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還是那個上海,但外灘大會已不是那個外灘大會。
9月初,外灘大會回歸上海,3年后大變樣,猛提科技創新的含量。
從爆火的大模型到寵物康養,從深奧的科技倫理到區塊鏈增信,從衛星預測農作物收成到隱私計算合規流轉數據……花式打開新世界,相當哇塞。
自此,外灘不只有金融的記憶,也有了科技創新的表達。
1912年,外灘金融業興起,經濟學家熊彼得寫了一本《經濟發展理論》,第1次把“創新”兩字帶入商業世界。
進入50年代,科技成為創新的鋪路石、策源地,“創新”兩字被加上“科技”定語,于是,“科技創新”成為商業界80年熱詞,流行至今。
按螞蟻集團數字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所說:科技生產力落地,解決了什么問題?這才是明確科創價值的要義。
一句話,科技創新不該是1970年代就躺在倉庫里的“觸摸屏、數字影像儀”,而是落地的智能手機、數碼相機,必須能戳中用戶的心巴。
無論是對螞蟻,還是對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這從1到100都無比重要的,因為它是技術、市場的耦合,有了它,才有資本談創造價值、商業模式、競爭優勢。
2015年起,螞蟻數科在區塊鏈發力,在數字化底層尋找與產業融合的邏輯,其成果正在醫療、外貿、制造等領域被廣泛應用,解決“卡脖子”的問題。
現在看,科技創新正成為螞蟻的新戰場,在整改結束后,它加速豹變,科創含量飆升,當年財報中,那個小小的“創新”業務正走上臺前,在新領域里拿龍上分。
換作《反脆弱》里說的:不墨守成規,盡量多地變化——這才是基業長青的真諦。
修路人,破圈
10多年前,支付寶剛上線,相信很多小伙伴和小郝一樣,沒用它在淘寶買買買,而是用它繳費水電煤。
那時,水電煤繳費網點少,銀行柜臺大排隊,便利店不便利,實在折磨打工人的身心。
直到支付寶與各地水電煤大戶合作,幫他們攻關技術難題,適配安全支付。從此,線上繳費印入我們嬸嬸的腦海里。
后來,二維碼支付大行其道,早餐攤、水果店、雜貨鋪等小微商家成主力,螞蟻聯合服務商,幫他們做進銷存管理,很快,他們也能像大商超一樣,搞定數字化運營。
2017年,螞蟻集團正式發布“BASIC(區塊鏈、人工智能“AI”、安全、物聯網、云計算)”技術戰略……基因深種。
所以,蔣國飛會說:螞蟻在科技創新方面,就是“修路人”的角色,確保更多人能跑在新科技的“高速路”上。
2020年,小郝剛認識蔣國飛,他從頂流科學家變身企業管理者,更強調前沿科技向解決方案的拓展,他將NEC工業創新的思路帶到螞蟻,讓技術轉變為填補空白的經濟成果。
要知道,早在2015年,外界正著魔比特幣潑天的富貴,螞蟻卻有一群“另類”極客組成興趣組,踐行“中本聰”的本意,用區塊鏈解決信用問題。
他們把這類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智能合約,融合在公益項目里,讓賬戶里每一筆錢的往來都可被追溯,大幅提高公益透明度。
此后,興趣組成為業務單元,螞蟻鏈成立,其技術被用于跨境支付、全球貨運、拍賣等領域,讓原本缺信用、難信任的產業環節,變得有理可依,有據可循。
因此,它拿下權威機構Forrester-Wave評選的“領導者”認證,專利授權量連續4年全球第1,連續三年被IDC認證市場份額第1。
之后,隱私計算“摩斯”為大數據合規開道;安全體系“蟻盾”保障交易安全、產業全鏈路風控……
直到最近,小郝再見蔣國飛,提及“爆火的大模型會不會擠占上述技術的發展空間”,他糾正了我幼稚的推論:技術不是相互隔離,非此即彼的,它們可以相互融合,落地到種種商業場景。
就比如,區塊鏈的分布式思路,會被代入SOFAStack這樣的云原生系統,降低金融、電信等行業的技術開發、維護難度;區塊鏈+AI可以用于版權保護和追索……
而AI+客服,可以讓“支小寶”客服機器人擺脫生硬、腦殘的回復,加速“進化”到自然對話的人機界面,像人一樣解決問題。
反正各種臥龍配鳳雛,無論黑白配、紅藍配,能抓住商業需求、痛點,優化體驗、提高效率,惠及萬千用戶,它們就能順利破圈,C位出道。
上強度,疊Buff
早年,產品大神俞軍就定義:新產品價值=(新體驗、效率-舊體驗、效率)-遷移成本。新舊差距夠大,遷移成本夠小,新產品自然效果拔群。
像奇瑞汽車,在商用車領域費勁心思,想做好租賃,卻不得法門。
于是,它在商用車內植入螞蟻區塊鏈模塊,超低成本下,電池、行車狀況等數據,都能上鏈流轉,相當于打造了一部“記賬本”。
這樣,車在什么位置,載過多少人/貨,行駛了多少公里……一目了然,很容易明確用車權責,及時保養、維修,對不同車況個性化折舊,甚至能聯動銀行,給予租車人更優惠的授信。
總之,一車上鏈,各方受益。
放到更大的領域,螞蟻數科協作中遠海運,讓國際航運各方加入,建立“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SBN”,借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流轉電子提單。
一方面,確保了提單信息與流轉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大幅簡化操作,2-3天的放貨流程縮短到1、2小時,加倍貨物周轉,緩解企業回款慢的壓力。GSBN的投入與之相比,真的就是“灑灑水”。
如今,GSBN成為全球首個獨立的航運區塊鏈聯盟,創始單位的總業務量占全球集裝箱處理量的三分之一。
果然,牛掰的模式,無須費勁解釋,把它還原到一個行業,就可以跑得順暢;有流行潛質的科技創新,也不用費力推銷,把它代入到一個場景,就能讓參與者,明白針對痛點的創新。
“也許,很多高科技創新看不見、摸不到,但它們的價值是實實在在,能被感知的。”蔣國飛解釋道。
這就像12306上線后,節假、春運,大家再不必冒著嚴寒酷暑,排大隊、蹲窗口、求黃牛,誰也不愿“回到過去”。
當然,被比特(科技)改造的原子(傳統行業)變得無比犀利;改造原子的比特,也會進化得更有力。
就比如,亞馬遜將高科技云計算滲透全球,帶動數字化普及,其增長超過電商“根”業務,成為業績“發動機”,讓公司市值破萬億。而微軟也是靠云,擺脫了賣辦公套件的宿命,完成逆襲。
可見,幫傳統產業數字化,上強度,疊Buff,這圖景規模夠宏大,敘事夠震撼。按微軟董事長納德拉的說法:催生比平臺更大的東西,那才是平臺的實力。
無疑,螞蟻數科正在復刻微軟、亞馬遜的成功。只需再加把勁,降低中小企業參與的門檻,提升科創的產業滲透率,螞蟻在科技上“跑出隧道”,便指日可待。
這就像《數字化生存》說的:“預見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親手把它創造出來”。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