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換電”業務因為其持續虧損而廣受爭議。如今,終于有一個品牌準備吃一口“換電”這只螃蟹。
11月21日,長安汽車與蔚來在重慶簽署換電業務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推動換電電池標準建立、換電網絡建設與共享、換電車型研發、建立高效的電池資產管理機制等方面展開合作。
根據協議,長安汽車首款與蔚來汽車共用電池包的可換電乘用車型計劃在2025年上市。
這是蔚來自2018年首座換電站建成以來,贏得的第一個“合作”客戶。而截止目前,蔚來已建成換電站超過2100個,其中2023年在中國市場將累計新建1000座換電站。截至11月20日,蔚來累計為用戶提供了超過3200萬次換電服務。
據媒體報道,在2023年上海車展,蔚來汽車總裁秦力洪曾表示,換電站單站成本約為300萬元。按照這個價格計算,蔚來2000個換電站建成,耗資約60億元。
事實上,“免費換電”一直是蔚來吸引客戶的重要手段。今年6月,蔚來發布《蔚來全系新車價格與權益調整》,其中明確,免費換電服務不再作為標準用車權益,新用戶可靈活選擇在家充電或到充換電站付費補能。蔚來新車的售價也在這個基礎上全系下調3萬元起售。
更早些時候的信息顯示,蔚來曾以這樣的“免費換電”業務吸引消費者購買蔚來汽車:車主按照是否安裝充電樁可享受每月4次或6次免費換電。
早在2019年8月,為了招攬客戶,蔚來更是宣布:在享受終身免費質保基礎上,所有現有和新購買蔚來ES8(參數丨圖片)和ES6的首任車主,即日起可享終身免費換電。
這意味著,今年6月之前,絕大多數蔚來車主都在免費使用蔚來的換電服務。按照網友提供的當前換電一次約180元的價格計算,5年蔚來累計提供了3200萬次換電服務,相當于送給用戶約57.6億元的“免費換電服務”。
粗略計算,不算運營成本,包括“免費換電”及建站成本在內,蔚來換電業務5年來“投入”了至少100億以上。這相當于五年來蔚來換電業務至少虧損百億。
“很多人說蔚來搞換電一直虧,前段時間虧得是多一點,”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曾在7月的NIO Power Day上坦言。
如今,蔚來換電業務終于迎來了第一位外場客戶:長安汽車,算是為一直虧損的“換電”業務帶來了一點點正面消息。
“從充換電業務開始的第一天,蔚來就決定向全行業開放。與互聯網云服務基礎設施一樣,蔚來換電網絡和蔚來能源云也是走了一條基建先行、內部閉環、全場景驗證、對外開放的道路。經過5年的發展,蔚來換電網絡和蔚來能源云在研發、建設、運營等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蔚來換電業務已經做好了向行業開放的準備。作為中國汽車市場的領軍企業,長安汽車向電動化轉型的決心和行動令人欽佩。通過此次合作,蔚來和長安汽車將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汽車行業的低碳轉型”,李斌稱。
不過,讓我們感到唏噓的是,在李斌嘴里這么好的一樁業務,直到五年之后,才迎來了第一個客戶:長安汽車。
眾所周知,相比比亞迪、蔚來、小鵬等,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領先性并不強。
早在2018年,長安試圖“依賴”蔚來打造自己的新能源業務,以“混改”的模式創立了“長安蔚來”,但這個項目最終無疾而終,并最終轉換為由華為、寧德時代加持的長安阿維塔品牌,蔚來在這個項目中基本出局。同樣,因為高度依賴華為和寧德時代,阿維塔品牌在業內的評價并不高。
如今,長安和蔚來就換電業務再次開啟合作,而換電業務是行業內眾所周知的老大難問題,這次長安和蔚來能開創全新的局面嗎?恐怕業內冷眼相看的人不在少數。
蔚來汽車稱,蔚來擁有超過1600項換電相關專利,具有體系創新、體驗領先、開放共享、商業可持續的特點。這意味著蔚來仍十分看好這項業務。
那么,到底蔚來是怎么說服長安汽車加入到這個業務中來呢?與長安汽車簽約的前夜,疑似李斌“內部講話”流出,李斌稱:
“全行業不是只有我們在做換電,認認真真在做的就有7家公司。而換電這條路非常艱辛,但這是難而正確的事情,目前我們已累計為用戶提供了超過3200萬次換電。
大家想象一下,把換電想象成2003年時亞馬遜要做云服務,有幾個點非常像:
第一,網絡效應強。換電和云服務非常像,換電網絡就相當于能源互聯網的云服務基礎設施。如果沒有一個可靠的全國甚至全球網絡,肯定不行。今天很多人做換電,沒辦法去建立全國網絡。
第二,投資規模大,投資周期長。亞馬遜、谷歌等做廠房和設備,都是投入了超過千萬級美金。當然我們的換電投入沒有他們這么大的投資量級,但時間周期也很長。但換算到等效的投資效率,還是很高。
第三,從服務自己再到服務外部客戶,一旦做成了,門檻非常高。因為最開始別人也不信能做成,但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別人就會發現投資門檻、運營門檻非常高,因為這是基礎設施建設。
總體來看,換電網絡就相當于能源互聯網的云服務基礎設施。你去看今天的阿里、騰訊、亞馬遜、微軟等的云服務,他們很大一部分市值都來自于“云服務”。如果沒有云,他們的市值都會打折扣。而這些公司在建立“云服務”的過程中,都虧損了許多年才最終實現現在的成功。
我們換電業務今天的節點,已經到了可對外開放的時候,我們會把我們下一代電池包的標準——800V的高壓快換平臺,給到全行業。明天我們就會發布第一家合作,后面還有4-5家在談”。
從李斌的這段講話來看,其把換電業務比作互聯網行業的“云服務”,自比亞馬遜云,其野心之大,由此可見一斑。而蔚來這個品牌,同樣是由這個頗具野心的男人從無到有創立起來的。
有意思的是,幾年前蔚來面臨嚴重的破產危機之時,國有資本——合肥國資委出手拯救了蔚來。這一次,當蔚來7年半虧損630億的新聞登上熱搜,換電業務廣受非議之時,“央企”長安汽車決定出手扶蔚來一把。
所以這一次,你有被李斌說服到嗎?
事實上,就主機廠而言,做換電業務的品牌并不多,其他做換電業務的企業,目前進展并不順利。
就電動汽車來說,近年來,絕大多數主機廠,包括動力電池廠商,均在充電方向、底盤電池一體化方向上發力。并且,這兩項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包括特斯拉、比亞迪等眾多品牌,都在這個方向上發力。顯而易見,這兩項技術發展得越快,對換電業務的沖擊就越大。
從這個角度看,蔚來主打“換電”業務,無異于一場與全行業“反其道而行之”的賭博,一旦賭錯方向,將會一敗涂地。
當然假設賭對的話,正如李斌所說,“一旦做成了,門檻非常高”,屆時蔚來將會是這一領域巨無霸般的存在。
但無論成敗,只有長安汽車一家的加入顯然遠遠不夠。李斌說,“后面還有4-5家”在談。這幾家企業在行業中的權重如何將非常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