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藏天下
聽品藏故事 追百年記憶
品藏天下累藏的數千片匾額,所屬的歷史時期貫穿了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而其中超過百分之八十之多是清代牌匾。因此,這些年在研讀匾額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深入清代歷史的故紙堆中,以歷史圍觀的視角,反復巡禮清朝國祚276年間的煙火。
對于滿清統治歷史,我跟很多人的看法一樣,感性和理性交織在一起,情感和立場比較復雜。一方面,清朝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其統治之腐朽、腐敗,達到了歷史頂峰,以致使近代中國陷入了百年落后挨打的境地;另一方面,清朝統治對近代中國版圖的形成和控制,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譬如,新疆、西藏、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這是當今世界共識。而清朝政府對以上領土的有效控制,達到了清代以前的歷史最高水平。因此,清朝統治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可謂功與過并存。
蒙元和滿清,是中國歷史上自漢代以來唯二的由少數民族主導統治的大一統封建王朝。但跟元朝統治者在軍政和文化上排斥漢人不同,清朝統治者主動提倡和支持滿漢文化融合,并最終形成了以儒家文化治天下的社會基本盤。
即便在軍政人事安排方面,清代早中期內閣高層或封疆大吏固然以滿人為主,但截至清末,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以漢臣為主的封疆大吏階層。因而,一個鼓勵并實際推行了各民族文化融合政策的王朝,在歷史情感上還是比較得人心的。
但以上識見,是以大歷史為坐標體系的觀察結果。如果時光倒流至清朝歷史中去,或許在很多人的內心深處,還是會以自身的民族歸屬為根本出發點,對滿清統治有著秘而不宣的立場分野。在歷史匾額中,可發現蛛絲馬跡。
這塊【拔元】匾,題寫于清宣統己酉年(1909)——距離清朝滅亡還有兩年時間,題匾人有兩位:松壽和姚文倬。前者是在任閩浙總督,后者是在任福建提學使。一位是封疆大吏,一位是僅次于布政史的省級大員;一位是滿族八旗權貴,一位是漢族士人。
清宣統己酉年【拔元】匾
耐人尋味的是,前述兩位題匾人的上任背景和民族身份,似乎預示了,他們對處于風雨飄搖中的清朝江山,政治忠誠度是完全不同的;當辛亥革命的烈焰襲來,他們的選擇自然大相徑庭。
1900年之后的十年,經歷甲午戰爭、戊戌政變、八國聯軍侵華的清王朝,境況大不如前,內憂外患,政治根基已經松動,官場內外人心惶惶。很多人已經預見到了,清王朝的覆滅已呈必然之勢,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對此情勢,官場中人,有人觀望,有人早早做了各種打算,但也有人決意做大清江山的守護者。
光緒三十一年(1905),出于簡政改制的目的,清政府裁撤了各省提督學政,改設提學使。這一年下半年,姚文倬從廣東調任福建,暫任興全永道、廈門道。
姚文倬在廈門任職不過數月,但他在中山公園魁星山的摩崖石刻上,留下了自己的心路印記:他刻了兩個字“靜觀”。表面上姚文倬的石刻文字說的是“靜觀風物”,實際上他表達的是對清朝政局“靜觀其變”的心境。“靜觀”二字表明,姚文倬的官職并不好做,他本人也處于難安一隅的狀態。
果不其然,光緒三十二年(1906)四月,姚文倬調任福建提學使,從廈門啟程到了福州。他是清末福建第一個提學使(以前的同職位為提督學政),也是最后一個。姚文倬對這一新職位,表現出來的熱情不高;他心里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預感:清王朝壽命不長了。早為自己的出路做打算,是姚文倬最上心之事。
我們再看松壽的任職背景。
光緒三十一年(1905)時,松壽官至兵部尚書、工部尚書等職,妥妥的清朝中央內閣大員。但彼時的清王朝風雨飄搖愈發嚴重,簡直是要把滿清江山的支柱搖斷的節奏。于是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清皇室派出清王朝的鐵桿大臣,滿人松壽,出任閩浙總督。
福建是清王朝九大封疆大省之一,穩住福建局勢,對清王朝至關重要。松壽沒有令皇室失望,他把福建治理得相對比較穩定。期間,只要哪里有反叛活動,松壽必定全力以赴予以剿滅;但與此同時,松壽也很注重民生建設,所以大多福建民眾對松壽報以好評。
從光緒三十三年(1907)到宣統元年(1909),松壽和姚文倬同在福州,一個是閩浙總督,一個是福建提學使,他們在公務上多有往來,兩人雖談不上情投意合,倒也配合默契。前述【拔元】匾額,就是他們合作的結果,授予宣統己酉科中式拔貢第一名林汝成。
清宣統己酉年 【拔元】匾
宣統三年(1911)十月,以推翻清王朝統治為目標的辛亥革命爆發了。消息傳來,松壽和姚文倬的反應截然不同——這也顯示出他們對清王朝的政治立場是有分野的。
提學使姚文倬深知,辛亥革命的戰火很快就會燃燒到福建,他的第一反應是,把科舉教育部門的所有經費存款,全部匯往上海。只待時機成熟,姚文倬就會追隨款項而去。一旦清政府倒臺,出走是姚文倬唯一的選項。背棄也好,識時務也罷,這是姚文倬“不得已”的選擇。
反觀閩浙總督松壽,他當然也看得出來,清王朝已經進入覆滅倒計時。但作為滿人權貴階層,松壽決意守護清王朝到底,以死明志是他早已想好的抉擇。于是他把子女秘密送往新加坡(后來輾轉至荷蘭);自己則留守總督府,調兵遣將,準備拼盡全力抵抗起義軍。
1911年11月8日-9日,以孫道仁為福建都督、彭壽松為參事會會長、許崇智為革命軍總司令的起義新軍,與松壽率領的一千七百多名清軍精兵,激戰了一天一夜,最終以清軍投降、松壽吞金自盡告終。至此,福建清政府宣告覆滅。
事后,原福建提學使姚文倬逃離福州,在上海創辦商號,下海經商去了。至于他從商所需的本錢,就來自于原福建學署的教育經費存款。
(點擊標題 即可閱讀)
公眾號ID:zhpctx
品藏天下,懷古惜今
塊塊榮匾豪門事,待追憶
件件華藝巨匠心,綻異彩
古曲今頌,天下品藏
品藏天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