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馬上要放寒假了,有些學生又開始比較哪個學校的寒假時間長。與暑假比較,人們更重視寒假。因為,寒假跟中華民族最大的節日春節聯系在一起。回家過年,賦予了寒假的重要意義。
從歷年的情況看,各地學校的寒假時間差距很大,長短可以相差一倍以上。其實,決定寒假時間長短的關鍵因素,還是農歷與公歷并行。因為,農歷與公歷并行,導致寒假時間忽長忽短。
元旦,是公歷新年的開端,說句實話,過元旦還真沒有過年的感覺。
中國人,每年都要過兩次年。一個是公歷的元旦,一個是春節。元旦雖然也是法定節日,但元旦與春節相比,存在感顯然要弱得多,甚至,弱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
元旦過年,原于公歷,春節過年,原于農歷。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公歷的應用比農歷廣泛得多,但是,從節日的重要程度來看,元旦就是敵不過春節。這或許就是歷史慣性的力量。
因為公歷的普適性,不用公歷顯然不合適。因為農歷與民風民俗深度結合,改用公歷而棄用農歷,顯然有違民意。因此,現在我們是公歷與農歷兩套歷法并行,兩不相廢。
但是,公歷與農歷并行,也會帶來不少的麻煩。最典型的事情,就是學校開學與放學時間,就有很大的困擾。每年的上半年,開學時間是按農歷來確定的,大體是元宵節前后,而放暑假的時間是按公歷來確定的,大體上是7月1日左右。每年的下半年,開學時間也是按公歷來確定的,基本就是9月1日。
如此一來,暑假時間一般就是兩個月,而寒假時間則是忽長忽短。
更大的問題是,上半年的學期,下半年的學期,時間也是忽長忽短。我們知道,農歷遇到閏年,有一個月的閏月時間。這樣一來,在農歷與公歷并行的情況下,有時候,上半年的學期與下半年的學期,有時要相差近一個月。這無疑會給學校安排教學進程,帶來很大的問題。
可是,如果有人提議,要廢除農歷,一概采用公歷,顯然會遭遇民眾反對。這就是歷史的負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