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看過美劇的人都知道,在某些國家看牙醫花費高昂,導致我也一直對看牙費用忐忑不安。恰巧最近智齒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的程度,于是就體會了一下我國的基本醫療服務。其實在公立醫院洗牙拔牙治療牙周病,都可以走醫保,我看了一下北大口腔醫院的結賬單,阻生智齒手術即使沒用醫保報銷,費用也比想象的要少。牙醫朋友告訴我,這和這幾年醫保藥品器材談判有很大關系,很多費用都明顯降低了。
醫保制度難免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對于廣大普通人來說,它無疑是守護人們健康安全感的最重要防線。可是總有一些人,想把撈錢的手伸向醫保基金池。
近日安徽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套取”醫保基金的事被曝光了出來,不同于以往是由社保局發現的,這次違規事件是由患者家屬發現并舉報的。這名患者家屬是一位法學博士,他父親因為腦出血住進重癥監護病房治療117天,最后醫保結算了75.9萬,個人自費21.9萬。這位有心的博士發現有一些費用明顯脫離常識,比如他父親平時每天胰島素用48個單位,但住院期間顯示每天用到了400單位。而且他父親尿毒癥多年,早已無尿,但住院清單上竟然有尿管費用。
于是他用統計軟件對各項費用分析了兩個月后,預估蕪湖二院套取醫保基金約10萬元,并向國家醫保局舉報。而事實竟然比他預估的還嚴重,安徽省醫保局近日發布了對此事的調查通報,確認蕪湖二院通過過度診療、過度檢查、超量開藥、重復收費、套用收費、超標準收費等方式,產生違規醫療費用21.82萬元,其中違規使用醫保基金18.7萬元。
其實這早就不是第一起套取醫保資金的事了。國家醫保局曾公布,從2018年至2021年,共處理醫療機構100萬家次,累計追回醫保基金506億。有媒體統計,近十年來經司法判決的騙保案至少有700余起。為什么會頻頻發生騙取、套用老百姓救命錢的事呢?
其實從博士父親住院這起事件中,也不難看出一些端倪。醫療行為有著極強的專業性,普通人很難發現醫院的治療方案到底是不是屬于過度醫療。如果不是因為這位博士能夠熟練運用統計軟件,并且以極大的責任心分析了兩個月,那么這起事件很可能就不會被發現。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有這樣的警惕性和專業程度。除了醫療技術門檻外,還有管理體制上的問題。在我國醫療體制之下,醫保資金的管理歸屬于醫保局,而對醫院和醫療行為的管理則屬于衛健委,部門之間的管理壁壘導致信息不能互通,影響監管效率,這也給一些人留下了可乘之機。
梳理一下這些年發生的醫療機構騙保案,大部分都發生在基層,而基層的事是最復雜的,牽一發而動全身。比如這次出事的蕪湖二院,是當地的三甲醫院,另一些案件中參與騙保的甚至有當地最大的公立醫院,都是地方上最重要的醫療力量。之前此類案件難以徹查,往往是因為地方政府擔心影響就醫秩序等原因,多以行政處罰了事。而2021年國家醫保局、公安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查處騙取醫保基金案件行刑銜接工作的通知》,通過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進一步打擊騙取醫保基金的違法犯罪行為。此次安徽醫保局的通報中也表示,已將此案分別移交公安、衛健部門進一步核查處理。
醫保資金是老百姓的治病錢、救命錢,尤其對于基層群眾和低收入者,意義更為重大。醫保也是社會穩定的柱石,醫保資金一點點被掏空,將在多年后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災難。自從國家醫保局成立后,對于醫保資金的監管已經比以前嚴格得多,飛行檢查、智能監控等手段都已發揮作用。
在各種監督方式中,社會監督一直被屢屢提及。這位舉報的博士說因為親身經歷了國家醫保政策對普通百姓帶來的重大利好,所以才對套取醫保基金的行為深惡痛絕,這讓我們看到了群眾對于監督醫保資金使用的積極性。醫療機構通過過度醫療套保,醫保管理部門和患者都是利益受損者,群眾有監督舉報的動力,應該想方設法使這一渠道更加暢通,讓不是博士的人也能加入監督。而安徽省剛剛在2021年發生了震動很大的“太和縣醫療機構騙保案”,此次又成為焦點,看來當地應該在醫保資金監管體系上做一次系統檢查了。
(文/于永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