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很多校長溝通的時候,大家都在詢問,智能教育產品是否可以做,值得做?
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話題,最后有讀書郎AI賦能教育大會的介紹,不喜勿入。
記得有天早上和群里一位教培老師做了探討,甚至辯論。他認為,學習機一類的智能產品未必能幫到孩子,反而損傷眼睛。
如果學習機能教好孩子,還要老師做什么?
這個反問,乍看沒有問題,說的也是實情,但是,思考一下。
目前至少沒有哪一款智能產品打出廣告說,可以完全取代老師。
根據我的觀察,未來的智能產品也只能無限接近于真人但是無法完全取代老師。
所以,我想糾正的第一個觀念就是:智能教育產品,并非老師的替代品,而是有益補充。
未來教育的樣子,應該是融合科技、智能、教育和人文關懷為一體,通過大數據、AI算法、智能推送,為受教育者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智能產品可以滿足80%的以上的學習需求,剩下的20%仍然需要人力去滿足,需要名師起到點燃、啟發、陪伴的作用。
尤其,當我看到小狼總在大涼山給孩子們上課也用到了電子白板的時候,不禁感嘆,曾經我們所習慣的黑板粉筆時代已經過去了。
從教學工具的演化來說:
1.0:黑板、粉筆
2.0:白板、白板筆
3.0:投影儀、電腦、鼠標
4.0:一體機、電子屏、點觸筆
5.0:電子白板、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應用······
技術在迭代,曾經在白板上寫東西,如今在電子屏上寫東西,并且可以直接保存、生成資料課件,效率倍增。
曾經我們需要老師上課、助教答疑,人工改分,現在我們用學習機、雙師課堂,人工智能產品做練習、預習、檢測、打分等等。
不用我多說,時代在進步。
數字化教育已經寫入了新時期的教育綱領,可以說,教育做的每一步改革,都是向前而不是向后推進的。
智能教育、數字化教育時代已經到來。
除了擁抱,使用,我想不到還有什么理由去拒絕、拖延。
所以,到這里我想表達的第一個觀點是:我們所有人要擁抱新技術,擁抱數字化。
以學習機為例,我所參觀的智習室場景中,孩子們通過“預學測練”等方式,可以脫離線下老師,完成90%以上的自主學習任務。
有沒有完不成的?當然有,就和現實中學生的進度一樣,永遠有進度不一致的,而Ai的價值就在這里。
現實中老師很難周全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尤其人數超過15以上。
但是,AI永遠不會嫌棄抱怨孩子的進度問題,只會不厭其煩的推送適合他的內容。
這點,沒有感情的Ai反而成了優勢。
重復而枯燥的事情交給Ai。
老師做什么呢?
老師做溫度。
剛剛在某品牌智習室的群里看到這四點:
人工智能目前做不到“統一思想、規劃目標、溫暖陪伴、組織活動”,這是機器所難為的,恰恰是老師為代表的人類最擅長的。
也正因此,作為傳統教育硬件公司的讀書郎,才會想辦法,開發AI智習室系統,尋找愿意合作的教培人進入到AI教育的體系中。
至少所有智能教育公司有一個共識:光靠硬件并不能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在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的中,人的價值不可替代。
老師的價值,是永恒的。
所以,重新回到最開始那位老師的疑問,機器能否取代老師?
答案顯而易見,不能取代,只能補充。
至于雙減后時代,AI學習機之類的產品的合規性,這點我之前已經寫過一篇文章專門探討,這里不做贅述。
引用10月15日,讀書郎AI智習室負責人胡總發給我的信息:
傳統的學科授課模式確實已經進入終局,新型的人工智能+體驗自習模式方興未艾。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GET教育科技大會上,協會會長講到智能教育產品的未來,說,應該還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但是可能更多屬于品牌性企業和未來擁有顛覆性技術的企業。
我想,什么是品牌性企業?
最近找我合作的品牌不勝枚舉,我沒有時間一一去看,有些只是打過照面,有些只是看了一臺簡單的設備。
但是讀書郎,因為有上市公司的品牌背書,我也去過他們中山的實體工廠參觀,看了他們的流水線,一臺學習機從零件到整裝待發。
10月13日,他們做了第一次讀書郎AI自習室的線上發布會,群里也有同步直播,反響很好。
10月24-25日,讀書郎將在中山(總部)組織一場AI賦能教育大會,請了不少業內大咖分享,如果大家對這個賽道感興趣,對讀書郎品牌有認知,可以在后臺私信我讀書郎,邀請你進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