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學反應中的熱量變化
⒈ 實驗原理: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若反應中有熱量放出,則為放熱反應;反之,若反應中有吸收熱量的,則為吸熱反應。
⒉ 實驗操作:i
⑴ 在一支試管中加少量鹽酸,再加少量的NaOH溶液,用手觸摸試管外壁,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記下溫度變化。
⑵ 向一支試管中放入幾個鋅粒,加入5mL2mol/L鹽酸,用手觸摸試管外壁,有什么感覺?
⑶ 在一個小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Ba(OH)2晶體,再在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H4Cl晶體,并用玻璃棒迅速攪拌,使充分反應,用手觸摸燒杯外壁,有什么感覺?
⒊ 實驗現象及結論:
⑴ 試管外壁發熱,溫度升高,說明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
NaOH+HCl=NaCl+H2O(放熱)
⑵ 反應產生大量氣泡,同時試管外壁發熱,溫度升高,說明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Zn+2HCl=ZnCl2+H2↑(放熱)
⑶ 燒杯外壁發冷,溫度降低,說明該反應吸收了大量的熱。
Ba(OH)2+2NH4Cl=BaCl2+2NH3↑+2H2O(吸熱)
⒋ 問題:
⑴ 常見的放熱反應有哪些?常見的吸熱反應有哪些?
⑵ 大家都感受到了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在生活生產中有哪些應用?
⑶ 化學反應為什么會有能量的變化呢?如何從宏觀和微觀兩個不同的角度加以解釋。
二、溫度、濃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⒈ 實驗原理:
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⒉ 實驗操作:
⑴ 分別向兩支裝有表面積大致相同的鎂條、鐵片的試管中同時加入同體積0.5mol/L鹽酸,觀察發生的現象。
⑵ 分別向兩支裝有表面積相同的鐵片的試管中同時加入同體積0.5mol/L和3mol/L的鹽酸,觀察發生的現象。
⑶ 分別將表面積相同鐵片同時加入盛有不同溫度的鹽酸的試管中,觀察發生的現象。
⑷ 向兩支盛有等體積等濃度的雙氧水的一支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粉末,觀察發生的現象。
⑸ 分別向兩支裝有等質量的塊狀碳酸鈣、碳酸鈣粉末的試管中同時滴加同體積同濃度的鹽酸,觀察發生的現象。
⒊ 實驗現象及結論:
⑴ 鎂條上產生氣泡且很快,鎂條消失快。鐵片上產生氣泡但較慢,鐵片未消失。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
Mg比Fe活潑,與酸的反應劇烈且快。
說明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金屬的活潑性越強,與酸的反應越快。化學反應速率由反應物本身的性質決定(內因)。
⑵ 加0.5mol/L的鹽酸的試管內產生的氣泡慢,加3mol/L的鹽酸的試管內產生的氣泡快。
說明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反應物的濃度越大,化學反應越快。
⑶ 溫度高的產生的氣泡快,溫度低的產生的氣泡慢。
說明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反應物的溫度越高,化學反應越快。
⑷ 加二氧化錳的雙氧水的試管內產生的氣泡快,不加二氧化錳的雙氧水的試管內產生的氣泡慢。
在雙氧水分解反應中,二氧化錳、氯化鐵等均可作催化劑,
2H2O2=(二氧化錳)2H2O+O2↑
說明在其他條件相同時,使用催化劑,化學反應速率加快。
⑸ 盛碳酸鈣粉末的試管內產生氣泡快,盛塊狀碳酸鈣的試管內產生氣泡慢。
CaCO3+2HCl=CaCl2+H2O+CO2↑
說明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固體反應物的表面積越大,化學反應越快。
通常情況下,增大反應物濃度、升高溫度、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以及使用催化劑可以提高化學反應速率。
⒋ 問題:
⑴ 一定量的鹽酸跟過量的鐵粉反應,為了減緩反應速率且不影響生成H2的總量,可向鹽酸中加入適量的( )
A.NaOH(s)
B.H2O
C.Na2CO3(s)
D.CH3COONa(s)
E.NaCl溶液
一定量的鹽酸跟過量的鐵粉反應,為了加快反應速率且不影響生成H2的總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適當升溫
B.加入少量的CuSO4(s)
C.加入少量的濃H2SO4
D.加入一定量鎂粉
E.NaNO3(s)
⑵ 請利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① 消防隊員救火時,開門都很小心,因為門一打開就有可能發生爆炸。請解釋其中的原因。
② 從化學反應的角度分析,使用電冰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③ 為什么高壓鍋做飯快?
④ 為什么加酶洗衣粉去污快?
⑤ 為什么燒柴煮飯時要將木柴劈小?
⑶ 為什么氯水、濃HNO3、AgNO3溶液、KMnO4溶液、AgBr(s)等要存放在棕色瓶中,并放在冷暗處?為什么強光照射H2與Cl2混合氣體、甲烷與Cl2混合氣體易發生爆炸等?
⑷ 取一定質量的用砂紙打磨好的鎂帶與足量的濃鹽酸混合,為什么反應速度會先增大,后減小,最后停止?
三、濃度、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⒈ 實驗原理:
濃度、溫度、壓強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⒉ 實驗操作:
⑴ 向盛有5mL0.01mol/LFeCl3溶液的試管中加入5mL0.03mol/LKSCN溶液,溶液呈紅色。將此溶液均分置三支試管中,向第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1mol/LFeCl3溶液,充分振蕩,觀察溶液顏色變化;向第二支試管中滴加少量1mol/LKSCN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向第三支試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觀察觀察現象。
⑵ 把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盛在兩個聯通的燒瓶里,用夾子夾住橡皮管。把一個燒瓶放在熱水里,把另一個放在冰水(或冷水)里,觀察現象。
⒊ 實驗現象及結論:
⑴ 第一支試管中溶液顏色加深;第二支試管中溶液顏色加深;第三支試管中有紅褐色沉淀,且溶液顏色變淺。由于在這個反應體系中存在下列平衡:
Fe3++3SCN-=Fe(SCN)3
滴加濃的FeCl3溶液、滴加濃的KSCN溶液均是增加反應物濃度,使平衡右移,顏色加深。滴加NaOH溶液與Fe3+反應生成紅褐色的Fe(OH)3沉淀,減少反應物濃度,使平衡左移,顏色變淺。
說明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反應物濃度減小或生成物濃度增大,平衡向消耗生成物的方向移動,即平衡左移;反應物濃度增大或生成物濃度減小,平衡向消耗反應物的方向移動,即平衡右移。
⑵ 在熱水的燒杯中氣體顏色加深;在冷水的燒杯中氣體顏色變淺。由于燒瓶中的氣體存在下列平衡:
2NO2(g)=N2O4(g),
△H=-56.9kJ/mol
該可逆反應正反應是放熱的,逆反應是吸熱的。NO2(g)為紅棕色,N2O4(g)為無色,所以混合氣體的顏色深淺由NO2的濃度決定。升溫氣體顏色加深,表明NO2的濃度增大,即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降溫氣體顏色變淺,表明NO2的濃度減小,即平衡向放熱方向移動。
說明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溫度升高,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放熱方向移動。
⒋ 問題:
⑴ 在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反應物濃度的過程中正、逆反應速率如何變化?
⑵ 在升溫或降溫過程中正、逆反應速率如何變化?這些反應速率的變化又是如何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
⑶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
⑷ 某一可逆反應,一定條件下達到了平衡,若化學反應速率改變,平衡一定發生移動嗎?若平衡發生移動,化學反應速率一定改變嗎?
⑸ 在用氯酸鉀分解制氧氣時加入二氧化錳后能否提高氧氣的量?
⑹ 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H2O2=CrO42-+2H
(橙色)..................... (黃色)
分析加入NaOH溶液(6mol/L)或稀H2SO4溶液有何現象?
⑺ 在恒容的容器中,2NO2(g)=N2O4(g)平衡后,向容器中再通入反應物NO2,或向容器中再通入生成物N2O4,兩種情況下,平衡如何移動?兩種情況下,重新達到平衡后,NO2的百分含量如何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