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朋友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是,現在是買房、賣房的好時機嗎?
這個問題其實很宏大,沒人能給一個準確的答復,如果我跟你說現在是買房的好時機,你估計會說我傻了吧。
多空分歧嚴重,十字路口的抉擇,各有各的理由。
我以我的認知,嘗試來回答這個問題,僅供參考,非決策建議。
1)供需關系的變化
7月ZZJ會議明確提出,要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明確指出現在的房地產市場是“供大于求”,而不是過去房價迅猛增長的“供小于求”。
決定商品交易價格的很核心因素在于供求關系,這是考慮問題的底層邏輯。很明顯,房子已經夠多了,人均住房面積是41平,人均已經不低了,城鎮化率是65.22%,(美國是67平,城鎮化率82%)。有空間,但是空間不大,或者說住房的基本需求已經滿足了,接下來是改善的需求,“好房子”的擴容。
需求端,收入下降,新生人口減少,需求在逐步弱化,目前的供需關系,當然會導致價格下降。短期需要一些時間去消化,致使橫盤。
另一個一個角度是,21年上半年之前土地、新房供應每年都很大,這兩年在銳減,某種方面是在引導供需關系的平衡,新房越賣越少,久了之后是會反轉的。
2)定力大比拼,通脹雖遲到,但一定會來
歷史上任何一次老大老二之爭,都不會風平浪靜的,但一定要有足夠的定力,這個時間不是一蹴而就。美國瘋狂加息,10年期國債利率飆升,通脹其實依然還是很惱火,各方面數據看著一篇欣欣向榮,其實內部危機四伏,然后就瘋狂做空我們,從輿論、金融等多個維度,最近大A也是夠不爭氣的。
然后我們數據又各種不好,很多人都在擔憂通縮,說會像日本失去的30年。但其實是想多了,我們現在在做一件難而正確的事情,賭產業升級,以期實現全民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不然我們也只能永遠在低端賺錢。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難,全球能供養的高收入人群是有限的,產業升級無法實現,生產效率無法大幅提升,想跨越真的很難。
但是要實現,我們必須舉全國之力,短期會陣痛,我們同時還需要降低成本,保持競爭力,因此三座大山的壓力挨個摘出。短期很難,但長期只有這么一個機會。
我們在下一盤大棋,比拼的是定力,就看誰先崩盤。熬過這些年,當外部風險解除,外部需求不足之時,就只有啟動內循環,那個時候通脹一定會很猛,土地財政模式地位依然難以撼動,地方債風險、房債風險等等都會洗掉。某大V再說通脹加個0,大抵也就是這么一個意思。什么時候來不知道,但是雖慢終降至。
3)情緒底,政策底都快了
ZC出了不少,前面一直說沒有實質性ZC出臺,最近來了個認房不認貸,算是有實質性的ZC出臺,LPR5年期沒變,有點跌落大家的預期,但另一方面來看,ZC底也差不多要到了。情緒底不用說了,我之前還在說二手房掛牌量22萬套差不多了,今天一看23萬套了,真的是情緒低的不能再低了。
但是每每在大家都看空的時候,其實這個時候反倒是機會,等大家都情緒高昂之時,反倒是你要注意的時候。
4)長期看人口
房地產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特別是長期看人口,拉長周期看人口肯定是減少的,但是一定會分化,未來我們少數的幾個城市人口會越來越多,而大多數三線以下城市人口會持續凈流出,甚至空心化。
這也是為什么日本、韓國、美國等城鎮化率已經如此之高了,供需應該夠平衡了吧,房價依然持續在增長,但一定是少數的核心城市,人口高度集中。
未來不會全國普漲,是少數城市、少數板塊的少數房子依然有高價值,有投資價值。
以上,大體個人是相對樂觀的,比拼的是定力。但是時間可能會比較磨人,橫盤期,很多人會堅持不住。大家要考慮自己的現金流情況,同時要考驗一個人的選籌能力。
還有就是很多朋友在問現在是不是一個賣房的好時機?
我覺得要因人而異,第一是你的現金流情況,很多人現在面臨失業、收入降低等問題,現金流都繃不住了,這個時候也沒必要強撐,穩住全局第一;第二,要看你的持有成本,很多利率高位,利息成本很高,或者加的杠桿過大,持有一年的成本再加上跌幅,確實持有成本過高,這種也沒必要硬撐;第三,要看你的資產是否優質,城市有無發展前途?板塊、房齡、品質等多維度是否優質?劣質資產就沒必要一直持有,不如趁這個機會趕緊置換成優質資產;第四,如果租金收益尚可,不用考慮房產增值,也可以繼續持有,沒必要賣在低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