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河北省館陶縣置縣時間,以及縣治由今天山東省冠縣的東古城鎮(zhèn)遷到北館陶鎮(zhèn)的時間,在民國版《館陶縣志》里有明確的記載:
館陶縣,……漢置館陶縣……(隋)大業(yè)二年州廢,北徙四十里建今治為縣。
雖然這兩個記載看上去比較清晰,但是在今天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大家可以在更廣泛的維度上來查找歷史文獻記載,因此民國版《館陶縣志》上的記載,在最近幾年就被發(fā)現(xiàn)是有錯誤的。
民國《館陶縣志》中有關館陶置縣、縣城北遷的記載
比如館陶縣極有可能是秦朝置縣,而非以前認為的是漢朝置縣;館陶縣城由山東冠縣東古城遷到北館陶的時間是在金代,而不是隋朝。
置縣時間
關于館陶縣置縣時間,在歷史記載中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在全國性的志書、地理類史書中,很多記載館陶縣是“漢置縣”,比如:
《舊唐書》:館陶,漢縣,隋因之。
《讀史方輿紀要》:館陶縣,……漢置館陶縣。
《太平寰宇記》中館陶縣條雖然沒有記載為漢縣,但是在冠縣條卻記載“本漢館陶縣地”,仍然視為漢朝置館陶縣。
《太平寰宇記》中的記載
但是在地方志書如清朝的《東昌府志》、《館陶縣志》中僅記載“秦屬東郡,兩漢屬魏郡……”并沒有提到“漢置縣”。
清嘉慶《東昌府志》中沒有館陶何時置縣的記載
關于館陶縣為“秦朝置縣”的準確記載,目前在能找到的歷史典籍均未發(fā)現(xiàn)。但是,在清乾隆版《館陶縣志》中,乾隆元年由“承德郎、通判、加一級,管堂邑縣兼攝館陶縣事”張興宗為《館陶縣志》所撰的《序》中卻有了“秦朝置縣”的文字:
館陶為晉趙東鄙,自秦縣以來向稱名邑。
這句話是說館陶為春秋晉國、戰(zhàn)國趙國的東部邊境,秦朝置縣之后,一直為有名的縣邑,明確說明了館陶縣是秦朝置縣。
清乾隆《館陶縣志》中館陶為秦縣的記載
縣城北遷的時間
一個縣的治所搬遷,在縣里來說是大事,但是放到縣外影響就很小了,因此關于館陶縣城北遷的歷史,在各種志書記載的很少,能看到的記載也是和開篇時民國《館陶縣志》的記載一樣:(隋)大業(yè)二年州廢,北徙四十里建今治為縣。
但是這個記載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唐朝李吉甫《元和郡縣志》中“館陶縣”條中,對于陶丘、大河故瀆、屯氏河、御河位置的表述中,“距縣”多少里,顯然是說今天的山東省冠縣東古城,而非北館陶,充分說明在唐朝的時候,館陶縣城沒有被搬遷。如果隋朝就搬遷了,肯定記載的位置是不同的。
《中國歷史地圖集》中金朝時,館陶縣已搬遷縣治
那么是什么時候館陶縣城由東古城遷到北館陶的呢?今天的文史愛好者的文章已經(jīng)進行了論斷:北遷于金朝。但是這個結論是從周邊行政區(qū)劃變動、黃河泛濫改道等方面推論而得,并非找到確切記載。
其實關于館陶縣城北遷一事,在清嘉慶重修《大清一統(tǒng)志》東昌府條記載的館陶故城中就有:
金移于今治(指清朝時的館陶縣治,今山東省冠縣北館陶鎮(zhèn))。金史地理志:館陶縣有館陶鎮(zhèn),即古縣也(指遷至北館陶之前的縣治,今山東省冠縣東古城鎮(zhèn))。
清嘉慶重修的《大清一統(tǒng)志》中有關館陶于金朝北遷縣治的記載
從上述情況來看,對于查找一些歷史記載,并不需要窮搜博采才能找到,比如清朝的《館陶縣志》,筆者手頭上就有2部,而《大清一統(tǒng)志》在今天的網(wǎng)絡時代也并非不易獲得,只不過是對這些資料沒有深刻精讀罷了。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