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3 月 30 日,小米集團正式宣布進軍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彼時,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稱:“我愿意壓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日前,11月15日,工信部網站發布第37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其中包括兩輛產品商標為“小米牌”的汽車。這也意味著,在官宣造車近三年后,小米汽車終于正式亮相。
那么,和其他造車新勢力相比,小米汽車有何不同呢?
自建工廠 跳過“代工”模式
公告顯示,此次申請準入的兩臺小米汽車分別是BJ7000MBEVR2和BJ7000MBEVA1,均為純電動轎車,生產企業為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生產地址為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環景路21號院。
媒體報道,雖然小米汽車采用了北汽越野車的資質,但生產基地仍是自建的。工信部產品公示顯示,兩款小米牌純電動轎車生產地址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環景路21號院。根據北京市工程建設招標投標交易系統今年9月發布的一則公告,環景路是北京亦莊新城小米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一期)的所在地。
根據國電投電子商務平臺提供的信息,北京亦莊新城小米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投資總金額為90億元,項目主要產品“建設規模約40萬平方米,建設智能制造標準化廠房”。
這意味著小米汽車將區別于早期的蔚來、小鵬,避開“代工”模式。
公開資料顯示,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創立之后,本有意自建工廠,但礙于2018年發布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蔚來、小鵬的首臺車均采用了掛牌代工生產的方式。其中蔚來由江淮代工,小鵬由海馬汽車代工。
根據2018版《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當時由于造車新勢力蜂擁而入,國家出臺這一法規,“嚴格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管理,防范盲目布點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其中對新建純電動汽車項目有明確規定:“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含現有汽車企業跨乘用車、商用車類別建設純電動汽車生產能力)所在省份,應符合以下條件:(一)上兩個年度汽車產能利用率均高于同產品類別行業平均水平;(二)現有新建獨立同產品類別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年產量達到建設規模”。
正是因為這條規定,當初蔚來汽車不得已放棄了原計劃于2018年在上海外岡鎮獨立建廠的計劃,原因在于當年特斯拉上海工廠正在建設當中,要到2019年才能竣工,不符合“現有新建獨立同產品類別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年產量達到建設規模”。
從小米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所在地北京市的情況來看,包括北京現代、長安汽車北京基地、北汽集團旗下部分工廠等,其產能利用率顯然不符合“上兩個年度汽車產能利用率均高于同產品類別行業平均水平”的要求。
因此,從某種角度上說,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為小米集團新建工廠開了“綠燈”。相比當年夾縫中求生存,包括蔚來、理想、小鵬、博郡、愛馳等品牌,不僅要為“生產資質”花費一筆巨資,更是不得已到處尋找基本處在停產狀態的制造工廠,改造之后再來生產自己的新車。
比如理想為獲得生產資質,斥資6.5億收購力帆汽車;愛馳以17億入主江鈴控股,小鵬找海馬鄭州工廠代工,蔚來找江淮合肥工廠代工等等。這些“代工”事實上都造成了一定的現實問題,并使得這些造車新勢力原本就捉襟見肘的資金更加緊張。
2021年12月31日,海馬汽車宣布與小鵬汽車的代工合作終止;2023年10月20日,江淮汽車宣布把原本用于生產蔚來的兩座工廠作價44.9億元賣給蔚來,基本上為新能源汽車的“代工”模式劃上句號。
針對代工的相關產業政策,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曾這么描述:“如果選擇代工生產,我會天天睡不著覺”。無獨有偶,小鵬、蔚來走上正軌之后,幾乎第一時間把代工生產廠家“甩掉”,意味著事實上多數車企不認同代工模式。
“代工”初代車型如小鵬G3,蔚來ES8(參數丨圖片),其產品質量事實上在業界的評價并不高。
從小米汽車公布的信息看,好消息是,消費者不用過于擔心其初代產品的裝配質量問題。
定位C級 聚焦“品牌向上”?
和多數造車新勢力首臺車為SUV車型不同,小米計劃推出兩臺“C級轎車”。而這個細分市場,一直以來是中國汽車品牌最難啃的骨頭。
從披露的具體信息來看,小米首臺車BJ7000MBEVR2的長寬高分別為4997mm、1963mm、1455m,軸距3000mm,總質量為2430kg,其中BJ7000MBEVA1的長寬高為4997mm、1963mm、1440mm,總質量為2655kg。
具體配置方面,BJ7000MBEVR2搭載的發動機型號為TZ220XS000,功率為220kw,發動機企業是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其儲能裝置為磷酸鐵鋰電池,電池生產企業為襄陽弗迪電池有限公司,總成生產企業為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而BJ7000MBEVA1搭載的發動機型號為YS210XY102/TZ220XY102,發動機企業為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功率為220/275kw。
BJ7000MBEVA1的儲能裝置為三元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是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成生產企業也是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J7000MBEVA1型號的汽車可以選裝激光雷達。
此外,兩款車型的ABS型號均為ESP10,生產企業是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兩款車型均配備汽車事件數據記錄系統(EDR)。
眾所周知,轎車一直是自主品牌的短板。多年來,自主品牌在SUV銷量榜上獨霸一方,但是在轎車銷量榜上基本難進前10,偶爾排進前十,多數是因為車輛價格比較低廉。
SUV榜單,燃油車時代,哈弗H6,長安CS75等車型常常霸占銷量榜榜首位置,在銷量上遠遠領先合資品牌。不僅如此,銷量前十的車型當中,自主品牌常常占到一半以上。進入新能源時代,同樣也是SUV車型領先,包括比亞迪宋、元、AION Y等車型,常常占據銷量榜榜首。
但是在轎車銷量榜單上,燃油車時代,前十車型當中,十有八九是合資品牌,僅吉利的帝豪EC7等少數車型偶爾能夠擠進前十。在檔次更高的B級車和C級車市場,中國品牌常年缺席。不少燃油車品牌呼喊多年尋求在這一細分市場有所突破,尋求品牌向上,但結果讓人十分尷尬。
跨入到新能源車時代,憑借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自主品牌在轎車領域也開始闖入前十,比如比亞迪的秦Plus、海鷗、海豚等。但這些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售價相對較低,甚至低于同檔次的合資燃油車。
在檔次更高的B級車及C級車領域,在燃油車時代,基本看不到自主品牌的轎車;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除了比亞迪漢等極少數車型外,同樣看不到其他中國自主品牌的身影。
從這個角度看,小米集團第一臺車就選擇了轎車,并且是軸距長達3000mm毫米的C級車,頗有一種“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的味道。
就中高端轎車而言,近年來中國品牌依靠新能源車打開了一定的市場,如比亞迪漢、小鵬P7、蔚來ET5、ET7,智己L7等,但這些品牌除比亞迪漢之外,多數在銷量上難用滿意來形容。以售價超過30萬元的智己L7為例,這臺車軸距長達3100mm,比小米第一臺車還大。但其上市首年累計銷量僅4779輛;2023年更是急速下滑,1-10月累計銷量僅1297輛,銷量非常慘淡。
同樣,軸距為2998mm的小鵬P7在車身尺寸上與小米首臺車非常接近,其2023年1-10月累計銷量為38110輛,月均銷量約3800輛/月。盡管這個成績已經突破了過去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C級車市場的表現,但對比海外合資品牌的C級車,比如奔馳C級車,1-10月累計銷量高達12.58萬輛,遠高于小鵬P7;奧迪A6L 今年1-10月累計銷量也有14.21萬輛;并且這兩臺車的售價均遠高于小鵬P7、比亞迪漢這樣的國產車。
如果拿另一臺國產車蔚來ET7做對比,其2023年1-10月累計銷量僅4924輛。而蔚來汽車是近年來公認的國產品牌里做得比較成功的高端品牌。也就是說,即便是蔚來,也難言已經在這一細分市場正式站穩腳跟。
如今,小米汽車第一臺車就加入了定位較高的C級車市場。而在公眾的印象中,小米集團主打的手機業務,以性價比著稱,尤其在中低端市場,廣受消費者歡迎。如今,小米汽車第一臺車就“高舉高打”,定位C級,這符合人們心目中“小米”的印象嗎?它會在價格上也“高舉高打”嗎?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據悉,小米首臺車型將命名“SU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