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野,
也許不是一種生活常態,
但,向野,
可以是我們的生活姿態。
向野生活,是在微小日常中親近自然,關愛生態,與周邊的野生動物友好共存。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 動物攝影愛好者的向野生活:
小鵬說
我是小鵬,是一名記者,我以旁觀者的身份經歷過無數的人和事,歡笑、痛苦、平凡、偉大,這些都能在我的鏡頭中找到;
但我更是一位動物攝影愛好者,又稱“觀鳥人”,逃離緊張的日常,游走在街頭小巷、公園山林,去尋找城市中或周邊的精靈。我最愛的鳥是小鸮,全名為縱紋腹小鸮,在古希臘它們是雅典娜女神的象征,是智慧的化身。
小鸮也是我觀鳥的開始,那是一個周末,中午才起床的我決定去郊野公園走走,遠遠的就看見一棵大樹下圍著幾個人正用望遠鏡看向樹上,好奇的我上前小聲詢問。一位阿姨把望遠鏡塞給我,給我指了半天才看到一個不起眼的樹洞里有兩個圓溜溜的小腦袋,阿姨說,那是一種小型貓頭鷹,叫縱紋腹小鸮。
那之后,我一有時間就來看它們,見證了它們從小兩口到一家六口,我也認識了從學齡前到80多,各行各業的愛鳥人。現在,我的“工作”多了一份,周末帶著熟悉或陌生的朋友,行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觀察、記錄、拍攝這些一直伴隨我們身邊,卻少有人注意的野生動物朋友,帶著更多的人“入坑”,一起體會觀鳥的快樂。
有句很俗的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是真心希望我和小鸮以及更多的其他野生動物能夠彼此長久陪伴,共同生活在這個城市里。
我想,這就是我的向野生活吧。
IFAW說
觀鳥是最簡單經濟的在城市中了解野生動物的方式,我們只需要從屏幕上挪開眼睛,就會發現麻雀、喜鵲、繡眼、烏鴉、戴勝、蠟嘴雀、斑鳩等等城市鳥類,還有并不那么常見的猛禽們,紅隼、雀鷹、大鵟等等。
鳥類很容易受到驚擾,特別是夜行的貓頭鷹。白天它們棲息在樹枝上或樹洞里一動不動等待天黑。過于喧鬧的人群和高頻的快門聲、閃光燈都會造成它們的應激,而應激可能導致它們的身體出現狀況進而無法捕食,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觀鳥時請輕聲慢行,不誘導不驚擾不追逐,保持安全距離,感受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的快樂。
如果有發現受傷、無行動能力的猛禽,請盡快聯系相關部門,北京及周邊地區可致電北京猛禽救助中心(BRRC):010-62205666,讓專業的人來照顧它們。千萬不要隨便帶回家呦。
這只短趾雕受傷后被觀鳥者發現并聯系北京猛禽救助中心,TA是我們中心今年5月的第一只鳥,也正是TA的到來讓我們中心接救猛禽的種類增加到40種。
這也是我們成立21年來接救的第一只短趾雕。
感謝您給了TA們一個活下來的機會。
IFAW向野生活項目倡導生態友好的生活方式,呼吁大家在微小日常中親近自然,關愛生態,與周邊的野生動物友好共存。禮待小區里的野生動物,社交媒體上對保護生態相關的信息的關注、點贊和分享,親近自然時不留任何痕跡,堅持垃圾分類,資源循環使用,減少一次性用品,堅決抵制野生動物制品消費,等等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提倡和鼓勵的向野生活。
你的向野生活又是什么呢?請在評論區講出你和大自然以及野生動物的故事 ,我們會隨機挑選10位幸運的“向野er”送上向野大禮包,助力您的向野生活!同時,也歡迎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向野生活方式。
讓我們一起,心系野,行向野,投入微小日常里,自然因而有生機!
讓人與動物共享生命之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