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缺科學家,缺科學家精神”,這是同濟大學汪品先教授對中國科研環境的肺腑之言。他的一生,終其一生都在踐行科學精神,終成中國頂尖的海洋地質學家。2024年1月份,汪品先由教育部提名,成為“202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3位候選人之一。
202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
汪品先是國內古海洋學的奠基人,現為同濟大學教授,長期從事古海洋學和微體古生物學的研究,多次駛向遠洋和下潛海洋深處考察,取得了大量原創性科研成果,為中國的古海洋學研究方面做出了開拓性貢獻。同時,作為同濟大學乃至全國海洋科學的學術帶頭人,汪品先教授不遺余力培養海洋科學優秀學子,為國家海洋科學研究輸送了大批后備力量。
不管是在學術研究還是人才培養上,汪品先教授都身先垂范,堪稱大家!
汪品先院士
立志走向星辰大海
1936年,汪品先出生于上海。在那個動亂不安的年代,常常食不果腹,但年少的汪品先卻十分自強,酷愛學習,尤其對自然科學格外感興趣。在上海格致中學讀書的時候,汪品先受到時任校長、著名地理學家陳爾壽的影響,對海洋、地理和地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立志要在學術上走向星辰大海。
有時候,命運的安排就是如此奇妙,小時候埋下在心里的一顆種子,竟然在歲月里成長為參天大樹。當19歲的汪品先被公派到莫斯科大學留學時,讀的就是地質系的古生物學。
終于能夠系統地接受地質學的學習和教育,汪品先充滿了期待。在莫斯科大學,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古生物學的專業學習中去,每天奔走在實驗室和圖書館之間,迅速從一個地質學初學者成長為頗具水平的科學青年。
青年時的汪品先
畢業后,他被分配到華東師范大學剛剛成立的地質系,成為一名助教,后來又隨海洋地質專業調入同濟大學,開啟了他與同濟大學海洋科學學科一生的緣分。
那時候,同濟大學剛剛成立了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系,集合了當時國內許多院校相關學科的優勢資源,大師云集。汪品先主攻的研究方向是“海上找油”,然而,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科研條件十分落后,一個蚊蠅亂飛的廢棄車間搭建的“實驗室”,就是汪品先的研究基地。
用搪瓷飯碗泡開黃海勘探送來的海底沉積物,用自來水淘洗干凈后,放到難以對焦的顯微鏡下觀察微體化石——這就是他的研究。在這樣的條件下,汪品先形成了吃苦耐勞,力爭上游的品質。在后來的科研生涯中,不管再辛苦,只要想起當時在粗陋的條件中做研究的過程,他就會充滿力量。
汪品先在海邊調研
成就中國古海洋學奠基人
從進入莫斯科大學學習古生物學至今,汪品先從事學術研究近70年,一直行走在海洋微體古生物與古海洋學研究的最前沿。
作為一名科學家,汪品先幾乎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學術研究中去。他對時間的規劃利用近乎苛刻:每天早上七點準時出現在辦公室,一直工作到半夜12點;他的每一分鐘都有規劃,并嚴格按照規劃執行。正是憑借這種近乎“著迷”的耕耘,汪品先在學術上才能碩果累累。
汪品先的許多研究是具有開創性的。他揭示了中國各海區沉積中鈣質微體化石的分布格局及其控制因素,提出了識別海相、咸水湖與淡水相的標志,推動了中國微體古生物研究朝定量古生態方向發展。
汪品先給學生科普
海洋科學并不是一項依靠理論研究建立起來的科學,而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在從事海洋地質學研究的過程中,汪品先身先士卒,多次奔赴遠洋,下潛到深海進行考察,以獲取第一手珍貴的考察數據。
海上考察異常辛苦,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唯一的休息便是站在甲板上看海。然而,年過半百的汪品先卻從來沒有退縮,而是一次次刷新自己的極限,走向了自己心目中的星辰大海。
1999年,汪品先主持了國際大洋鉆探計劃在南海的第一個航次,從此一發不可收拾;75歲,他推動中國啟動了規模最大的深海基礎研究項目“南海深部計劃”;2018年,已經82歲的汪品先,在9天內3次乘坐“深海勇士”號下潛到1400米深處,終于親眼見到了自己研究一輩子的深海。
汪品先下潛深海前
同濟大學海洋科學學科領銜人
時至今日,海洋科學已經成為同濟大學的強勢學科,在國內高校中名列前茅。從1975年成立之初,汪品先就被調入同濟大學,見證了同濟大學海洋科學從弱到強的過程,更是憑借自己的努力,推動同濟大學海洋科學的成長。
在汪品先的推動下,同濟大學在1983年成為當時國內高校中唯一的海洋地質學博士點,其海洋地質學為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同濟大學
不僅如此,同濟大學依托汪品先為代表的科研團隊,創建了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海洋科技中心、同濟大學海洋資源研究中心、同濟大學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等重要科研平臺,以及我國海洋科技領域唯一在建的大科學工程——“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成為國內海洋科學,尤其是海洋地質學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為了更好地培養年輕學子,汪品先和夫人孫湘君共同捐贈多年積蓄200萬元人民幣,設立“同濟大學海洋獎學金”。年輕的時候,汪品先給學生上課,指導學術從事學術研究,如今,他依然竭盡所能,發光發熱,為年輕學子指明前進的道路。
汪品先和夫人
有科學精神的科學家
成為一名科學家需要怎樣的科學精神?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然而,汪品先教授對學術研究的全身心投入,對人才培養的飽滿熱情,已經遞交了自己的注解。
憑借在學術上的諸多重大成果,汪品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3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如今,他被提名成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是實至名歸。不管最后汪品先能否獲獎,他都無愧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