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國慶“雙節”重合,假期長達8天,公眾出行、出游需求集中釋放。有機構發布前瞻報告顯示,今年國慶國內自駕租車預訂量同比增長560%,其中四川、新疆、云南自駕游最為火爆,成都、烏魯木齊、昆明三個城市租車預訂量同比分別增長達6倍、10倍和8倍。
據統計2022年末全國公路里程535.48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41萬公里,這幾年,當我們駕車行駛在公路上時,發現部分公路也開始智能化,諸如雨雪大霧天氣的溫馨提示,急彎、陡坡、長下坡、彎坡組合、臨水臨崖等安全隱患路段的警示,車輛故障后的及時救援,交通事故后的緊急處理......這些駕駛體驗的升級背后,是智能物聯系統在為我們保駕護航。
雷視聯動預警
雷視一體機是一種集成了雷達和視頻攝像機的智能設備,主要用于道路交通管理、車輛監測和智能安防等領域。雷達部分包括雷達天線、收發器和信號處理電路等,主要負責測量車輛和行人的速度和位置信息。視頻攝像機部分包括圖像傳感器、鏡頭和圖像處理電路等,主要負責拍攝道路交通或監測區域的情況。
雷達部分通過向道路交通或監測區域發送微波信號,然后接收反射回來的信號,并根據信號的延遲時間和強度來計算目標物體的距離、速度和方向等參數,視頻攝像機部分則通過圖像傳感器將光學圖像轉化為電子信號,并進行圖像處理和編碼,最終將視頻數據傳輸到后臺管理系統進行存儲和顯示。
視頻監控在交通管理過程中充當著交通傳感的主力,在AI技術加持下,AI監控實現了性能及應用功能的新的突破。不過,客觀事實是,視頻監控在大霧、大雨等低照度情況下,攝像頭會因為“看不清”難以充分發揮作用。雷視一體機在橫向和縱向探測范圍上都比較大,可以充分發揮AI和毫米波雷達的感知探測優勢,面對城市十字路、通管控、山區、鄉村、高速等不同的道路交通環境,展現具有針對性且豐富的功能應用。
在彎道處,聯合聲光、顯示設備等,可以實時監測盲區前方來車,聯動文字燈光提示,減少碰撞。在傳統情況下,如果沒有注意到路邊的交通標識,就有可能不知不覺地超速行駛。然而,有了雷達測速顯示屏,當車輛接近測速點時,屏幕上會同時顯示當前速度和限速信息,如果超速行駛,它將以警示的方式提醒,使駕駛人立即警覺并采取措施減速。通過頻繁地與雷達測速顯示屏互動,可以逐漸養成合理的駕駛行為,避免超速產生的風險,也能不再被罰單困擾,更能夠增強行車安全意識。
在超高檢測處,通過激光雷達超高檢測,聯動視頻、顯示等系統,可以提醒超高車輛及時停車,有效防止碰撞發生。
霧區行車,有助于降低高速公路事故、提高通行效率。以四川為例,每年約有50-80天處于大霧天氣,不利于出行。通常情況下,為保證高速的安全通行,交通管理部門會采用關閉通行等管制措施,對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和公眾出行產生影響。雷達感知技術則可以減少對于視覺感知的依賴,在惡劣天氣、夜晚同樣可以清晰地監測道路情況,精度更高。隨著能見度檢測等環境監測設備的使用,聯動智能誘導燈,可以為車輛提供視廓及車距提醒等。
自7月28日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登陸以來,我國東南沿海及華北地區等地陸續出現強降雨天氣,造成部分公路、橋隧發生水毀中斷或管制限行。暴雨等惡劣天氣對道路交通的影響極大,高速公路遭遇惡劣天氣如何進行預警與管控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在有積水的地區,也有相應方案,比如通過雷達監測水位變化,視頻聯動復核,及時發布深度積水禁止行駛等提示,遠程就能高效地掌握積水事態,大幅提高惡劣天氣檢測預警和應急救援。
北斗導航、大數據疏堵
國慶、中秋雙節疊加,國內旅游市場迎來高峰,不少旅客選擇欣賞一下祖國的風光美景,熱門景點必然是人山人海的,因而也有人選擇反其道而行之,自駕去人少、較為偏僻的小眾寶藏地區。
但是外出旅行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攀登高峰、穿越峽谷給我們帶來驚險刺激的同時也埋下了險象迭、孤立無援的安全隱患。越是人少偏僻的地方,信號越是薄弱,而一旦在弱信號區域發生意外事故,因無信號無法及時求助而導致的人員受傷、失蹤甚至死亡事件,遠比想象中多。
對此,市面上有不少北斗盒子,內置了高精度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進行定位,能夠準確確定自身位置,并提供詳細的位置信息。不管是在山林中、草原上還是沙漠里,北斗盒子都能幫助發射準確的位置,一旦發生意外,將大大縮短救援時間,提高救援效率,增加戶外人員的生存機會。
長假出游,擁堵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十一長假期間,全國各地公安交管部門需強化對瓶頸路段、關鍵節點疏導管控,加強宣傳提示,全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順暢。以2021年的國慶期間為例,高德智慧交通與308個城市的交通管理單位聯合發布交通事件147745次,影響人次超過1.36億,其中高德智慧交通物聯網(IoT)平臺與190座城市聯合發布事件信息6558次,影響人次1226萬;“全境智能系統”深入服務超過200座城市,幫助當地交通管理者科學調度。據滬寧高速無錫段養排中心負責人平成介紹,國慶期間,通過高德地圖APP向途經車輛發出預警,提示避讓,可大幅降低高速公路上作業車輛被追尾事故的發生,提升道路作業車輛的安全性,有力的保障國慶期間高速路段的順暢平安出行。
交通擁堵的識別主要是通過數據采集和處理,分析交通流量、速度、密度等參數來識別交通擁堵的發生和演變。其中,數據采集主要依靠路邊傳感器、攝像頭和車載傳感器等設備,在保證數據準確性的基礎上,實現對路況信息的實時采集。而數據處理則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數據分析、建模、預測等手段實現對交通擁堵的精準識別,智能調度策略主要包括對路線選擇、人流導向以及公共交通調度等方面的精細化調度,目前不少地方都有成功案例。
最后
國慶期間,無論是寄情山水,還是返鄉與家人共敘思念,都為長假增添了更多愉悅與溫馨。
當前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的成熟與落地,多重安全保障措施將大大提高在國慶期間的安全系數,讓我們更加放心地享受戶外旅行的樂趣,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