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涼,筆者再次踏上浙江這片土地。街道兩旁的桂花開得正盛,一呼吸,香氣便飄進鼻子,一股清香頓時在胸間蕩漾,令人心曠神怡。伴隨著桂花的香味,筆者來到了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的呂妮診所。
入目的是“診所”兩個大字,在側邊掛著有呂妮診所四個字的白色牌匾。與周邊的顏色不同,診所整體顏色以藍色為主,在這一排建筑中格外顯眼。筆者走進診所,診所的內部裝飾簡潔明快,墻上掛著一些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的標語,使得整個環境顯得更為溫馨舒適。
呂妮醫生作為這家診所的負責人,她每天都會認真接診每一位患者。無論病情輕重,她總是能夠耐心地傾聽患者的訴求,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衢州龍化路326號呂妮診所
在呂妮醫生的診所,有位醫生正在低頭忙碌,經過詢問后得知這是呂醫生的愛人。他之前在醫院的藥房工作,退休后便來到診所,與呂妮醫生一起經營這個診所。夫妻二人分工明確,一個負責看診,一個負責藥品,配合默契。
呂妮診所的藥房
此外,呂妮醫生的父親也是一個備受尊敬的醫生,70多歲的他雖然已經退休,但仍然被醫院返聘回去繼續坐診。在空閑時,他會來到診所幫忙。呂妮醫生的家里充滿了醫學氛圍,她的奶奶、父親、丈夫和兒子都從事與醫學相關的職業。這使得呂妮醫生的診所不僅專業,而且充滿了家庭的溫暖和關愛。
在這個充滿愛心的診所里,呂妮醫生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不斷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她的家庭也給予了她巨大的支持和幫助,讓她能夠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執著學習,全面提升醫療水平的醫者
呂妮醫生出生于1973年,1993年從浙江中醫藥大學畢業后,在公立醫院主要從事內科和兒科。然而,她始終抱持著對醫學的熱愛和使命感,渴望為更多的人提供更全面的醫療服務。
2003年,呂妮醫生創辦了自己的診所——呂妮診所。初期,診所以內科和兒科為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不斷拓展業務范圍,逐漸引入了其他醫學技術和治療手段。
呂妮醫生的父親和奶奶都是學中醫的,他們傳承下來一個獨特的草藥方,對于治療小孩驚嚇有很好的效果。呂妮醫生繼承了這一傳統,并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辯證和改進,使得這個草藥方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在開診所的20年里,呂妮醫生一直秉持著不斷學習的信念。她跟隨浮針的創始人——符仲華學習浮針技術,還學習了董氏奇穴的董針等其他針灸技術。通過這些學習,她掌握了許多先進的醫學知識和技術,這使得她能夠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幫助和服務。
患者贈送的錦旗
疫情三年,因為國家的一些限制性措施,診所不能接待感冒的患者。那么診所相對空閑的時間就比較多,但是呂妮也沒閑著,她想在中醫婦科方面有突破,便自費跟著各位老師去學習,不管是上海、武漢還是北京,只要老師開課了,呂妮醫生便關了診所,跟著老師去學。現在擅長用中醫治療女性調經、盆腔炎、子宮肌瘤、乳腺結節、不孕不育等方面,并且治療效果都還不錯。
呂妮老師笑著說:“我學的比較多,這也學,那也學。在我這個圈子里,大家都知道我經常去學習。”
技術精湛,深受社區歡迎的診所主人
聊天期間,診所的病人也是不斷。呂妮醫生便先去給病人看診,筆者看著呂妮醫生耐心地和病人交談著,并且根據病人的情況,迅速地做出診斷,進行開藥等后續環節,動作很是嫻熟。
呂妮診所的中藥柜
據呂醫生介紹,來她診所就診的來自云南、貴州的外地人居多。筆者正驚訝呢,呂醫生這是怎么把門診量拓寬到云南貴州。后續了解到是因為診所這片居住著大量的云南和貴州人,因為呂醫生技術不錯,收費又不高,如果有一位覺得治療效果不錯,便會向大家推薦。人傳人,呂醫生在那一片深受大家喜歡。
據呂醫生回憶,大概2012年的時候,她救助過一個中暑三天的患者。那個患者因為中暑躺在馬路上三天,第四天才被家屬發現。患者被送到呂醫生的診所時,意識已經不清,呂醫生笑著說當年自己也是膽子大,敢接。呂醫生給他掛了10瓶鹽水,患者的意識才慢慢清醒過來。后來患者去了醫院,心臟間歇性跳動,輾轉又回到了呂妮醫生的診所。呂醫生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一邊給患者掛針一邊給患者吃中藥,大概用了五天時間,患者基本好了。
從醫30載,無愧于心
從事醫務工作30年,呂妮醫生感觸頗深。在這個過程中,她經歷了許多感動、快樂和辛酸。
有一次,呂妮醫生的診所來了一位60多歲的老人。據老人說,他來自江西,到衢州旅游時突然牙齒痛得厲害,于是來到呂妮診所請求治療。呂醫生考慮到患者的年齡問題,給老人簡單處理后,建議他去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然而老人堅持一定要呂妮給看,他哪都不去,沒辦法呂妮只好接診。老人在掛針過程中突然昏了過去。
呂妮醫生立刻與老人的妻子一起將他送到醫院。事后才知道,老人因為牙齒痛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而且之前還發生過心梗。最終,老人的家人要求呂醫生賠償治療費用和其他損失共計8000元。
回憶起這件事,呂醫生深嘆了一口氣說:“這件事對我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現在要是有老年人要掛水,我都會要求他們的子女陪在身邊。”盡管這件事讓呂醫生感到心酸,但她仍然和患者保持著良好的關系。許多患者對她非常熱情,經常送些東西來表示感謝。
當筆者采訪呂醫生時,一位上了些年紀的患者走過來與筆者交談。他說:“呂醫生脾氣很好,每次過來都是微笑面對著我們。看到呂醫生的笑,我就覺得很有安全感。”旁邊一位患者也頻頻點頭。
在與呂妮醫生的交談中,筆者感受到了她的親切感和專業素養。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醫學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呂妮醫生給患者扎針
桃李杏林綿延燦爛,醫者仁心代代相傳。呂妮醫生的奶奶、父親、兒子都走上了醫學這條道路。這是一份跨越五代人的接力。一家人從醫,或許診療的方式有所差別,但是他們對“醫學”的那份堅守卻永遠不會改變。代代相傳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術,還有作為醫生行醫救人、無私奉獻的職業信仰。
此文由醫家頭條撰寫
未經授權,不得私自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