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講,蘋果每次公布的相關數據,都會引發整個行業的關注。一方面蘋果作為全球市值第一的科技公司,相關銷量數據能直觀表現出某款產品的受歡迎程度,還可以看出新產品新功能用戶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在存量市場中,蘋果的產品如果賣得很好的話,也就意味著同類型產品要少賣一份,其他廠商也可以及時進行市場調整。
近日,蘋果公布了自己2023年第四季度財報,從這份財報中,我們其實能看出蘋果對于整個市場的糾結:iPhone的營收貢獻率持續攀升,其他產品的業務板塊持續下滑,也充分反映出了蘋果對于業務調整的緊迫性。
財報很漂亮,但中國市場卻不太給面子
先來看整體數據,第四季度中,蘋果的總營收達到了119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凈利潤高達40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2%,其中iPhone依然是蘋果的“搖錢樹”,占據了整個營收的58%以上,這對于蘋果這種巨頭公司來說,過于依賴單一產品來賺錢,顯然是不合理的,只是蘋果對于iPhone的依賴還在逐年增加。
即便網絡上關于蘋果和iPhone“一年不如一年”的批評不絕于耳,蘋果依然是目前市面上銷量最好的手機品牌。根據IDC的數據來看,第四季度iPhone出貨量高達8050萬臺,同比增長高達11.6%,并且2023全年,光iPhone營收就達到了創記錄的2030億美元,占據了全球智能手機收入的50%份額,凈利潤更是超過了90%,這個數據相當夸張了,是其他手機廠商做夢都不敢想的。
只能說今年的iPhone 15系列大家罵歸罵,買還是要買的,這對蘋果第四季度的營收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為什么蘋果對于iPhone依賴度提升的原因。
至于其他產品線,那只能用一個爛字來形容了,比如我們熟悉的iPad產品線,在第四季度營收大幅度下滑了25%左右。當然,這里面和蘋果自身的“擺爛”肯定是脫不開關系的,畢竟在整個2023年,蘋果都沒有發布一款新iPad,整條產品線都在賣老款,這自然就無法刺激用戶更多的消費欲望。
再加上安卓廠商們去年在平板市場紛紛發力,基本上都還圍繞著生產力進行研發和宣傳,就是沖著iPad Pro去的。也就是說,目前想要用平板電腦辦公,iPad已經不是唯一選擇了。不過,按照正常情況,2024年的蘋果春季發布會或許會帶來一款全新的iPad產品,到時候肯定會把iPad家族的銷量提一提。
除此之外,有不少的相關業內人士發現,大中華區依然是蘋果最大的單一市場,在第四季度營收為208億美元,只是份額同比下降了13%。對于這種情況,庫克在電話會議中解釋的理由為整體經濟問題。但這種解釋有點難以服眾,畢竟在第四季度中,中國手機市場處于回暖階段,整體都迎來了增長,是近幾年難有的“復蘇”表征。但即便是這樣,iPhone的出貨量在中國市場還是下滑了。
另外,蘋果其實在第四季度舉辦了不少的促銷活動,雙十一期間還開啟了帶貨直播,iPhone動不動降價超過1000元,如果不是這些促銷活動的話,iPhone的銷量還要慘淡一些。隨著華為的回歸,iPhone在國內高端市場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品牌號召力有目共睹。雖說現在iPhone還是國內手機市場的老大,但這個老大位置能坐多久,依然要打一個問號。
長期只依靠iPhone賺錢,始終是不健康的
就如同我們上面說到一樣,任何一家大公司,如果依靠單一產品維持營收的話,那整個公司就是不健康的狀態。蘋果的產品線是多樣化的,單一的產品拿出來也足夠養活一個公司。只不過蘋果對iPhone的“依賴”,對于蘋果這樣的“巨無霸”來說,不夠“平衡”。所以蘋果為了擺脫這種不健康的狀態,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就比如第四季度中剩下的非iPhone營收當中,蘋果的服務業增長勢頭迅猛,同比增長達到了11%以上,具體數額比iPad和Mac業務加起來還多,達到了驚人的231億。
不過仔細分析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蘋果這些服務業其實還是很“虛”,畢竟它們都是依托在iPhone或者iPad的基礎上進行收費的,退一萬步來說,如果有一天iPhone業務線出現了重大問題,那么蘋果現在的服務業也會隨之崩塌。
所以蘋果還是找到其他的產品支點,就比如剛剛開賣的Vision Pro就是蘋果一次新嘗試。蘋果內部人員透露,本輪首售中,蘋果內部人員透露稱,目前Vision Pro銷量已經超過20萬臺,而如果按照相關分析師的推測,Vision Pro在2024全年的銷量突破50萬臺問題不大,這也意味著單Vision Pro就可以給蘋果帶來超過17億美元的收入。
可能這個數據和iPhone這類成熟的產品沒法比,但我們考慮到目前XR市場本身就不大的規模,Vision Pro能取得這個成績,那已經是非常不錯了,值得一個未來可期。
但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Vision Pro還不能讓蘋果完成的轉型,蘋果仍然要依靠iPhone很長一段時間。那么蘋果其他的項目還能未來可期嗎?恐怕很難,此前的被廣泛看好的蘋果汽車項目,因為打算重新定義智能汽車,技術要求很高,就導致自己的步子邁得太大,業務長期處于停滯狀態,隨著關鍵技術骨干的離開,蘋果汽車前途未卜。
而像AirPods、AppleWatch這樣“小”的創新產品,蘋果也已經很多年沒有拿出來新花樣來了,這也讓外界開始質疑,蘋果是否還有過去一樣的創造力、技術力和敏銳的市場觀察力?
當然,不管怎么說,蘋果絕對是去年一整年最成功的科技公司,基本保住整體營收以外,還獲得了利潤的增長,在手機行業中還打敗了雄踞第一寶座多年的三星,可以說是名利雙收的一年。
當然從我們中國消費者的視角來看,蘋果在大中華區的表現明顯有些下滑,在卷上天的國內手機市場中,不管是中端還是高端市場,用戶都有更多的選擇,華為麒麟芯片的回歸,讓高端市場重新變得有意思起來,也放大了iPhone信號差等缺點。可以說如今的iPhone,經憑證iOS這一張王牌,已經很難讓所有消費者感到滿意了。
在多重的壓力下,蘋果也在想辦法擺脫公司對于iPhone的依賴,只是從目前來看,蘋果的“去iPhone化”策略走得并不順利,不少的產品線潛力還有待開發,庫克帶領下的蘋果,確實是要考慮開辟蘋果“后iPhone時代”下,一條嶄新的戰略路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