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顧 箏 姜天涯
1999年的“十一”不一般,首次有了七天假期。 如何度過七天長假,成了一門新的學問。從最開始的國內旅游到境外旅游,到哪里人都多不如在家里躺平。度過“十一”的方式,有大趨勢的變化,但個體的想象力不止于此。 我們搜索了歷年報紙中的國慶假期新聞,想看看上海市民過去20多年里,都在“十一”里琢磨出了點啥。
01
1999年的新聞中,記者的歡欣雀躍之情感覺都要溢出文字:“國慶放假七天,還是第一遭。如此長假,百姓們樂壞了。”
這第一遭還正好碰上南京東路華麗轉身為步行街的第一遭。
從9月20日步行街開街的第一天起,每天的人流量都超過100萬,商家們樂壞了,“國慶節+步行街”可不是難得的好商機。
1999年國慶
剛剛落成的南京路步行街
游人如潮
/張春海 攝
促銷活動大張旗鼓:一店東樓“買300送50”,置地廣場“買300送50+20”,新世界則是文化休閑游、名品消費游、特色觀光游、服務方便游輪番上陣……
確實,游人如織,“百萬游客擠癱步行街”。但……
等到各種統計數據出來之后發現,“占南京路步行街全部商業網點數量一半以上的區屬商店,在國慶三天中,共接待消費者400多萬人次,銷售總額為4144萬元。”
雖然總銷售額還可以,但相比驚人的客流量,“人們不難發現,其實每個來逛步行街的游客,南京路從頭走到尾只不過每人花了10元錢。”
有記者當時對南京路沿街商家老總們做了個小型滿意度調查,老總們大多說了些場面話,只有伊都錦的樓面主管輕聲說了一聲“滿意”。而這也已是時代的眼淚了,伊都錦商廈早在十多年前就退出了南京路商圈。
02
2000年的“五一”首次放了七天,開始出現黃金周概念。
這一年“十一”假期之后,膠卷沖印店挺忙的。
南京東路上的冠龍照相器材公司10月8日一天的沖擴量從以往節日期間的700卷陡升至創紀錄的1000卷以上。
2000年人們還習慣于沖洗照片
外灘攝影點沖擴部人滿為患
/金定根 攝
不同于那一年“五一”沖印出的照片大多是外地景點,“十一”的照片以上海景觀居多,世紀公園、觀光隧道、高架景觀、美術館畫展、廣場演出都是照片中的畫面背景。
當時恰逢第三屆“花博會”的舉辦時間(9月20日到10月20日),所以去看花拍照的市民很多。
只是誰能想到,20多年后,大家基本上都不沖膠卷了呢。
上海軌道交通客運量在2001年的“十一”創下了紀錄。當時《文匯報》報道:地鐵一號線、二號線和明珠線全部突破了運營以來的最高紀錄,繼9月30日創下120.4萬人次的日客運量紀錄后,10月1日達到133.8萬人次,比五一高出20多萬人次。
剛開始的時候
地鐵對市民來說是條觀光線
/張春海 攝
這里要說明一下,明珠線就是三號線。有一段時間,輕軌、明珠線、地鐵三號線名稱混用,還曾讓外地游客面對著指示牌懵圈呢。
現在回頭看這個破紀錄的數字,真是不值一提。截至今年5月28日,上海地鐵運營30歲生日之時,單日最高客流超1329萬人次,日常日均客流就有900萬人次。
不過對比現在上海有20條地鐵線,反過來看當時1、2、3線可能真的是擠爆。
03
2002年,有新聞報道稱,長假首日,不少獵頭公司的接待量比平常增加近3成。有獵頭第一次想試試國慶不休假的生意情況,沒想到有不少人上門毛遂自薦。
20年前,打工人也卷啊。
2002年港匯廣場門前
由鮮花布置而成的主題為《祖國萬歲》的大型鮮花綠地
/傅國林攝
還有趁著國慶長假變美的人。2001年和2003年都有新聞說,醫院的整容門診量在國慶激增。2003年國慶節期間,上海九院接待了1000多名整容者,比平時翻了一番。
手術高潮集中在國慶的頭幾天,這樣才能在后幾天假期中得到修復,好回去上班搬磚。
“十一”開始有了代理陪游業務,就是找人陪親朋好友在上海玩。
選這項業務的大部分是新上海人,好不容易有假期想自己出去玩,但是親朋好友也想趁著假期來上海,各種矛盾糾結之下就想著不如花錢找人陪親戚。
承接業務的是跑腿公司,陪游算是他們根據假期“痛點”開設的新業務,主要業務還是跑腿。
2006年的新聞還特地請專家點評了這一“懶人經濟”,對于有人買份“肯德基”,都愿意花上15元叫人“跑”一趟的事略感驚奇。
而這不就是現在APP上叫外賣的日常嗎?
04
“十一”一直是辦婚宴的熱門日子。
國慶長假是辦婚禮的熱門日子
/傅國林 攝
2008年,預測有2.5萬對新人在“十一”假期結婚。
為了迎接婚潮,上海市婚慶行業協會開通了結婚救援熱線并組建救婚后援團,每天都有幾名司儀、專業攝影攝像師和兩三輛婚車在后方待命。
婚慶服務的價格在當年國慶漲到8000元至9000元,漲價幅度最高的是鮮花拱門,國慶結婚,一個鮮花拱門的成本費高達2000元,而平時只要200至300元。
一邊是辦婚禮熱潮,但另一邊登記遇冷。
2008年10月1日共有655對新人結婚登記,不足8月8日7189對結婚登記的10%,比前一年國慶日也少了一些。奧運日“搶”走了國慶日結婚登記的人氣。
05
2009年是“史上最長”黃金周,其實也就是和今年一樣,因為連上了中秋,變成8天。
想要度過8+X悠長假期的打工人,蠢蠢欲動。這成為一場網上的大討論。
有人準備同時申請年休假、探親假、國定假,總共一個半月。Hr哭笑不得。
雖然《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年休假在1個年度內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但在某網站的一項調查中,當面對"如果有員工‘十一’長假和年休假婚假等連休,會如何處理?"的問題時,有85%的人事經理選擇采取"找新人頂替職位"。看著有沒有瑟瑟發抖?
2010年的國慶長假恰逢上海世博會召開的最后一個月,來滬旅游、觀博游客、本地出行等多重客流疊加的效應,帶動上海地鐵日客流量的進一步上升,日客流量突破700萬人次。
這一年有媒體做了個隨機調查,有49.5%的被調查市民想利用國慶假期在家中休息。
媒體做了調查,一半市民表示想“家里蹲”
在家蹲著無聊可以選擇去看房,2011年的上海假日樓市,有17個滬上新盤項目明確表示,將會針對“十一”黃金周推出特別優惠。優惠幅度最大可達30萬元。
當時的搜房分析師認為,“由于今年以來樓市一直處于相對低迷的狀態,大多數項目都沒有取得預期的銷售業績,銷售壓力較大,再加上當前樓市競爭相對激烈,多一份優惠也就意味著在爭奪購房者的較量中多一分勝算。”
而“2011上海‘十一’房展會新浪樂居展前購房者心態調查”數據顯示,逾六成受訪購房者認為房價將呈現下跌趨勢,當前不是購房好時機。
回過頭來看,這句話說早了。
06
2012年,又是一年中秋國慶8天假期。
這一年中秋節,我國首次試行假日高速公路小型客車免收通行費。
雙管齊下,激發了人們出游的熱情,據新華社報道,8天里約有一半中國人——總計約7.4億人次,通過公路、鐵路、民航等出行,創下同期出行新紀錄。
9月30日零點開始,各收費公路免收小客車通行費正式啟動,然后……全國16省份24條高速出現擁堵。
2012年國慶總結報告
國慶擁堵成了常態,但每年都在刷新的“十一”客流,到了2015年卻遇到了滑鐵盧。
原本預計國慶長假7天,上海高速路網車流量將突破860萬輛次,截至10月7日17時,只達到809萬輛次,自駕車有所減少。實際上最少一天僅達到109萬輛次。
10月1日至6日,上海地鐵日平均客流僅646.55萬人次。
最初預計的9月30日將刷新客流紀錄,突破千萬客流也沒有實現,當日僅923.3萬人次。
10月5日全地鐵路網客流更是下降至560.4萬人次,甚至比雙休日客流還少。
2015年10月2日的上海
/楊建正 攝
而上海大部分景點都沒有出現大客流,觀景舒適。全市135家旅游景區7天共接待游客584.6萬人次,同比下降24%。
7天期間全市165座公園共接待游客約483萬人次,比2014年同期的713萬人次降低32.36%。
這一年的上海人怎么了?
客觀上有中秋剛在9月26日、27日放過假,國慶假日頭尾都受臺風影響是陰雨天氣這樣的原因,但主觀上也有“心累了”的原因。
年年國慶盼著它來又怕它來,因為對于國慶假期的回憶,往往伴隨著堵車,人山人海這樣的鏡頭。
每到假期的外灘
年年國慶情況相似,所以選擇家里蹲的人也越來越多,日子一晃就到了2023年,今年的國慶長假,你過得怎么樣?
是的,我們按常規,周六做了推送,但別忘了定好鬧鐘,明天是上班日。
更多上海故事,點擊下方
寫稿子:顧 箏 姜天涯 /
編稿子:小泥巴/
畫圖片:二 黑/
寫毛筆:楊 卓/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