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以才成,城以才興。伴隨人才資源戰略地位愈加凸顯,各地對人才的需求和重視程度不斷加深。
制定泰州市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發布青年人才“聚泰”三年行動計劃、出臺“青年和人才8條”……加快建設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已經融入城市的發展基因。
日前,泰州市委書記朱立凡在《加快建設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 讓“年輕泰”更富“年輕態”》一文中全面闡述了他的“人才觀”。
文章中,對于如何推進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朱立凡談及五個方面重要舉措。
其一是錨定一個主攻方向,筑牢產才融合基石;其二是凸顯一種城市氣質,打造宜居幸福之城;其三是抓實一項聚才活動,釋放近悅遠來引力;其四是辦好一批關鍵小事,造濃拴心留人氛圍;最后是構建一套機制,壓實黨管人才責任。
朱立凡談到的五點“人才觀”中不乏產業、制度層面的高位推進,更有環境、創新生態等關乎人才生活方方面面的“關鍵小事”。透過他闡述的“人才觀”可以看到,一條以人才托起的青年友好城市建設新路徑,已然清晰。
“人類歷史上,科技和人才總是向發展勢頭好、文明程度高、創新最活躍的地方集聚”。而“錨定一個主攻方向,筑牢產才融合基石”便遵循了“人隨產業走”這一基本邏輯和出發點。
深知產是才之基、才是產之魂。泰州堅持以產聚才、以才促產,讓人才招引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為此,泰州以做強先進制造業做大招才引智“蓄水池”,以離岸創新中心建設探索柔性引才新路徑,以產業園區提檔升級增強引人聚才承載力。
做強先進制造業方面,泰州緊扣“1+4”主導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打好“有鏈強鏈、缺鏈補鏈、上下延鏈”組合拳,大健康產業正成為泰州靚麗的產業名片、引才名片;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汽車零部件和精密制造、化工及新材料、光伏和鋰電等四個特色產業集群正成為泰州集聚青年和人才的堅實底盤。
針對創新資源相對匱乏的實際,泰州引導各地根據產業發展方向和創新需求,到科創資源富集地區布局建設離岸創新中心并打造本土企業突破成長天花板的“留學園”、吸引同行業同領域創新人才的“孵化園”。據悉,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設離岸創新中心14家,招引入駐項目58個,在談項目92個。
此外,泰州加快完善園區產業配套、基礎設施配套、生活配套功能,推動青年和人才服務職能下沉,建設低成本園區,以此增強對青年和人才的吸納集聚能力。
于現在的年輕人而言,擇業通常是既要“牛奶面包”,也要“詩和遠方”。基于此,泰州將青春友好元素充分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之中,滿足廣大青年和人才對“詩和遠方”的想象。
而能否將青春友好元素充分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便是“打造宜居幸福之城”的關鍵考量。
統籌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創新實施“健康長江泰州行動”,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一系列舉措讓“祥泰之州、健康名城”的城市內涵更加豐富。
消費需求和作息愛好是塑造“向往的生活”的重要方面。為此,泰州出臺支持市區首店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發展首店經濟、網紅經濟、夜間經濟。隨著華潤萬象城、泰福里等一批地標性消費載體相繼開業,赫蓮娜、霸王茶姬等一批國際品牌和年輕潮牌的“落戶”,一批家門口的消費新場景走到老百姓身邊。
同時,創新開展“泰州日”系列活動、分9條專線走進省內外高校,這是泰州對“抓實一項聚才活動,釋放近悅遠來引力”的具體實踐。
據了解,“泰州日”活動是泰州市委市政府面向全國高校攬才的“一號工程”,分9條專線奔赴全國N所高校。其中“留泰”專線主要面向在泰高校,為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就業見習“一線達”、工作生活“一本通”、美食美景“一碼享”等服務。
今年3月7日,“泰州日”青年人才“留泰”專線活動上,朱立凡送給學生三句話,來泰有緣、在泰無憾、留泰可期,以城市之名,向廣大學子發出“留泰”邀約。
圖片來源:泰州新聞網
期間,泰州市85家頭部企業參與活動,5000多名畢業生進場洽談,達成初步就業意向1227人;線上智聯招聘直播薦崗活動,吸引10.2萬人次畢業生參與互動,線上投遞簡歷1923份。
針對“辦好一批關鍵小事,造濃拴心留人氛圍”,泰州從深化“‘泰’愛才、最‘州’到”品牌建設上,紓解青年人才后顧之憂,助力青年解決好住房、婚戀、子女教育等關鍵小事。
例如,推出人才驛站最長14天免費住宿、保障性住房租金不高于市場水平90%、開展“泰之緣”“青緣匯”線上線下聯誼活動、持續推進普惠托育機構加快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多樣化發展等。
人才工作離不開有力的制度支持和保障。為此,泰州深入實施人才工作“書記項目”機制、“111”人才服務日機制、考核評價機制,健全工作體系,為人才工作保駕護航。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泰州市人才資源總量近100萬人,較“十三五”末增長8萬人;近3年,每年集聚青年人才超3萬人,新引進高層次人才約2800人;今年1至8月,集聚青年人才近2.2萬人,同比增長40%。
鮮活的數據背后,是人才與城市的“雙向奔赴”,亦體現著城市賦能人才的厚度、深度和溫度。
伴隨城市人才招引新風向,讓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來這里扎根、創業、工作、生活,而這些年輕人才也將為泰州各領域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年輕泰”更富“年輕態”正在從夢想照進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