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會有不同表現,有的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給人的感覺還挺可愛的,可是轉眼,孩子二歲多的時候,上躥下跳,放飛自我,此行為往往又讓家長頭疼。
對于孩子教養這件事,有的家長堅持溫和的態度,鼓勵引導為主,也就是在輕松愉悅中教育孩子。有的家長則會忍不住暴力出擊,想立竿見影。用第二種方法的后果,往往適得其反,孩子鬧騰得更厲害,不是現在就是在未來的某一天。
所以,很多育兒專家都建議,教育孩子要耐心,以引導鼓勵為主。那問題來了,能不能懲罰?
當然可以懲罰,但要適度,適度的懲罰,才能督促孩子早日養成好習慣。這就好比一個孩子學習,考試之前的復習,效率往往最高,因為那時候他才真正感覺到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適度的懲罰,就是給孩子施加的外在壓力。
但多數情況下,我們是可以用輕松愉悅的方式教育孩子的,這也是孩子們喜歡的方式。
建議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1、維護好親子關系,你的話孩子才愿意聽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感覺非常的吃力,尤其是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有時候真的是家長說東,他非要說西,專跟家長對著來??墒侨魮Q一個家長來教育他的時候,你會發現效果完全不一樣。
這也是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的,我家孩子有時候就是這樣。用孩子自己的話說,我跟媽媽關系好。
維護好親子關系,你們之間的溝通,才會被感覺輕松愉悅。否則,孩子反骨一上來,即便你說的都是對的,他就是不愿意聽,你也沒辦法實現輕松愉悅的教育。
2、不追求完美,允許孩子犯錯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生活中都難免會犯錯誤,只要不是大錯誤,一般小錯誤,沒有危險的,家長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總結經驗。
這個假期,我家孩子非常熱衷幫助我做飯,我表現的很開心,邀請他參與進來。一天他煮小米粥,便問我要放多少小米,要怎么洗,怎么倒水。我很耐心的跟他講了,可能是因為之前沒倒過,結果把小米撒了一些出來,他趕緊伸手想去撿,因為小米太小不好撿。我就跟他說算了,下次注意就行了。我以前剛開始淘米也這樣過,多淘幾次就有經驗了。我告訴他,倒水的時候稍微慢一點,米就不會倒出來了。
他聽得很認真,又淘了兩次米,都沒有撒出來。
之后,他又學了打雞蛋、開火、撿菜、切菜,一開始也都出現過失敗,但是每次我都鼓勵他,并告訴他正確操作方法,后來他就越來越熟練了。
所以,想輕松愉悅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學會因勢利導,不追求完美,允許孩子犯錯。
3、會鼓勵孩子,讓孩子有成就感
鼓勵是對孩子行為的認可,可以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可以鼓勵孩子的努力、認真,也可以鼓勵孩子具體的成就。比如看到寶寶搭了一輛小坦克,我就會很佩服的說:寶寶這是你拼搭的啊,你好專注,好有耐心,一會就拼好了一輛這么復雜的坦克。
孩子聽你這樣一說,心里會特別開心,像我家寶寶,有時候還會自信的回復我:媽媽,你想學嗎?我教你拼!
4、樹立好榜樣,讓孩子服氣
說到這點,我一下就想到家長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機,而自己一直在玩手機,孩子感覺很不公平的那個場景,不知道你們家有沒有出現過。
這就是典型的沒有樹立好榜樣,讓孩子感覺不服氣了。
這會讓孩子覺得你很專制,對他不公平,甚至增加他的叛逆心理。
5、注意態度
既然想在輕松愉悅中教育孩子,那態度一定要有,跟孩子說話要溫和,注意語速和聲調,讓孩子聽起來感覺輕松,而不是高度緊張。
孩子終歸還是孩子,只要家長會引導,想在怎樣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教育他們,都不是大問題,不是嗎?
(圖:來源于網絡,如果不想被展示,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p>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