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丁。
從昨天到今天,著名游泳運動員傅園慧可謂是火爆全網,只是這次不再是因此那組“使出洪荒之力”的表情包。
2月17日一早,傅園慧在吉林長白山發微博求助稱,“咱們包了車現在被勒索了,半路加錢讓我們買票;我們不同意,他不開車了咋辦,我要不要報警啊!”或許出于當時內心的焦急,隨后她還接連跟進了多條評論,包括“司機想把我們留半路高速上”“他不知道我是誰”“在去雪嶺馬拉爬犁的路上”等。
僅僅過了不到兩個小時,傅園慧即再發微博稱“吉林文旅部門已經第一時間介入,問題已經解決”,并對網友們的關心表示感謝。到了昨晚8點42分,官方賬號“長白山發布”更對此一事件進行了通報,對涉事司機潘某某“按上限處以3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一連串“出手”可謂是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但這是否意味著,至此就該為長白山有關部門在事件中的“快速反應”點個贊了呢?顯然不至于,眾多網友,甚至包括央視在內的眾多官媒,都在事后不約而同地問出一個問題:假如這次被宰的不是傅園慧這位名人,而是一位普通人,結果又當如何?
老丁在此說說自己的看法,首先當然可能是“認栽”。伴隨著此次傅園慧事件的爆發,網友由此紛紛回憶的類似旅游中被宰、被坑的經歷,可以說是俯拾即是,目前老丁看到距今最遠的甚至可以追溯到18年前。試問,這些普通游客曾經遇到的問題,事后是否得到了“有關部門”很好地回應與解決?一些旅游中的亂象,在某些地區究竟屬于偶發情況,還是歷史頑疾呢?
其次,若是普通網民在網絡平臺上尋求幫助、進行投訴,是否會被有些人扣上所謂“別有用心”甚至“地域黑”等的大帽子?類似場景不僅殷鑒不遠,像是去年十一假期期間河南南陽迷笛音樂節“零元購”事件發生后,有關人等那反智詭辯的一幕幕(詳見《南陽美女主持人聲淚俱下的詭辯,把自己家鄉的聲譽進一步推入火坑》),甚至在此次傅園慧被宰后,還有網民橫加指責其“不應該借助自己世界冠軍的名氣來煽動網友”,而“應該讓法律來解決雙方的問題”。至于那些出言不遜、滿嘴噴臟、無理攪三分的主兒,亦可說是比比皆是。
最后,若有關“地域黑”的齟齬僅集中在網民之間倒也罷了,有時一些地方主管當局甚至直接強勢入場“護短”。2020年11月30日,《黑龍江日報》曾發布了一篇《嘆一聲雪鄉“竇娥冤”》的文章,其中的一些詞句,像是“總有個別人,想給潔白的雪鄉抹上一點黑”“冤,從一根明碼標價的15元的烤腸說起”“烤腸又不是剛需,你可以吃也可以不吃嘛”等說法,可說是讓人嘆為觀止。
2021年1月,公眾號“網信黑龍江”發文稱黑龍江省網信辦查處一批違法違規“自媒體”賬號,其中就涉及“地域黑”一項。到了去年底,“平安哈爾濱”發布的通報,稱一男子“為博取眼球吸引網絡流量,冒充外省游客在哈爾濱報名參加旅行團到雪鄉游玩,此間主動制造事端,錄制相關視頻,而后對視頻惡意剪輯、斷章取義,故意曲解旅行團工作人員話語,抹黑我省旅游形象”,一時間也讓公眾議論紛紛。
說回到傅園慧這件事。或許各位注意到了,上文提到的“長白山發布”昨晚發布的那則通報,標題為《長白山嚴厲打擊非法營運等行為 堅決維護每一名游客的合法權益》。老丁就想問,這句“堅決維護每一名游客的合法權益”的表述,是否有點“喪事喜辦”的味道?與之相對的,不但有一些網友的不堪記憶,就在今年1月16日,長白山管委會還發布了一篇題為《長白山管委會重拳整治旅游市場秩序》的文章,其中就專門提及了“嚴厲查處非法營運車輛和出租汽車拒載、拼客、宰客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老丁還注意到,目前在傅園慧的微博上,她最初的那條求助微博已消失不見,只剩下稍后發的那條致謝微博。這還不算,在這條微博的評論區里,傅園慧跟進了這樣兩條留言:“我還是很喜歡東北的,確實好心人還是大多數”“沒有影響沒有影響,東北還是很好的下次還來”。
您就說,以上種種,是否可被視作她的某種“求生欲”呢?倘是,這究竟又是為什么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