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人
2000年3月4日,3萬余名球迷在上海虹口足球場目睹了超霸杯決賽的驚人一幕。
遼寧隊壓著上賽季“雙冠王”山東隊一頓胖揍,最后以4:2奪冠,其中遼寧隊年僅22歲的青年球員曲樂恒獨進3球,風光無倆,引發了諸多國外俱樂部的關注。
然鵝,僅僅一個月之后,張玉寧酒后開車帶著曲樂恒在路上發生車禍,副駕駛上的曲樂恒由于沒有系安全帶腰椎骨折,腰部以下高位截癱,從此與輪椅相伴。
(慘烈的車禍現場)
其實,曲樂恒、張玉寧、李鐵,都是同一個工廠的子弟,他們從小相識,在同一所小學上學,一起踢球。
1985年,在體育老師朱凱的引薦下,這三位年僅7歲的少年進入了張引創辦的“遼寧省少兒足球隊”,并在隨后升入遼寧青年隊,成為隊內的:
鐵三角。
誰也沒有想到,15年以后,曲樂恒與張玉寧因車禍糾紛對簿公堂,親如兄弟的兩人決裂了。
也沒有人想到,李鐵會站出來,宣布與張玉寧絕交,并一力承擔了接濟曲樂恒的重擔。他為曲樂恒安排退役后的工作與生活,由此開啟了長達20余年的幫扶關系。
例如,曲樂恒是李鐵粉絲團沈陽分團團長,也是李鐵8號足球公園的總經理,是李鐵足校的實際管理者之一。
(前排居中為曲樂恒,后排左三為李鐵)
2012年,35歲的李鐵宣布退役,并擔任廣州恒大的助理教練。他對前來采訪的媒體直言:
雖然退役了,但我是離不開足球圈的,而且要多掙點錢…還要養“小妹”呢 (注:曲樂恒綽號“小妹”)。
正因為與曲樂恒的特殊關系,李鐵在沈陽球迷中的聲望非常不錯。在他落馬后,有沈陽球迷第一時間表示:
他不是一個窮兇極惡的人。
而在媒體人眼里,李鐵氣質沉穩、重情重義、雙商很高,是值得打交道的人。例如在董路老師眼里,鐵子哥豈止是不錯,他“至少是個岳飛”。
而在臧否人物方面,直言“李鐵正直”的劉建宏老師就走位飄忽多了。他是如此回應球迷質疑的:
后來的李鐵變了,變成了屏幕里的那個我不認識的李鐵!
也就是說,資深足球圈人士劉建宏認為,李鐵是個中國好人,只不過后來變壞了。
這句式很耳熟,正如“有些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執行層面出了問題”。
那么問題來了:
李鐵變壞的歷史拐點,究竟發生于什么時候?
?鐵子的另一面
2024年1月,隨著央視反復專題片的播出,關于李鐵的陳年舊事被一一爆料,李鐵貪腐尺度之大、歷史之悠久,令人咋舌。
有人認為“有權才有收錢的機會”,因此李鐵的墮落發生在2020年1月,擔任國家隊主教練之后。
他們的論據是李鐵300萬行賄競聘重要崗位、6000萬召集俱樂部球員進國家隊鍍金。
但這個論斷是有疑問的。例如據媒體報道,在李鐵出事后,他的妻子龍菲:
拒退2.7億贓款。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吃瓜群眾很難想象,擔任國家隊主教練不足2年的李鐵,是如何快速搞到2.7億贓款的?
也有人認為,李鐵變壞的契機是2012年退役后,也就是從廣州恒大擔任助理教練開始,在華夏幸福俱樂部牛刀小試,在武漢卓爾俱樂部大展身手。
例如有媒體報道,李鐵擔任國家隊主教練后,依然和武漢俱樂部簽訂了“年薪3000萬+簽字費3000萬”的違規合同,替武漢隊擺平各種事情。而根據2013年我國足球協會的規定,國字號教練是不允許在俱樂部兼職的。
甚至于武漢隊在比賽前,還需要專門請示李鐵“排兵布陣”,宛如一出“FM足球經理on-line”版。
(你別說,在FM游戲中,李鐵的精神屬性還不錯,是個教練苗子)
但種種跡象表明,“最恨踢假球”的李鐵,在球員時期就涉嫌“賣球”。
1998年,巴西學成歸來的李鐵回歸遼寧隊,讓甲B徘徊多年的遼足迎來了新的希望,在聯賽中刮起了青春風暴,當地球迷把這支有望沖超的青年球隊稱為“遼小虎”。
但由于球隊的4位大股東不肯出資,賬上沒錢的遼足開始“賣球”。
例如在甲B聯賽第21輪時,已經沖A成功的遼寧隊2:4輸給了保級隊伍成都五牛。遼寧隊全場夢游,后腰李鐵屢屢被搶斷、被突破。
這場比賽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因為遼寧隊對陣成都隊時有著巨大的心理優勢,此前3場比賽全部取勝,共攻入17球僅失1球,不應該表現出失魂落魄的模樣。
賽后,有其它俱樂部向中國足協投訴。最終足協吊銷了遼寧隊和成都隊主教練的教練證書,但沒有其他處罰手段。
21歲的小將李鐵,提前領悟到了中國足球的哲學: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
亞馬遜一只蝴蝶扇動翅膀,可能引發紐約的暴風雨。沒有人預料到,這一場看似“無傷大雅”的假球,會給中國足球帶來什么。
因遼寧隊放水而僥幸保級的成都隊,自此徹底放飛自我,在假球的道路上越走越遠。2001年甲B聯賽第21輪,成都隊與綿陽隊打出11:2的高比分,引發了中國足球最臭名昭著的假球事件:
甲B五鼠案。
當“五鼠”之一的浙江綠城老板宋衛平開除5位隊員、向足協自爆行賄記錄,由此引發中國職業足球最大的假球案,并成為中國足球聯賽由盛轉衰的拐點時,不知道正在備戰世界杯的李鐵作何感想?
李鐵和他的中國足球,從一開始就沒有干凈過。
?圈內人的隊長
現在該說一說李鐵的成長史了。它可以讓吃瓜群眾體會到,李鐵的雙面人格、對成功的病態執念,是如何形成的。
1993年,中國足協組建了健力寶青年隊,以全隊留學巴西的方式培養青年球員,由李鐵擔任隊長。
這是李鐵自己都沒有想到的。
(1993年,擔任健力寶隊隊長的李鐵)
從1992年起,健力寶青年隊的選拔工作,成為中國足球圈內的頭等大事。當時號稱由足球名宿把關,層層篩選,堅決杜絕各種后門與關系,最后優中選優產生22個留學名額。
但中國足球的事,基本上都要換個思路來理解。
例如名宿把關,也可以理解為圈內人士把持拍板的權力;層層篩選,意味著需要打點各方人士,流程漫長;優中選優,意味著以“內部養蠱”的方式得出圈內人妥協之后的“滿意解”。
當時大連青年隊的孫繼海在選拔時表現卓越,被媒體記者調侃為:
回家準備好鋪蓋卷,麻利地去巴西吧。
但最終,孫繼海由于骨齡超出一個月而落選,當時官方的解釋是“嚴格按照標準選人”。
這個解釋糊弄球迷夠用了,但在專業人士眼中,則是另一番光景。因為測骨齡是一種相對的辦法:
1,測骨齡的準確性存疑。每個人的遺傳特征、營養水平、生長發育速度存在區別,難以通過關節X光片精準預測未來的身高、運動能力。 2,測骨齡的精度存疑。在當時,測骨齡的技術手段并不完備,當時的精準度只能達到“確認超出半年到1年”這個層次,醫生很難準確地測出骨齡“超出一個月”。
正因為這樣的貓膩,一位國家級青訓教練表示:
這次健力寶選拔變味了,走樣了…
但多年以后,曾入選健力寶隊的李鐵、郝偉、張效瑞等球員陸續陷入“改年齡”的漩渦中。尤其是張效瑞赴法國踢球前,為了繞開足協制定的留洋年齡限制,坦然承認自己改過年齡。
即便如此,在入選健力寶隊的遼寧青年球員中,李鐵并不是表現最出色的,他的優勢在于位置感好,耐力超強,但個人技術以及處理球的能力稍遜。在他的自傳中,李鐵自己都承認:
我的天賦并不是很理想。
但天賦一般、涉嫌改年齡的李鐵,還是順利地入選了健力寶隊22人名單,因為站在他背后的,是曾創下“十冠王”成績的遼寧足球隊,是常年的全運會金牌大戶遼寧省。
中國足壇,本身就是一個極其封閉、講究社會關系的小圈子,師生關系、老鄉情誼、派系站隊、排資論輩…你能想象的一切現象,都可以在足壇找到先例。
我相信李鐵在球員階段很努力,但在真正讓他嶄露頭角的健力寶隊篩選過程中,他背后的圈子是重要的推手,他是中國足球文化的既得利益者。
根據李鐵的自傳,他重情義,但江湖氣息很濃。例如他貌似穩重的性格背后,是異常火爆的脾氣。他曾經把多位隊友打得鼻青眼腫,因為不合群而對小圈子外的球員訴諸冷暴力。很多人評論李鐵是一個:
很難溝通的人。
(李鐵的“死亡凝視”,很像《英雄無敵》中的某項特技)
當年《足球報》說到一件小事,說是健力寶解散后,球員回歸母俱樂部。有一次,遼寧隊客場意外告負,在回程的大巴上,生性活潑的李金羽為了調節沉悶的氣氛,大聲地唱了一首搞怪的歌曲,結果被他的健力寶隊友李鐵一頓痛罵,最后還是主教練張引出來勸解。
因此從理論上說,天賦一般、性格一般的李鐵被任命為健力寶隊的隊長,似乎不符合管理學原理。
但如果從社會學角度就很好理解了:
健力寶隊中,遼寧籍球員數量最多,李鐵作為既得利益者入選,被挑選出來參與球隊管理、掌控球隊進程,是很自然的布局與利益捆綁。
李鐵首先是他相關小圈子里公推的代表,然后才是某個球隊隊長——誰是圈內人的朋友,誰不是,從一開始就劃定得秩序井然。
這種刺眼的現象,其實反襯出組建健力寶的“有關部門”的無能與不作為。畢竟,作為全國選拔、國外封閉訓練的精英青訓隊,健力寶隊具有打破社會關系藩籬的先機,理應為中國足球輸送更多人才。
但那時候,“有關部門”在干什么呢?
1995年,健力寶隊曾回國修整,淘汰并補充了一批球員。但當時某體育媒體通過采訪,發布了一個重磅新聞,揭示出健力寶隊在巴西留學期間生活艱苦,球員們經常餓得吃不飽飯,而且缺乏與當地俱樂部的正規比賽。
這則報道引發了全國球迷的關注。
健力寶公司是最先沉不住氣的,它召開新聞發布會自證清白,表明自己的贊助資金已經及時、足額地劃撥給了足協,不存在扣克的行為。
健力寶公司“不顧大局”的表現讓有關部門很難做啊。中國足協內部開會,宣布從即將開賽的甲A聯賽籌劃準備金中,撥付資金給健力寶隊,并再次強調中國足球:
再苦不能苦孩子。
這樣“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導致了另一個后果:甲A聯賽險些因資金不足而流產。
關鍵時候,還是王俊生副主席加班加點,一家家地和贊助商談條件,“化緣”到了啟動甲A的準備金。自從,中國足球趕上了職業化的大浪潮,成為中國球迷最難忘的時刻。
這個小插曲成為了中國足壇的一段佳話,它既能說明中國足協的高瞻遠矚,也能證明足協官員的宵衣旰食,簡直是一曲忠誠的贊歌。
但有意思的是,再沒有人深究:
既然健力寶的贊助按照正規流程在走,為什么會中途出現資金大缺口呢?
很多老球迷無限緬懷中國足球的黃金時代,好像回到從前就能變好一樣。但你要明白,中國足球的亂象,其實從一開始就擺在那里。只不過當時的球迷還有一股心氣,愿意去支持中國足球,愿意送子女接受足球訓練。
到2002年沖入世界杯決賽階段時,這個短暫的中國足球爆發期掩蓋了所有的問題,成為了足協的遮羞布。
但二十年后,一地雞毛的殘酷現實教育了所有球迷,大家只能如欣賞電視劇《繁花》一樣,依稀記得當年的好時光。此所謂: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鐵在燒
2002年,在歷史性地率隊沖入世界杯后,25歲的李鐵發行了一本自傳:
《鐵在燒:李鐵是怎樣煉成的》。
全書共分為“鐵的自述”、“恩師說鐵”、“真實如鐵”三個部分。李鐵在第一部分中花了整整兩章記敘了因伯樂推薦而入行的事跡。并強調了一件小事:
為了讓李鐵留在沈陽踢球,父親李春融甚至拒絕了調任北京的機會。
當時,李鐵在日記里自信滿滿地寫道:
我天天都在進步,當我25歲的時候會是個什么樣?那時的我應該已經在地方隊成功當上主力,拿下全國冠軍和金球獎,在國家隊的位置無人可以取代,帶領中國隊登上亞洲的頂點,在世界杯上拿出優秀的表現。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想去日本或歐洲踢球,讓更多的人了解我,了解中國。
在自傳最后,李鐵在回答網友“你的人生追求是什么”時,毫不猶豫地說:
是成功。
自傳出版的時刻,正是李鐵的黃金年代。時年25的他已經拿下中國金球獎,帶領中國隊闖入了02年的韓日世界杯,并在世界杯之后租借加盟埃弗頓。
他是那么年輕,享受著觸手可及的偉大成功,一切似乎都那么美好。
但在他的父母眼中,關于李鐵的敘述是另一個模樣。
李鐵的父親李春融畢業于天津大學,是原沈陽黎明機械制造集團高級工程師;他的母親王桂琴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一家公司的高管。而李鐵的哥哥李健畢業于華北電力大學。
在那個年代,李鐵家境不錯,稱得上是“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按照如今“學二代”的常規操作,鐵子哥起碼也要在高中階段發表兩篇SCI論文,然后在大學時參加各類競賽項目、保送直博,最后帶上金絲眼鏡,贏得“李叫獸”的美譽。
——以上套路在東北地區尤其吃得開。
但陰差陽錯之下,鐵子哥走上了另一條充滿荊棘與榮耀的道路。
(是不是他的十六歲,注定要為足球落眼淚)
自2022年11月李鐵被紀檢監察部門帶走后,李春融夫婦就如祥林嫂一樣,整日自怨自艾:
當年要是堅決一點,不讓他走這條路就好了,讓他好好讀書,做個普通工薪族,我就知足了。
這份哀婉的沉痛,像極了秦國丞相李斯被腰斬前,給兒子留下的遺言: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當然,與李斯相比,李春融的遺憾應該小得多:
雖然兒子面臨牢獄之災,但至少兒媳婦正在國外享福呢
覺得有趣,關注公眾號:將軍箭,不過分吧?
17 Jan 2024
點擊“分享”和“贊”,感謝你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