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從小生活在城市里,回鄉下的機會很少。即便鄉下有親戚,也只能逢年過節回去幾天,也不一定能完整的看到水稻從栽種到成熟,再打成稻米的全過程。所以,他們很多人是真的不知道大米是怎么長出來的。
早前看到過一位家長的分享,他說暑期帶孩子回老家玩,他們走在田間地頭,他看到滿地綠油油的水稻,便問孩子:你知道這地里長得是什么嗎?孩子毫不猶豫的回答是:韭菜。
家長很詫異,心想一放假就帶孩子回老家玩,沒想到這孩子居然還不認識這是是啥?
像這樣節假日還經常回農村轉轉的孩子,都不一定能弄清楚什么是水稻,很少離開城里的孩子不知道大米從哪里長出來,也就不足為奇的。
教育要重視查缺補漏,既然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知道的比較少,那么家長平時就可以找機會幫孩子多多科普一下,現在孩子有幾個是笨的,你只要找機會給他科普,他后面自然也就會認識了。
下面分享幾點建議:
1、讓孩子看水稻方面的科普
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這時候,我們可以上網搜,也可以到相關科普書籍上查看。現在網絡這么發達,隨便上網都能搜到很多相關的知識和圖片。所以,想學習真的不難。
最關鍵的就是孩子擁有一顆孜孜不倦想去學習的心。
2、找機會帶孩子多去鄉下走走
人要學會適應不同的生活,也要見不同的世面,有機會不要只知道帶孩子去逛博物館、動物園。也可以帶孩子去田間地頭走一走,這才是最接地氣的教育方式。
當我們來到田間地頭,不要走馬觀花,一帶而過,看到一些農作物,都可以停下腳步,給孩子科普一下。如果你也不認識,千萬不要隨便說。我們可以禮貌的請教那邊的人。
如果當時那邊恰巧沒人經過,我們也可以拿出手機打開某度用照片搜一搜,就會出現相關提示,你根據提示,對著著眼前的農作物,基本上就能確定了。
不要小瞧這一查一問,時間久了,還真能認識不少東西。
孩子上幼兒園那會,我經常利用周末和傍晚放學的時候,帶他去逛公園、逛田間地頭,每次遇到不認識的,我都會上網搜,前前后后認識了幾十種植物,還發現很多常見的野菜,居然是可以吃的,甚至我連這些野菜怎么做好吃,都順帶著研究了一番。
受我影響,有時候孩子遇到不認識的東西,都會喊我幫他查一查,這樣做聽起來感覺有點浪費時間,實際上,這也是一次次長見識的機會,不是嗎?
3、在陽臺種水稻盆栽
鼓勵孩子自己種盆水稻,從播種到收獲,一路見證水稻成長全過程,是最能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方式了。
在種植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上網查看,不知不覺中,孩子不僅知道水稻是怎么生長的還能學會很多其他新技能,比如學會了觀察、學會了記錄、學會了照顧植物等等。
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吃大米,無論多大,我們早晚要弄清楚它到底是從哪里來的,是怎么來的,不是嗎?
當然,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都會因為我們某方面教育的缺失而暫時沒有被我們學到。沒關系,后面找機會學起來,我們懂得就會越來越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