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爆發時,山西武鄉縣一個15歲的愛國青年紀登奎參加了革命工作,次年入黨,他長期在華北地區從事地方行政工作,積累了寶貴的行政經驗。
新中國成立后,紀登奎到河南許昌地區任職,1951年,毛主席到河南視察,在專列上聽取了紀登奎的匯報,紀登奎給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覺得這個干部年輕有為,是可以重點培養的干部。
之后,偉人到河南視察,幾乎都會找紀登奎面談,紀登奎治理許昌的政績斐然。受到偉人重視后,紀登奎的職務開始快速升遷,1965年的時候,他已經是河南省委的領導了。
紀登奎也對偉人的栽培感恩于心,始終支持偉人的指示和決策。特殊時期,紀登奎因為不支持造反派的武力奪權,遭人迫害,一度被關押,但是很快就恢復了領導職務,主持河南的日常工作。
九大時,他當選中央委員。1970年,紀登奎正式調入中央工作。廬山會議后,從來沒有部隊任職經驗的紀登奎被任命為軍委委員,開始了一段“部隊職業生涯”。
1973年,紀登奎進入政治局,2年后成為副總理。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紀登奎身處政治漩渦中心,雖然歷經各種風險,但是最終安然度過,靠的就是緊跟偉人,同時,他不搞政治投機,堅持實事求是,廉潔自律。
“王、張、江、姚”被隔離審查后,他建議對外的通報上寫出“特殊時期”的錯誤,因此,他也被認定是高層中首個敢于公開懷疑或者法定該項運動錯誤的人。
政治上,他贊成“兩個凡是”,擁護偉人革命事業的繼承人。然而,隨著局勢的發展,尤其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在全國展開,“兩個凡是”敗下陣來。
紀登奎等人在政治上越來越被動,各方反對聲音也越來越多。鄧復出后,紀登奎逐漸淡出權力中心,在接受了各方的批評后,他決定從中央辭職。
1980年2月,紀登奎辭去了所有的領導職務。辭職前,他和吳德曾去拜訪華老,一方面是表達辭職的意愿,一方面則是委員勸說華老要采取應對行動。華老表示:
“他們不是大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嗎?實踐檢驗別人,當然也檢驗他們自己。讓他們干幾年看一看,等他們在實踐中碰了壁,自然就服輸了?!?br/>
1983年,紀登奎被安排了新工作,出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正部級研究員。組織上給他的個人待遇不錯,各方面都很照顧。
閑下來的紀登奎本想向組織上申請到北戴河寫回憶錄,希望給后世留下寶貴的研究史料。沒想到的是,1988年7月,他突然病逝,留下了一大遺憾。
紀登奎去世后,官方為確定對他的生平及評價頗費周折,中組部還派人與他的家屬溝通文字內容。
紀登奎的長子看后,提出需要修改,要添加部隊任職的經歷。他認為,父親1971年在北京軍區擔任第二政委,后來還出任第第政委及軍委委員等職務,直到1977年,父親才辭去了所有軍中職務。
官方認真聽取家屬的意見后,向相關部門核實后,將紀登奎的軍中任職經歷添加了上去。
紀登奎的葬禮有400多人參加,權威官媒以大篇幅介紹了其傳奇的一生,并給出了客觀公正的評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