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才女朱令,貌似王菲,擅彈古琴,原本應有大好人生,卻在28年前慘遭身邊之人投毒,后因治療不及時,導致中毒臥床多年。
2023年12月22日22時59分,朱令于北京病逝,23日清華大學官微發出朱令離世申明,其父吳承之表示,醫院已盡全力搶救,他和朱令母親會將朱令葬于北京。
一、被“鉈”毀掉的一生
11月24日是朱令的生日,1994的那天,朱令父親吳承之特來到清華大學為女兒慶祝21歲生日。
父女兩原本相談甚歡,突然,朱令感覺腹中傳來一陣難耐的疼痛感。父親當即帶著她去醫院檢查,但卻未檢查出任何異狀。
父女倆只以為是普通的吃壞肚子,直到12月5日,朱令再次感到腹痛難耐,且腰與四肢也開始疼痛。
三天后,也就是12月8日,朱令的癥狀再次加重,她開始進食困難,瘋狂掉發。但為了學校的“一二·九”文藝匯演不被耽誤,她沒有及時到醫院就診,也未把病情告知家人,便回家休息。
十多天后,朱令再也堅持不住,其母朱明新才將她送往北京同仁醫院的消化科進行救治,而這時,朱令的頭發已經因中毒全部掉完。
入院治療后不久,朱令的癥狀得以緩解,雖然病痛原因未能查明,但朱令為了不耽誤學業還是選擇出院返校。
1995年2月20日,學校寒假收假,朱令原以為自己能回歸正常校園生活,但在開學后的第一周,她的身體再次出現不適,等到了第二個周,她的雙腿開始出現劇烈疼痛的癥狀。
次月7日,她的癥狀日漸增重,父母將她送至北京三院尋求治療。3月9日,朱令轉到北京協和醫院的神經內科專家門診問診,接待她的是專家教授李舜偉。
根據她的過往病史和現今癥狀,李舜偉教授認為她很可能是“鉈”中毒,因為她的癥狀和60年代清華大學的一例鉈鹽中毒病例相似。
朱令在清華大學就讀的專業便是化學系物理化學和儀器分析,生活中接觸這些化學藥品的機會較多。
但朱令在就診當日否定了這個可能,她當時神志還在清醒狀態,她告訴醫生,自己沒有接觸過鉈,不會存在誤服的可能。
為了保證診斷的正確性,李舜偉教授在當時還向清華大學的化學系出具書面證明,希望化學系的老師能夠給一份證明朱令沒有接觸過鉈的證明。
而老師給出的學生接觸化學藥品的名單中也確實沒有朱令的名字,以此證明朱令確實沒有接觸鉈鹽的可能。
因為沒有準確找到病因,朱令病發后一個多月內沒有得到正確治療,最佳治療時機由此被錯過。
鉈是一種會對人的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造成損害的化學元素,若是不幸誤服鉈鹽,在有效治療時間內到醫院進行正確治療,服用普魯士藍將毒素從腸道中排除,患者可在一個月后徹底清除身體中的鉈毒,且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副作用。
鉈中毒會導致中毒者嘔吐、腹瀉、脫發等癥狀,只要治療及時,這些癥狀都會隨著鉈毒在身體里的清除而消失,脫發也會在今后的日子重新長出。
1997年北大發生投毒事件,兩名學生也同樣中了鉈毒,但他們比朱令幸運,被確診鉈中毒后,得到了及時治療,用藥一個月后便脫離了威脅,徹底清除了身體中的鉈毒。
朱令被誤診有著多方面原因,一是她主觀上否認了投毒的可能性,另一個便是清華大學給出的名單也對她和醫生造成了誤導。除了這兩個原因為,還有一個客觀因素便是,當時的醫療水平不夠先進。
1995年3月23日,朱令在入院治療十多日后,出現嚴重的中樞性呼吸衰竭,醫生將她的氣管切開,并進行了氣胸手術。
次日,為拯救朱令性命,醫院采用血漿置換療法,一共八次,每次換血量均在1000CC以上。
雖然誤診延誤了朱令的治療時機,但這樣的大量換血和呼吸機使用維系住了朱令的性命。
如若不是這樣的治療方法,朱令很可能因為中毒帶來的劇烈疼痛導致神經系統的麻痹,致使她呼吸停止,從此長眠不醒。
接近三天的搶救后,朱令在26日被送入重癥病房監護,開始了長達五個月的深度昏迷狀態,在這五個月中,朱令只能依靠呼吸機續命。
在這個期間,醫院還是沒能找到朱令的病發的原因。
《北京青年報》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引發了當時社會的廣泛關注,這其中便包括北京市勞動衛生職業病研究所教授陳震陽的夫人崔明珠,她是一位研究毒理學的專家,曾經也做過關于鉈的研究。
看完報道,她堅定認為朱令的情況是鉈中毒,和丈夫商量后,她特意找到曾參與朱令病情會診的大夫了解情況。
當她說出自己的猜測后,大夫否定地告訴她,鉈中毒的可能性已經被排除,崔明珠只能無功而返。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朱令的中學同學貝志誠身上,他在來看望朱令后,對自己這位曾經優秀非常的同學感到惋惜不已,想要為她的救治出一份力。
貝志誠聯合身邊同學將朱令的癥狀和治療過程翻譯多國語言,并通過網絡向全球各地發送求助郵件,希望他國專家能夠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緊接著,在短短一周內,貝志誠便收到了來自全球各地的18個國家的專家教授對此的1635條回復,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皆認為朱令很可能是鉈中毒。
貝志誠將結果告知于朱令父母,已經走投無路的夫妻兩通過各種方式,聯系到了陳震陽教授,希望他能夠幫助他們對朱令的頭發進行化驗。
結果不出所料,朱令確實是鉈中毒,而且總共中毒兩次。
這樣的結果讓朱令父母和陳震陽認為,朱令中毒不是意外,很可能是人為投毒導致,通過清華校方,朱令父母報了警。
與此同時,北京協和醫院在得到化驗結果后,連忙開始使用普魯士藍化學劑為朱令排毒。
將近四個月后,朱令終于從昏迷中醒來,但她的神經系統因為長期遭受毒性侵害已經出現了永久性的功能喪失。
其中包括多種后遺癥,智力障礙、視網神經萎縮、肌肉萎縮以及雙下肢癱瘓等。
二、警方搜查及嫌疑人懷疑
1995年4月28日,朱令檢查報告出來的當晚,朱令父母通過清華校方報警。
為能盡快查明女兒中毒真相,朱家父母找到當時的系副主任薛芳渝,請求她將朱令所住寢室封鎖,讓其他學生在此期間搬出宿舍。
薛芳渝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并給出學校馬上要舉辦校慶,且宿舍其他在外旅游等理由。
同年5月7日,朱令父母到警局做筆錄,卻得到警方通知,說朱令的部分個人物品丟失不見了,其中大部分都是她的生活用品,比如口紅、洗發露、沐浴液、隱形眼鏡盒、水杯等。
這些都是朱令很可能被投毒的東西,也是警方抓到兇手所需的物證。關鍵性物證丟失后,警方只能帶走其他東西,也致使緝兇難度增加。
警局立案后,首先對朱令的社會關系展開排查,她身邊的同學、舍友、朋友都依次接受了警方的詢問。
最后警方將犯罪嫌疑鎖定在朱令的舍友孫維身上,有傳言說朱令使用的水杯在孫維的床下找到,也有的說是在孫維的箱子里發現。但這些傳言均被當事人孫維一一發帖否認。
孫維曾在帖子說,警方確實來宿舍取走過朱令的東西,但當時他們沒有出示搜查證,她也不清楚這樣的行為算不算得上搜查,她還曾幫著警方一起收拾朱令的東西。
至于傳言說,朱令的咖啡杯是從她箱子里找到的,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警方只是來收朱令的東西,并沒有搜查其他人,怎么會從她箱子里找到朱令咖啡杯?
懷疑孫維是嫌疑人并不是空穴來風。從陳震陽教授的化驗結果可知,朱令并非慢性中毒,而是急性,且前后共有兩次投毒過程。
2006年,有黑客盜取了孫維和其同學的聊天記錄,里面有不少記錄都是孫維委托同學幫忙找一些關于鉈中毒的國內外案例資料。
且進一步要求為,最好是患者在中毒后1~3個月沒能得到正確治療的案例,但從后面的所有記錄中可以得知,她并未能得到這方面的資料。
除此之外,懷疑孫維還有另一個原因便是,她是宿舍里唯一能夠“合法”接觸到鉈的人。
孫維在學校里的研究課題需要使用到鉈,但她在天涯網上回應說,自己是清白無辜的,她確實接觸過鉈,但并不是唯一能接觸鉈的人,且鉈使用的是鉈溶液,而非固體鉈鹽。
根據陳震陽教授的化驗報告,朱令指甲中含有22毫克/公斤的鉈,且這不一定是最高含量。
假如朱令當時的體重為50公斤,那根據推算,她體內最少有1000毫克以上的鉈,但這也只是推斷,因為朱令在前期沒有進行化驗,真實數值只會比這個更高。
97年北大投毒按的兇手親口承認,他投毒的劑量在600毫克,而朱令的臨床反應比北大受害人嚴重很多,由此可證,朱令中毒劑量肯定在1000毫克以上。
如果把嫌疑人鎖定在孫維身上,并假設她獲取鉈的途徑是學校實驗室。
警方曾找到了當年她導師發表的論文,其中曾提到作為重原子干擾劑的材料為硝酸鉈溶液,其濃度為0.05摩爾/升。
要想通過硝酸鉈溶液使朱令身體中的鉈毒素達到1000毫升,大概需要讓她服下約三分之一聽的可樂瓶的劑量,如果再加上投毒損耗,那劑量還需要再增加,大概需要半聽可樂那么多。
朱令屬于急性中毒,這樣劑量的毒素一次性摻入到她的生活物品或者飲品里,都很容易被發現。
下毒的人究竟是誰?孫維是否說謊?她是否有途徑接觸到濃度更高的固體鉈?這些如今隨著物證的消失而成了未解之謎。
沒有證據,孫維的口供成為了重要證據,但警方卻在事發兩年后,才因朱令父母的要求傳喚孫維訊問。
警方訊問的時間長達八小時,但這八小時的內容卻至今無人得知。
1998年8月,警方宣布孫維嫌疑人的身份解除,而朱令的父母時至今日也沒得一個結果。
三、時過境遷,斯人已逝
朱令出生在一個高知家庭,父親是北京國家地震局的高級工程師,母親是中國遠洋公司的工程師,原本還有一個在北大生物系讀書的姐姐。
一對優秀的父母培養出了一對優秀的女兒,兩個孩子一個跟父姓,一個隨母姓,足以看出這個家庭是多么友愛和諧。
可惜這個小家的幸福并沒有維持很久,朱令的姐姐在一次野外春游中失蹤,三天后尸體在一個懸崖下被找到。
全家人還沒從姐姐的意外死亡中走出,朱令便慘遭人投毒,一代優秀才女最終只能在病床上度過一生。
時隔二十余年,朱令案的真相仍是未解之謎,如今她已離世,對于她來說也許是一種解脫,可對她的父母來說卻是永遠不可彌補的傷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