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蔣介石敗退中國臺灣,在去臺之前,早有預感會失敗的蔣介石,是做了充分準備,各方面都有所安排,甚至連生活日用器具,都是安排的明明白白。
在南京解放之前,當時保密局有個第七處,該處副處長侯禎祥就是專門負責南京黃埔路官邸各種物品的搬運工作,將蔣介石和宋美齡的所有大小家當,大到防彈牌豪華轎車,小到宋美齡的名牌高跟鞋,都是一一搬離。
運輸方式是走的海運,第七處在當時杜月笙的得意門生陸根泉的協助下,弄來接受自日偽物資的三艘平底船,再將官邸的家當搬到船上,然后渡海去臺,把船開進當時還可行船的淡水河河道,在士林社子靠岸,再派保密局和軍隊,把船上的家當運送到陽明山和士林官邸。
侯禎祥是親自監督,十分小心,使得家當是毫發無損,因此宋美齡對他很是感激,從此侯禎祥成為炙手可熱的官邸內線,宋美齡每年圣誕節前夕,更是會送給侯禎祥一份圣誕禮物。
在這批家當之中,自然包括蔣宋夫妻的日用器具。
在大陸黃埔路官邸時期,蔣家日用的鍋碗瓢盆甚至連火柴,幾乎都是專門訂制的。蔣介石是酷愛瓷器餐具,尤其是喜歡青花瓷器高溫顏色釉瓷,因此特意讓江西景德鎮為官邸燒制了一批專用瓷器,在瓷器的顯著位置,都以油漆燒上了“豐鎬房”或“蔣”字。
去臺以后,由于日常使用時的正常損耗,燒有“豐鎬房”或“蔣”字的瓷器,是越來越少。而且更糟糕的是,早年景德鎮燒的專用瓷器,都是成套成套的,一套瓷器,只要有一只破損,就不能成套。
因此官邸的成套瓷器,是越來越少,而且還沒辦法補充,為了繼續使用,來滿足士林官邸日常裝盛飲食的需要,只能不倫不類的用別套瓷器中相近的器皿來替補。
不過這也只是權宜之計,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終究不能解決問題,于是在1960年,士林官邸決定由臺島本地公司來制作瓷器,以為蔣介石過壽為名,向臺島“大同磁器”公司訂制了一批瓷器,包括燒菜用的蓋碗和飯碗,一方面為蔣介石祝壽,一方面更是借此機會補充損壞的日用瓷器用品。
為了盡量和之前的瓷器一樣,讓蔣介石用的滿意,士林官邸當時特地找到蔣介石的文書秘書秦孝儀,模仿過去大陸時期訂制瓷器的成例,用毛筆工筆寫了“豐鎬房”和“蔣”等字,交代“大同瓷器”在瓷器的背面和顯著位置燒上這些字。
至此蔣介石在日常生活用具中遇到餐具越來越少的尷尬,算是得到了解決,不過并沒有真正讓蔣介石滿意,因為蔣介石還是喜歡大陸貨。
像他去臺以后,想吃家鄉的黃花泥螺了,就派人經香港偷偷前往家鄉去買。喜歡穿杭紡綢(絲織品)制的衣服,去臺日久,衣服破舊以后,也是不考慮其他衣料,而是又通過香港進口大陸的杭紡綢。而瓷器,在他心中,肯定是景德鎮的最好,不是景德鎮的瓷器,肯定不是那么滿意。
最后還有意思的一點是,不同于蔣介石喜歡瓷器餐具,宋美齡則是對銀器較為偏愛,包括她喝紅茶時的茶杯,底座都要套上雕有花紋的銀制杯罩,這些銀器亦有不少是從大陸帶去臺北士林官邸的。
相比于瓷器,銀器就不是那么容易壞的了,所以宋美齡也沒有蔣介石面對成套成套景德鎮瓷器破損而無法補充的煩惱。
謝謝觀看,我叫宋安之,換個角度看歷史,喜歡就點個關注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