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鐵及其化合物間的轉化
⒈ 實驗原理:
⑴ Fe的還原性、Fe3+的氧化性、Fe2+既有還原性又有氧化性;
⑵ Fe、Fe3+、Fe2+之間的轉化關系。
⒉ 實驗探究一:探究Fe具有還原性,并實現“Fe→Fe2+與Fe→Fe3+”的轉化。
⑴ 實驗操作:
在三只試管中,分別倒入約5ml的稀硫酸、5ml的硫酸銅溶液、5ml的稀硝酸,各加入少量的鐵粉,并振蕩試管,觀察試管內的實驗現象。
⑵ 實驗現象及結論:
① 實驗現象:
盛稀硫酸的試管中,有氣泡生成,溶液呈淺綠色,鐵粉不斷溶解。
盛硫酸銅溶液的試管中,有紅色物質生成,溶液藍色變淺,鐵粉不斷溶解。
盛稀硝酸的試管中,有氣泡生成,溶液呈黃色,鐵粉不斷溶解。
② 結論:
說明Fe具有還原性,Fe遇稀硫酸或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Fe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鐵。有關轉化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Fe+2H+=Fe2++H2↑;
Fe+Cu2+=Fe2++Cu;
Fe+4H++NO3-=Fe3++NO↑+2H2O
⑶ 轉化規律:
① Fe與弱氧化劑(如Cu2+、Ag+、S、I2、非氧化性酸等)反應時生成+2價的鐵的化合物。
② Fe與強氧化劑(如Cl2、F2、Br2、稀HNO3、熱濃HNO3、熱濃H2SO4等)反應時生成+3價的化合物。
⒊ 實驗探究二:探究Fe3+具有氧化性,并實現“Fe3+→Fe2+”的轉化。
⑴ 實驗操作:
在三只試管中,分別盛有少量FeCl3溶液,然后分別加入少量鐵粉、銅片、KI溶液及CCl4,振蕩試管,觀察實驗現象。
⑵ 實驗現象及結論:
① 實驗現象:
加入鐵粉的試管中,溶液從黃色變為淺綠色,鐵粉不斷溶解。
加入銅片的試管中,溶液從黃色變為藍綠色,銅片不斷溶解。
加入KI溶液及CCl4的試管中,溶液分層,CCl4層呈紫紅色。
② 結論:
說明Fe3+具有氧化性,Fe3+遇較強還原劑時,可轉化為Fe2+。
有關轉化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Fe3++Fe=3Fe2+;
2Fe3++Cu=2Fe2++Cu2+;
2Fe3++2I-=I2+2Fe2+
⑶ 轉化規律:
① 還原性比亞鐵離子強的還原劑都能實現“Fe3+→Fe2+”的轉化。如:Zn、Fe、Cu等金屬單質;S2-、H2S、SO2、H2SO3、亞硫酸鹽、I-、HI等還原劑。
② +3價鐵的固體化合物在高溫下與H2、CO、碳、鋁等還原劑起反應時,被還原成單質鐵。
⒋ 實驗探究三:探究Fe2+既有還原性又有氧化性,并實現“Fe2+→Fe3+與Fe2+→Fe”的轉化。
⑴ 實驗操作: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試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顯紅色,再向試管中滴加幾滴新制的氯水(或雙氧水),并振蕩試管,觀察實驗現象。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試管中,加入鋅片,并振蕩試管,觀察實驗現象。
⑵ 實驗現象及結論:
① 實驗現象:
往FeSO4溶液中加氯水(或雙氧水),溶液呈血紅色。
往FeSO4溶液中加鋅片,鋅片不斷溶解,溶液從淺綠色變為無色,有黑色固體生成。
② 結論:
說明Fe2+具有還原性,Fe2+可被強氧化劑氧化成Fe3+。
說明Fe2+具有氧化性,Fe2+可被強還原劑還原成Fe。
有關轉化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Fe2++Cl2=2Cl-+2Fe3+;
Fe3++3SCN-=Fe(SCN)3;
2Fe2++H2O2+2H+=2H2O+2Fe3+;
Fe2++Zn=Fe+Zn2+
⑶ 轉化規律:
① 氧化性比亞鐵離子強的氧化劑都能實現“Fe2+→Fe3+”的轉化,Fe2+在轉化中顯還原性。如:Cl2、Br2、O2等非金屬單質;稀HNO3、濃HNO3、濃H2SO4等氧化性酸;KMnO4、K2Cr2O7、H2O2、Na2O2等其他氧化劑。
② +2價鐵的化合物溶液與Mg、Al、Zn等強還原劑,或+2價鐵的固體化合物在高溫下與H2、CO、碳、鋁等起反應時,被還原成單質鐵,反應中+2價鐵的化合物顯氧化性。
⒌ 問題:
⑴ 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制取Fe(OH)2時,為什么滴管可以伸入到液面以下?為什么制備FeSO4溶液要用煮沸過的蒸餾水?為什么要用新煮沸過的NaOH溶液?
(均是為了防止空氣中的O2將Fe2+氧化成Fe3+。)
⑵ Fe2+既不能在堿性條件下穩定存在,也不能在空氣中穩定存在的,那么在酸性和中性兩種情況下,FeSO4溶液被氧氣O2氧化的離子方程式如何書寫?
(酸性條件下:
4Fe2++O2+4H+=4Fe3++2H2O;
中性條件下:
12Fe2++3O2+6H2O=8Fe3++4Fe(OH)3↓)
⑶ 如何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如何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寫出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⑷ 實驗室中如何保存FeSO4溶液?如何鑒別FeCl2溶液與FeCl3溶液?
⑸ 在FeBr2溶液中分別通入足量Cl2、少量Cl2時,離子方程式如何書寫?若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時,離子方程式又是如何書寫?
⑹ 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粉,完全反應后,溶液中一定有的金屬陽離子是什么?如果反應后有固體剩余,則溶液中一定沒有的離子是什么?一定有的金屬陽離子是什么?如果反應后剩余的固體只有Cu,則溶液一定沒有的離子是什么?一定有的金屬陽離子是什么?可能有的金屬陽離子是什么?如果反應后剩余的固體為Fe和Cu,則溶液中一定沒有的離子是什么?一定有的金屬陽離子是什么?
⑺ 在一定條件下,鐵分別與O2、H2O(氣)反應時,生成物中鐵元素是什么價態?
⑻ 取少量的酸性KMnO4溶液、稀HNO3、Na2O2分裝三支試管中,分別滴加FeSO4溶液,并振蕩試管,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分別是什么?寫出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二、氯化鐵(或氯化亞錫)水解的促進或抑制
⒈ 實驗原理:
氯化鐵(或氯化亞錫)都是強酸弱堿鹽,溶于水后發生水解,使溶液顯酸性。氯化鐵(或氯化亞錫)水溶液中加酸抑制水解,加堿促進水解。
⒉ 實驗操作:
向試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鐵(或氯化亞錫)固體,注入適量蒸餾水,振蕩試管,觀察發生的現象。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鹽酸,振蕩試管,觀察發生的現象。
⒊ 實驗現象及解釋:
① 實驗現象:
少量氯化鐵溶于適量蒸餾水,溶液出現渾濁,再加入一定量的鹽酸,得到黃色溶液。
Fe3++3H2O=Fe(OH)3+3H+
少量氯化亞錫溶于適量蒸餾水,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再加入一定量的鹽酸,白色沉淀溶解。SnCl2+H2O=Sn(OH)Cl↓+HCl,因水解而導致溶液中生成沉淀。
② 解釋:
因水解而導致溶液變成渾濁;增加鹽酸即增加氫離子的濃度,抑制鐵離子的水解,平衡左移,制得氯化鐵溶液。
加入一定量的鹽酸,抑制亞錫離子水解,堿式氯化亞錫[Sn(OH)Cl]白色沉淀溶解。
⒋問題:
⑴ 為什么在實驗室中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鹽溶液時,先溶于少量濃鹽酸中,再加蒸餾水稀釋至所需要的濃度?為什么在實驗室中配制SnCl2溶液時,還要加入少量的錫粒?
⑵ 加熱FeCl3溶液能得到無水FeCl3固體嗎?如何得到無水FeCl3固體?
⑶ 為什么需要用飽和FeCl3溶液和沸水來制備Fe(OH)3膠體?
⑷ 為什么FeCl3可做凈水劑?它與明礬凈水的原理一樣嗎?為什么?
⑸ 不純的KNO3溶液中若含有Fe3+,可用加熱的方法除去所含的Fe3+,為什么?
⑹ MgCl2溶液中混有FeCl3溶液,不論加Mg、MgO、Mg(OH)2、MgCO3還是Mg2(OH)2CO3,均可除去Fe3+,為什么?
⑺ 實驗中手不慎被玻璃劃破,為什么FeCl3溶液能夠應急止血?
⑻ 金屬鎂與氯化鐵溶液反應時,有氣泡產生,溶液顏色逐漸變淺,同時逐漸產生紅褐色沉淀。為什么會有這些現象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