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五年(1587年)是個神奇的年份,著名史學家黃仁宇1將之稱為明朝的轉折點,甚至有專著《萬歷十五年》。PS.高小風之所以進入高育良的視野,也是因為她被包裝為愛讀《萬歷十五年》。
關于此年份的重要非一句兩句可說,但可以從這年出生和去世的幾位明朝人物見其一斑。這年文有海瑞海青天去世,武有戚繼光仙去。而出生的兩位,一位是家喻戶曉的《天工開物》作者,明末著名科學家宋應星。
另一位出生的阮大鋮(cheng),卻在他生命的最后兩年先后影響南明兩個朝廷,先是和馬世英在江南迎立福王,成立弘光朝廷,但在南京破后又降滿清,并隨滿清南下攻擊隆武朝廷,途中本人雖死去,卻也最終因為本次攻擊,隆武君臣被擒殺。
而在這年年初,也即歷史上的今天(1587年1月5日),一位于科學民生無煙酒,對詩書官場不感冒,也不懂排兵布陣,但卻被稱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
徐霞客的高祖父徐經是江陰巨富,“膏腴連延,貨泉流溢”,弘治十二年因“會試舞弊案”,與唐寅一起涉案下獄。徐經作《賁感集》以自明,后抑郁死。(具體細節可見前文《被徐霞客爺爺坑了的唐伯虎,知音居然是達·芬奇》)
徐霞客父親徐有勉一生不愿為官,也不愿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觀。受耕讀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尤鐘情于地經圖志,少年即立下了“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
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徐霞客十五歲時,應過一回童子試,但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
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徐霞客十九歲,父親去世。徐霞客生來有奇癖,很想外出探詢名山大川的奧秘,而且想繪天下名山勝水為通志,但因為有年邁的母親,不忍成行。
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一歲的徐霞客終于正式出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離開了家鄉。從此,直到五十四歲逝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徐霞客縱游舉國南北,跋涉了許多人煙罕至的荒野地區,往往露宿荒野。足跡遍歷今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廣西、云南、貴州等16省,所到之處,探幽尋秘,并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徐霞客尤其對石灰巖地貌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和記錄,包括溶洞分布,石鐘乳、石筍、溶溝、石芽、石梁成因都有詳細的考釋,是舉世第一人。同時對長江源頭作了考察,糾正了古代文獻對岷山“導江”的錯誤論斷。
徐母生產的織造品是徐霞客早年的重要旅費來源。晚明官貪民困,盜賊蜂起,在長期的游歷考察過程中,曾多次絕糧,多次遇盜。崇禎十年(1637年)二月在湘江遇盜,徐本人赤身跳水逃走,脫險后一無所有,只得向同鄉好友金祥甫借貸二十兩銀子才完成旅程。
金祥甫初為予措資,展轉不就。是日忽鬮一會。得百余金,予在寓知之,金難再辭,許假二十金,予以田租二十畝立券付之。
《徐霞客游記》
崇禎十年四月十日,行至湖南未陽北新城附近時,“蔬米俱盡,而囊無一文”,以友人劉君所贈送的綢布一方,“就村婦易米四筒。”勉強度過難關。崇禎十年十月初十,中軍唐玉屏給了徐霞客一塊馬牌。徐霞客得以用馬牌支使村民為他和仆人抬轎趕路,人手不夠時,以“二婦人代輿”。甚至為兩只雞失竊而扣人不放,被認為有擾民之嫌。
“丁丑十月二十六日晨餐后,得兩肩輿,十夫”;“十一月初二日飯后夫至,少二名,以婦人代擔”;“候夫甚久,以二婦人代輿”;“初三月村小夫少,半以童子代輿”;“二十一日……眾夫哄然去,余執一人縶之……見余縶其夫,一老人乃出而言曰……余當代為催夫;失二雞……仍縶前夫不釋。久之,二村人召雞,釋夫去”;“二十二日其夫哄然去,余執一人縶之,蓋其夫復欲委之村人也;始,村人不肯承,所縶夫遍號呼之……”
《粵西游日記三》
崇禎十三年(1640年),在云南騰越(今騰沖)游歷時得病,雙足不能行走,由當地知府用轎子送返江蘇江陰,不久去世。江陰的官員來探望時問道:何苦來哉。徐霞客回答道:
張騫鑿空,未睹昆侖;唐玄奘、元耶律楚材銜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屨,窮河沙,上昆侖,歷西域,題名絕國,與三人而為四,死不恨矣。
徐霞客 手作本
徐霞客生前托季夢良(字會明)整理原稿,季夢良、王忠紉將游記手稿編輯成書。他第二年去世后,清軍進攻江陰時,季夢良幫助守城,全家被殺,《游記》手稿大部分被焚于兵火,季會明、徐李寄收集殘存的抄本編輯成《徐霞客游記》,清初吳江人潘耒為《徐霞客游記》作序。
1980年褚紹唐、吳應壽又對此書進行整理、校點。其內容包括他所到之處的地理、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植物、農業、礦業、手工業、交通運輸、古跡、風俗民情,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學和文學價值。
2001年5月19日,浙江寧海徐霞客旅游俱樂部向社會發出設立“中國旅游日”的倡議,建議以《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定名為中國旅游日。2009年12月01日,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要設立“中國旅游日”的要求。2009年12月04日,國家旅游局正式啟動了設立“中國旅游日”的相關工作。2011年03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決議,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為“中國旅游日”。
文中注釋:
①黃仁宇(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美籍華人,教授、學者。
1918年6月25日出生于湖南長沙。1936年黃仁宇考入南開大學理學院電機工程系。抗日戰爭爆發后,黃仁宇輟學參軍,1940年自成都中央軍校畢業后,任陸軍第十四師排長及代理連長,1943年加入駐印遠征軍,任新一軍上尉參謀。1946年赴美求學,獲密歇根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師從余英時),以歷史學家、中國歷史明史專家,大歷史觀的倡導者而為世人所知。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紐約上州的醫院中,享年82歲。
著有《萬歷十五年》《中國大歷史》《汴京殘夢》等。
編輯|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