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塵埃落定,比亞迪年銷300萬的目標沒有任何懸念地超額完成。這是中國汽車歷史上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創舉,中國汽車市場品牌銷量第一,車企銷量第一,全球新能源銷量第一,完全不加定語的銷量冠軍。2023年,比亞迪正式加冕中國第一大車企。
從2021年的73萬輛,2022年184萬輛,到2023年的302萬輛,比亞迪實現了每年遞增百萬輛的銷量“三級跳”。有“彼長”,自然有“此消”。這三年間,日系車在華份額,從2020年的24.1%,降到了23年11月的15.6%(12月數據乘聯會尚未公布)。德系車在華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25.5%,降到了23年11月的18.7%,美系、韓系、法系等車型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而以比亞迪為首的華系車,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35.7%,增至23年11月的55.3%,漲幅接近20%。也就是說,比亞迪這三年間的銷量三級跳,吃掉的是日系、德系等合資車的市場。說驅除韃虜不太恰當,但說“收復失地”總算沒錯吧?我們有理由為之揚眉吐氣。
有人說這潑天的富貴終是落到了比亞迪的頭上,在新能源浪潮中,比亞迪提前布局,獲得了先機。我倒是覺得,這股新能源浪潮,就是比亞迪翻起來的。在20年前,比亞迪的電車出現在車展時,四處盡是不屑與嘲笑。而20年后的今天,比亞迪在慕尼黑車展、東京車展上大放異彩,甚至讓歐盟坐立不安,不得不以反補貼調查對歐洲本土新能源汽車進行貿易保護。10年前,新能源汽車鳳毛麟角,還屬于非主流,國內比亞迪,國外特斯拉,而埃隆馬斯克在提到比亞迪時滿臉輕蔑。而現如今,燃油車正在逐步的被邊緣化,新能源滲透率日漸走高,取代燃油車已經成了市場共識。
曾經翻江倒海,才讓今天的比亞迪站在了風口浪尖。
過去的比亞迪,從名字到LOGO,一點都不討喜。甚至一度被認為是低端的代名詞。而現如今,比亞迪已經成了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品牌,而且逐步走向高端,形成了王朝、海洋、方程豹、騰勢(參數丨圖片)(參數丨圖片)和仰望幾個相對成熟的品牌矩陣。
銷量冠軍,并非完全靠低價沖量,這里面的確有秦、宋、海豚、海鷗等經濟車型作為銷量主力,在中高端的唐漢,即便面臨大改款,銷量依然表現強勢。騰勢D9,在30萬元的價位上取代了別克GL8,贏得MPV車型銷冠,剛剛上市的方程豹,在爭議中打響第一槍,上市第一個完整月交付超5000臺,新能源硬派越野中第一。仰望U8第一個完整月交付近1600輛,不過這并非是訂單的極限,而是產能的極限。相對于年銷300萬輛的壯舉,U8的交付,在另一個方向上拉升了中國品牌的高度。
2024年,在國內市場,比亞迪不會有太大增幅,新能源市占率36%已經是一個品牌的極限了,很難超越,能夠保持就已經難能可貴了。比亞迪在國內主要增長點在于新能源的整體滲透率,2024年,燃油車市場將進一步萎縮,至年末,新能源滲透率超過50%并非不可能。(今年11月滲透率為40%)而比亞迪如果能保持住市場份額的話,大概率能實現10%以上的增長。2024同樣是比亞迪的技術爆發年,DM5.0,第二代刀片電池,1000V高壓SiC平臺,漢唐大改款,全新混動底盤,25000轉高速電機,智駕技術的升級,易四方技術的下放,包括秦L、漢L、唐L系列新車,還有仰望U9……的確值得期待。
2023年,車市的主題就是一個字——卷,而作為真正的卷王,比亞迪的大招顯然還沒放。全產業鏈自研自產,比亞迪在成本上的優勢并沒有在價格層面上完全體現。8.98萬的秦和18.98萬的唐、漢已經是友商能夠承受的極限,但卻并非是比亞迪的真正極限。技術優勢已經充分轉化為規模優勢,比亞迪真卷起來的時候,真沒有哪個品牌撐得住。300萬銷量而已,顯然王傳福還不想把事情做絕。
相對于在國內和友商內卷,比亞迪更愿意把目光投向海外,在國內已經登頂,他必然向往著更高的領獎臺。全球第九,雖然已經是中國車企到達過的最高峰了,但比亞迪顯然并不滿足。在前面的大眾、豐田、現代……都已經被征服過一次了,換一個舞臺,2024再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