”。緊接著,袁小林補充道:“沃爾沃的未來發展需要汲取全球化的養分和中國優勢”。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期內,至少在袁小林看來,沃爾沃和吉利依然彼此需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