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站內UGC內容和商業化流量占比是9:1
年末見實科技發起年度大調研,差不多800多有效問卷回收,其中一個問題是“2023年,貴司增加了哪些平臺的投入。”
在調研中,微信生態仍是排名第一位,占比超過 32%;
抖音緊隨其后,占比超過 25%;
其次是小紅書,占比超 21%;
其余平臺占比分別為:美團(5.06%)、快手(4.04%)、支付寶(3.36%)、百度(2.5%)、微博(2.16%);
見實創始人徐志斌說,“去年我們大調研,小紅書就是排第三,微信抖音小紅書,只不過沒這么靠近抖音,還有一定距離。這次,則幾乎貼著肉了。一個量級了。”
過去這一年,我們看到市場遇冷、增長放緩,但現在的新老企業們,很多人把目光投向小紅書,品牌紛紛加大對小紅書的投入。
品牌紛紛加大投入小紅書,看到了什么機會?
前些日子,我和BeBeBus聯合創始人及CEO沈凌、科特勒咨詢集團中國及新加坡區CEO曹虎、卓爾數科的創始人兼CEO陳程Cici一起,再聊小紅書。主要關于小紅書的營銷產品、流量機制,什么是好的內容,如何撬動小紅書的搜索,以及品牌在操盤里遇到的各種問題。
點擊下方視頻號可收聽
播客時間線如下:
直 播后兩天,2024小紅書WILL商業大會,小紅書CMO之恒提出了「萬物皆可種草」的概念,同時分享一組數據: 在2023,20W+個SPU在小紅書穿越周期、逆勢增長; 高效種草的頭部100產品GMV增速遠超行業大盤。
從商業化的角度,幾位市場營銷從業者再聊小紅書。
市場營銷的「種草」轉向
2023年,從整體的市場營銷大趨勢上看,隨著消費品類走向深且垂、消費者走向專且精,品牌企業的關注視角也需要隨之拉長——
過去可以重點在銷售端做投入、追求銷售增長和市場份額最大化,今天則需要關注貫穿產品和品牌全生命周期的全要素高質量;
過去可以關注5A消費者行為的具體環節、逐個擊破,今天可能要將視角拉得更長,從用戶角度出發,關注顧客的終身價值經營;
過去講品效合一,一場營銷最好能夠實現品牌價值和效果達成上的雙贏;今天則更需要品效協同,讓品牌推廣就做好品牌層面的傳達、效果廣告去達成銷售購買的轉化,兩方面內容在「種草」場中實現協同,為企業帶來更準且深的市場營銷效果。
如果說以前講「市場營銷」,是指企業中以產品為中心建構起來的鏈路中的最后一環,和之前的所有環節呈一個遞進關系;那么到現在,在大家都在說企業高質量「經營」的當下,「市場營銷」已經變成了一個新的企業驅動器,從最接近用戶的位置倒推回企業經營的全部環節,讓企業經營隨市場調控,給品牌找到更具體的滲透空間。
連接品牌和效果的「種草」,成為市場營銷的利器。 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品牌和效果之外,單獨設置「種草」預算,以應對今天大環境中那些新的企業經營痛點。
對于當下的企業經營痛點,品牌方和咨詢機構的兩方視角帶來了兩種代表性的感知角度。
BeBeBus的沈凌沈總提出了一個「質價比」的概念。隨著企業供應鏈能力被釋放、購物便捷性的提升,產品使用價值上的分野變小,情緒價值、社交價值等被用戶列入考慮范圍內。用戶越來越在意「質價比」,品牌從「性價比」的競爭轉到「質價比」的競爭,其突圍點還是在于加強其豐富多元的產品價值,給用戶提供品質感的消費體驗,而非單純的價格競爭。反過來說,如果企業沒有看到用戶對于好產品的需求,只一味地去卷價格,也讓企業本身只能落入到價格一端的競爭,而失去一個核心的競爭力,難以在長期的商業競爭中突圍。
在產品一端,消費者對好產品的需求是始終存在的;在品牌一端,品牌撬動消費者的認知鏈路,也需要更多維度的補充。科特勒的曹虎博士,在服務品牌的過程中發現,今天一個普遍的經營痛點在于:“ 高品牌知名度,不再等于高品牌價值。”很多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很高,但無法為其帶來直接的消費轉化。從「品牌」到「消費」,中間還需要更深的品牌融入度、更準確的品牌心智建設。這是屬于「種草」的應許之地。
「種草」是品牌和效果之外的第三種營銷范式,也是二者的連接器。 市場營銷轉向「種草」,其實也就是轉向了一種品效協同的經營思路。因為「種草」容納下更多的溝通角度、更多的產品價值,可以滿足更多樣的用戶需求、融入更多元的品牌心智。今天的一件暢銷爆品或許可以為企業帶來一時間的流量銷量,但要想實現更長期的品牌良性發展,就需要從暢銷走向長銷,在更長的產品/企業生命周期中,更穩定地為用戶提供品牌/產品價值——「種草」打通的就是從暢銷到長銷的這一堵墻。
至于如何做「種草」?在哪里「種草」?對于品牌來說,最重要的無外乎兩點:
“第一,看清用戶在哪里。”平臺里有品牌的關鍵用戶,品牌「種草」才能有價值產生;
“第二,看平臺用戶對于內容多樣性的接受程度。”有樂于接受多樣性品牌內容的用戶,才能進一步挖掘出有價值的用戶聲音,反哺到產品設計。
所以BeBeBus選擇在小紅書做種草,它看中的就是“人”在哪里、“人”關心什么。小紅書里的“人”更像“人”,水軍和無腦刷屏的內容一般是不會存在的,大家都在講自己的真實體驗。而且“人”的戾氣也沒有那么重,在美好且真實的氛圍里,人很難吵起來。品牌也開始講“人話”,用小紅書的語言來講自己的差異化價值、放大品牌的美好之處,或是從中吸取改進產品的有效經驗。“人”的價值,在這里被放大了。
小紅書商業化的15°夾角
在小紅書做內容,有一個 「15°夾角」理論——即,內容和觀點來自生活,但稍微領先一點生活。這是原生于小紅書社區的內容氣質,也成為品牌理解小紅書、運營小紅書、實現小紅書價值最大化的最佳切入口。
落到品牌經營的具體環節中,基于「15°夾角」的內容,在小紅書做商業化對品牌的產品機制、內容機制、轉化機制、長尾效果機制都有影響和改變。
針對新品研發。過去的產品研發、迭代,是基于品牌對宏觀市場的覺察、對用戶意見的定向調研,由此形成一些略領先市場現狀的“假設”需求,再通過企業內部的實驗、測試,將一款產品落地完成。而現在,可能的趨勢和大熱的需求,從小紅書這些略領先一點生活的15c°夾角的內容中浮現出來。企業在小紅書搜集這些需求信號,直接找到用戶對話。通過與其核心用戶、關鍵用戶的共創、共測,實現產品的創新和升級;除此之外,用戶還可以與品牌共創產品定義、共創使用場景,為成熟產品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針對品牌內容布局。用戶追求有用、有關、有趣的內容,期待在真實的用戶場景中,看見美好的生活方式,更期待在多場景、多維度的內容中,更深入地理解產品品牌、理解美好生活。品牌產品到美好生活,通過15°夾角的內容連接到一起,這種“來自生活但略領先生活一點”的內容風格,成為品牌布局傳播矩陣的參考依據。品牌向的種草內容提供情緒價值,種草品牌觀念、調性;效果向的種草內容提供解決方案,種草產品及產品帶來的美好生活;博主達人、用戶自發分享內容提供三方視角,從個人體驗出發、在更垂直的圈層中實現Human to Human的內容傳播。
針對即時轉化。盡管此前因為外鏈不開放,在小紅書做營銷的品牌往往很難獲得確定性的效果判斷,在小紅書經營的商業鏈路難以實現閉環。但隨著小紅書漸漸長到日活過億的體量,小紅書的商業價值已經逐漸被大眾所理解。一語概之,“不管在哪個平臺完成購買,決策的時候一定是在小紅書。”這是購買鏈路的15°夾角,在下單成交前,決策早已先一步完成。這要求品牌將產品觸點前置到決策發生時,及在小紅書看到內容的那些時刻中。通過監測互動率、站外搜索率等維度,品牌可以建立起社區種草效果與站外交易轉化的數據關系;而通過對比站內種草人群濃度、淺度/深度種草人群的比例,對比來自品牌的一方數據和來自平臺的三方數據,驗證小紅書內容的種草價值,品牌能夠實現將多平臺的轉化鏈路打通,提升全域ROI。
萬物皆可種草
隨著小紅書商業化走向成熟,品牌在平臺內的種草動作,有機會釋放出更大的長尾效果。這主要體現在,伴隨用戶搜索行為的轉變,品牌種草內容有了第二增長曲線。理解小紅書搜索的價值,幫助品牌內容在更長的生命周期內為品牌帶來持續的效果產出。
讓搜索促成轉化。用戶通過搜索尋找最好的產品、最佳的解決方案,其高頻搜索詞應當是當下的痛點、需求,品牌據此倒推產品/內容的投放,將產品與需求連接,幫助用戶找到他想要的東西。
從搜索中找到產品的更多可能性。小紅書用戶習慣搜索與生活方式、生活場景的相關內容,一段時間內的搜索數據足以反應當下的流行趨勢、潛在機會,品牌把握住這樣的機會,就是把握住從場景突圍的產品機會。
打通圍墻,讓品牌種草變得更加科學
根據小紅書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搜索月活用戶占比70%,主動搜索的用戶占比達88%,42%的新用戶登陸小紅書的第一天就會使用搜索功能。
小 紅書推出的商業產品「搜索直達」,可以幫助商家在搜索場域中,對于用戶需求實現直接轉化, 在搜索結果頁面中,用戶可以跳轉站內店鋪購買,也可以通過私信留資,或者通過店鋪直推形成購買。 未來,搜索直達還將具備應用直投、應用調起等能力,進一步讓用戶需求和客戶產品/服務形成高效連接。
今天我們看到,在標準化產品的基礎上,小紅書進一步擴大了產品的定義范圍,讓非標品也可以種草——一類服務、一個趨勢、一種生活方式;在種草產品的基礎上,小紅書成為品牌全要素經營的平臺,同持續的爆品迭代、品牌推廣/效果廣告/種草營銷的立體組合,讓品牌、品類也可以被種草。
2021年我寫小紅書的非理性執著,說小紅書本質上還是一個內容社區:“社區本質上是關于人,而不是數學。”社區生態和商業化的平衡是一件難事,但時至今日,小紅書依然堅持把站內90%的流量分配給UGC內容,商業化流量只占到10%。這是社區的堅守,也是品牌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